清退3000多处群租房地下室后,北漂青年:是噩梦终极篇吗?
(2022-08-20 11:32:11)
标签:
清退3000多处群租房地 |
分类: 隐形哲学 |
北京的群租房,是一代北漂的租房记忆。偌大的地下空间被隔板分成成一处处小隔间,逼仄、昏暗的地下室里安全隐患巨大。地下室曾经是北漂一族最深切,最难忘,最无法描述的场景。包括黄勃,解晓东,满文军等许多这样的明星,都有过地下室生存的经历。自2011年起,北京市启动了对地下室的专项整治。截至目前,3000多处涉及群租房开旅店等问题的地下室得到了清退,极大的杜绝了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巨大的地下室空间被腾出来了。
空间的再利用也就成为了重点工作内容,现如今,部分地下室得以利用,有的成为了养老院的活动休闲室和办公空间,有的成为了生活日用品超市满足居民的日常购物需求。原先群租房存在时的地下室,空调多,电路安全隐患;人多,利益纠纷常见;公共卫生难以维护,脏乱差。地下室的清退消除了上述巨大的安全隐患,之后的空间再利用也便利了城市居民,一切向好。
然而,身在北京的租赁群体也应该被关注。群租房的租住群体主要为外来务工人员,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年轻人。
众所周知,群租房是非正常的居住现象,是不合理的存在,尽管如此,它却是北京高房价、高房租这一现实的产物。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人们自然希望居住得更好,朝向阳光,地下室实属无可奈何的选择。
与此相似的是去年万科叫停的深圳“万村计划”,由于在短时间内快速吸储的2000栋农民房分布在数十个城中村,包含“三和大神”齐聚的景乐新村、富士康员工居住的清湖村、华为员工居住的新围仔村、万科总部所在的大梅沙村等,被强制清退的居民和员工从未停止过对万科“万村计划”的口诛笔伐。
知乎平台上,有这么一个问题"在北京住在地下室是怎样的体验"。众多北漂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潮湿、阴暗、体验差,他们也想离开,心中也在盘算着换一处好的房子,摆脱地下室,奈何薪资的增速赶不上房租的涨幅,只得作罢,以不安之心居住于此。
房子,作为生存的基本需求,作为在城市安家立命的保障,也牵动着大部分人的神经。作为普通的城市奋斗者,我们无法奢求能够成为一个有车有房、有归属感幸福感的本地人,但是,基本的生存法则请不要破坏。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住在高楼大厦里,租住在城中村地下室的城市奋斗者,同样付出了血汗和拼搏。
前一篇:女生们注意了!
后一篇:总有一班高铁没有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