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和他的《青玉案元夕》
(2024-02-25 10:08:18)
标签:
辛弃疾稼轩元宵节 |
辛弃疾和他的《青玉案•元夕》
昨天是元宵,元宵节是我国农历正月里的又一个传统的节日。在古代,元宵节又称之为上元节,或者元夕节。
每逢元宵佳节,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辛弃疾的那一首《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这首词写于1187年。此时,47岁的辛弃疾正隐居在他的带湖庄园。
带湖庄园坐落于江西上饶的带湖湖畔。1180年,40岁的辛弃疾买入了江西上饶城外的包括带湖在内的一大片土地,以规划建设自家的庄园。1181年,庄园已初具雏形。文人洪迈在他的《稼轩记》中说,庄园盖屋上百间,亭台楼榭无一不备,游廊绵延数里,皆可临湖游赏。庄园中其他的田地,则挖鱼池,辟菜园,开稻田。洪迈为此赞叹道,“集山有楼,婆娑有堂,信步有亭,涤砚有渚”。庄园建成后,辛弃疾特为庄园取名为“稼轩庄园”,并以此庄园名,自号为“稼轩居士”。不过,就在这1181年的冬天,辛弃疾被罢官了。自此,辛弃疾开始了他的长达十余年的在“稼轩庄园”的隐居生活。辛弃疾的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诗词,大多是在他的“稼轩庄园”的田园生活期间完成的。
就描写元宵的诗词而言,虽举不胜举,但唯有稼轩此词,其境界最高大,其感情最丰富,其构思也最巧妙。
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元夕》,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写出了一幅由烟花、彩灯和车马组成的街市图景。下阕写人,写出了满大街的盛装出行的美女,以及其盈盈之笑语、阵阵之暗香。但是,不管是上阕的繁花似的灯的画卷,还是下阕的美女组成的亮丽风景线,都仅仅是一种烘托和铺垫,其最终之目的,无非是为了“那人”的出现,这个人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可见,其构思之巧妙!辛弃疾是一个慷慨豪放的词人,是一个威武生猛的英雄,但是在描写男欢女爱的情感时,居然也能写得那么地柔韧,那么地细腻。
在词坛领域,辛弃疾的命运,真有点儿像南唐的李煜。李煜本是个皇帝,但是他在被宋太祖扒下皇袍后,却创作了大量的千古传诵的词作,从而使李煜成为了一个“千古词帝”。辛弃疾本来也没有打算做一个词人,他只想做一个策马横空的将军。辛弃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22岁时,辛弃疾就以50精兵,夜袭5万人之敌营,且把擒获的敌将,押送至南京处置,以致宋高宗赞不绝口。但是,辛弃疾是山东济南人,他是从金国统治下的北方,前来江南投奔南宋的。根据南宋的规定,这类人属“归正人”,不准重用,且其爷爷又在金国做官。为此,作为武林高手的辛弃疾,只能担任文官,而不能拥有兵权,且还屡遭弹劾和罢官。最后,辛弃疾只能在田园生活中,把自己的杀敌报国的凌云壮志,以及悲愤交加的失落情感,全部寄托在他的气势如虹的诗词中,从而使辛弃疾成为了我国词坛上的“词中之龙”。
孙正杰律师
于海南省万宁市神州半岛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