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警报拉响,教授提议鼓励生孩子
(2022-08-04 03:40:30)
标签:
中国人口警报拉响教授 |
分类: 隐形哲学 |
为啥说高房子价格成为了第一大拦路虎呢?主要是买房占据了家庭大部分开支,以至于家庭根本无力进行其他的非房贷产消费活动。举个例子:大明与小红二人结婚,大明的月薪为1万元,小红的月薪为4000元。那么两口之家的他们月收入为1.4万元。在没有住房开支的情况下,大明一家人生活得不亦乐乎,别说养一个孩子,即便是生养3个孩子估计也没啥大问题。
事情从买房子开始发生转折,大明在2019年购置了一套价值200万元的房子,房贷利率为5.6%,采用首付款30%的方式购置,按揭贷款30年,每月的月供为7000元。家庭收入1.4万元,扣除7000元房贷之后,家庭结余7000元。继续减掉家庭生活开支3000元,那么还剩下4000元,够干啥呢?
中国人民大学曾有一项研究,房价对生育的意愿有着明显的负影响,房价每上涨1000元,一孩生育率将降低1.8%~2.9%,二孩降低2.4%~8.8%。
根据央行课题组在2020年于《金融界》发表的城镇家庭资产负债报告数据,城镇家庭房产保有量达到了96%,户均房产持有达到1.5套,而且有超过40%的家庭拥有了二套房。房产过剩的同时,由于80%以上家庭都是采用贷款购房的,所以房子不是资产,而是负债,房贷债务占到了家庭60%以上开支比例。
这种情况下,别说二胎了,4000元在一般二线城市,养育1胎都算不错的了。这一点正如白岩松说的那样,现在不应该考虑的是生不生三娃的事情,而是当前的年轻人连一娃都不愿生了,白岩松直言,要解决三娃,首先该解决一娃和二娃的难题。
厦门大学的双聘教授赵燕菁,就曾提议,生孩子应该和社保、养老金等权益相互挂钩,不生孩的人可以不予保障房,养老金等应该减少。言外之意总结为6个字:不生娃就惩罚。不过,网友们似乎对于这份建议并不看好,几乎100%抱有批评的态度,大家纷纷认为,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在采用老一套“处罚”的做法来促使大家生孩,显然是行不通的。
除了这条“负向督促”的建议之后,还有很多人给出了积极的策略,例如经济学家任泽平就指出,可以对于生孩的家庭进行现金补贴,例如生三胎可以给予每个月3000元-5000元的补贴。除了任泽平之外,梁建章还直接给出了“降低购房成本”的建议,例如一胎买房9折,二胎7折,三胎直接半价,如此一来,或许真的能提高生育意愿度。
前一篇:为什么精英复制失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