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部《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许多典故、成语也都随着《史记》的流传,深入人心。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解释〗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解释〗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解释〗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
《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解释〗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解释〗
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出处〗
《史记·刺客列传》: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释义〗
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解释〗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解释〗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
《史记·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解释〗
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解释〗
招摇:张扬炫耀;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解释〗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解释〗
修养品性,保持高洁的德行。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解释〗
后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解释〗
后以比喻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解释〗
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在局外旁观,不表示意见或态度。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解释〗
建:倾倒,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