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推文】小谈历史剧中的发式(15硕·高熙智)

(2015-11-30 16:34:59)
标签:

杂谈

【原创推文】小谈历史剧中的发式(15硕·高熙智)
2015-11-29 北师历史研究生
北师历史研究声

几个月前,大型历史剧《大宋传奇之赵匡胤》在吉林卫视和重庆卫视播出。尽管风评不高,槽点不少。但是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剧中的男人基本都是束发,而非像本剧导演高希希之前的作品——新《三国》和《楚汉传奇》中那样有大量披发。那么,我国古代男子的真正发型究竟如何呢?
何为束发?即将头发于头顶盘成发髻,不披散下来;而披发则是不管有发髻与否,都有头发披散在后背甚至长发及腰。现在打开电视,但凡是古装剧,清朝的留辫子除外,剧中的男子大部分是披发(和尚和婴儿不计),束发成了稀有品。我们先来看一下同一角色在不同剧中的造型:
图1是《贞观长歌》中的李治,披发;
图2是《贞观之治》中的李治,束发;
图3是《至尊红颜》里的李治,披发;
图4是《武媚娘传奇》中的李治,披发。

四部剧中的李治,一部束发,三部披发。何者为正确?
看此图:
这才是中华男儿的真正发式!束发!
华夏礼仪,男子至少在成年后,是必然束发的。我国历史剧在八九十年代同样都是忠于历史的束发,那时的历史剧大多精良考究,回味悠长。可近些年,不知哪里吹来的一股子邪风,披发现象愈演愈烈,从而给当今观众造成了一种极坏的影响。以至于让广大观众误以为,我国古代男子整天就是那样披着个头发出入于公众场合。《贞观之治》和《贞观长歌》,两部同年上映的贞观剧,完美地诠释了良心之作和充数之作的含义。前者堪称近十年来我国最佳之史剧,道具布景造型之精良难寻其匹。而后者浩浩八十二集,又在央一播出,却是硬件各种穿越,剧情也是全被一个史书中仅提一句的安康公主抢了风头。万世师表孔夫子曾说过“微管仲,吾披发左衽矣”,意为若非管仲尊王攘夷,吾辈恐怕就要入于蛮夷,跟随他们的习俗披发左衽了。然则世风日下,李治身为皇子竟也披发?这里仅举一例,已足见当下荧屏披发风之烈。


我们还是回过头来,看看一下正确的发式。这些扮相没错:

第一个是《东周列国春秋篇》的管仲,第二个是《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孙膑,这两部是九十年代的剧。第三个是《汉武大帝》的青年汉武帝与大臣,第四个是《大宋提刑官》的宋慈,此两剧是本世纪不多得的全束发剧之二。
再看这些:
目不忍视的披发群啊!张良、诸葛亮、罗成、宇文化及、朱祁镇、朱由校,不论是文臣、武将还是皇帝。统统这发型,这样很帅吗?看官自可比较之。
   束发还是披发,
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什么人披发?笔者思来想去,找      到以下几种可能:
一、囚犯、乞丐 。这种人生计尚且自顾不暇,自然顾不上盘发髻。
二、未成年人,而且也不完全,记得总角吗?
三、蛮夷 ,或结辫或披发。风俗不同,自不必说。
四、洗澡中和刚洗完澡 ,所谓“一沐三握发”是也。
五、正在梳头,往下刮虱子。
六、世外高人,展现自己与世不同,比如竹林七贤。
剩下的,我暂时没想到。试看当今之古装剧荧屏,动辄皇帝上着朝还披发,堂下大臣也是一水披发。这真能把祖宗气得从棺材里蹦出来把他们带走。

那么,披发意味着什么?
李白大仙人有诗曰“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听听人家诗仙说的,不称意才散发。像《杨贵妃秘史》里孙海英演的李白那样,整天披头散发,那还矫情个啥啊,写这诗不觉得下不去笔么。
《资治通鉴》有文曰:“思明坠马,露髻跣足步走”,看看,败军之将才让头发下来,证明了其落魄与失势。那一堆帝王将相公子王孙文人墨客,明明志得意满,却还争着露髻是想如何?
由此看来,《大宋传奇之赵匡胤》尽管质量不见得高,但在男子发式这上面,还是合格的,值得表扬。希望以后其它类似剧目也能注意,古人的发型,切不可乱来。因为古装剧是当下向普罗大众传播历史知识的重要平台,剧组有义务多做些功课,不对广大观众进行误导。
历史学院研究生会
文/图:高熙智 编辑:陈朔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研究生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