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哆来咪》教学设计—————岳晓红

(2017-06-11 10:31:08)
标签:

转载

《哆来咪》教学设计       岳晓红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巧妙地将音高、色彩、形体的渐次移动融合在一起,借助音乐旋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验到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中,由于形和色渐次变化所产生的一种韵律、节奏的美感。本课教学内容的组织将学科性很强的美术学习知识点,转换为有趣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制作、绘画、游戏活动,注重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习得,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素质。

中国古代的编钟是一种具有极高观赏性的艺术瑰宝,大小渐次变化的青铜钟能敲击出不同音高产生优美的旋律。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体验音高、形体、色彩渐次推移所产生的美感。

如何调出渐变的色彩是本课的学习难点,教材中安排了两个小训练,就是为突破难点而设计的。首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色相的变化,从红—黄,黄—绿,绿—蓝,蓝—紫,紫—红的变化,让学生自己动手调整出渐变色的效果。其次,又为学生提供了从红色—黑色的明度变化,色条,并指明黑色的成份逐步增加的过程。学生可通过观察后自己掌握的方法并试着调配出小训练中黄色到绿色的渐变过程。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  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3、  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重点

认识色彩的渐变规律,感受色彩渐变的秩序美。

难点

如何调渐变的色彩。

教学思路

本课是综合了音乐美术两个学科及其多个学习领域,教学应注意感受

体验基础上的习得,在绘画、制作等操作实践中理解并加以强化。

教学过程

1、音乐欣赏感受导入新课,让学生欣赏音乐进入,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旋律的美感。出示演奏这段音乐的乐器——编钟,介绍有关编钟的知识,接着引导学生寻找发现编钟为什么会发生渐次变化的音高,了解了编钟发出不同音高的秘密后,板书课题《哆来咪》。

2、美术欣赏,民主导学。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欣赏利用渐变原理欣赏美术作品中形的渐变规律,感受着美术作品中的韵律美,了解由于形体的逐渐变化和位置的逐渐推移,使形体产生节奏和韵律感,接着,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渐变,充分感受它给画面所带来的光感、空间、立体感。

3、尝试绘制。了解色彩渐变和形体渐变的这一规律后,出示“红—黄”,“黄—绿”,“绿—蓝”,“蓝—红”的四组渐变卡片,每组卡片四张。教师将每组渐变次序打乱,让学生按渐变规律重新排列,最后教师将黑板上的四组卡片微调,一条美丽的由红色预柔和过渡到黄到绿到蓝再到红的渐变色带出现,让学生感受色彩渐变的神奇魅力。接着对学生进行尝试调色涂色的小训练,训练中应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4、讨论分析。在讨论分析这一环节中,欣赏并让学生自己分析小结色彩渐变的规律。

5、完成作业。

用渐变色美化身边的物象。

评价小结

可对学生的涂色作品进行评价,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初始阶段、深入阶段和终结阶段,教师可对学生积极尝试色彩渐变的学习热情加以肯定,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在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和个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持久性。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优美的乐曲,想不想听呀?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听,这段乐曲美不美?它是用哪种器乐演奏的?(课件1:编钟演奏曲片段)这段乐曲美吗?(学生:美)有谁知道,这段乐曲是用哪种器乐演奏的?(学生:编钟)那么,哪位同学了解编钟的有关知识呢?(学生:我国传统打击乐器等)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我国就有了编钟,那时候,地球上大部分地区还是荒无人烟,有些地方虽有人群,却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那时,我们这里的祖先不但越过了钻木取火的时代,而且已达到了能用火冶炼青铜铸造编钟的先进时期,体现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高度发展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第一课《哆来咪》(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音乐、图片等直观形式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知编钟的造型大小与音调高低、强弱的渐变能给人带来不同的视听美感。同时,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二、民主导学:

1

师:从刚才的音乐欣赏中,我们感受到大小渐次变化的青铜钟能敲击出不同的音高,产生出优美的旋律。那么,在美术作品中是否也存在这种变化呢?请同学们欣赏这件作品,(课件2:平面图形渐变)作品中的图形有什么变化规律?

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方形产生了从整体到局部的变化;反之,从右到左、从下到上方形产生了从局部到整体的变化;从斜线上看,从左上角到右下角方形产生了从大到小的变化;反之,从右下角到左上角方形产生了从小到大的变化)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呀!那么,看了这件作品你有什么样感受?

生:很美,有种节奏和韵律的感觉。

设计意图:以直观形式引导学生感知形的渐变给我们带来的视觉美感。

2

师:形的渐变能使画面产生节奏、韵律的美感。那么,色彩中是否也存在这种变化呢?(课件3《夕阳西下》照片)这件摄影作品中,色彩是如何变化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美感?

生:这幅作品中,太阳的光芒由中心的白色向外逐渐变成黄色、桔黄色、桔红色、红色。色彩绚烂多彩。

师: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在这幅摄影作品中,夕阳西下时天空和清波荡漾的水面产生了柔和渐变的色彩效果,在它们的衬托下那幢扬帆起航状的建筑剪影更显得雄伟壮观。

设计意图:以直观形式引导学生感知色彩的渐变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觉美感。

3

这两幅作品给你产生什么不同的感觉呢?(课件4)

生:第一幅作品色彩单一,而第二幅作品有色彩渐变的效果,而且色彩很丰富。

师:你们可真聪明。第一幅作品色彩单一,画面没有层次感。第二幅作品运用了色彩渐变的方法,这样表现,可以使画面产生空间感和立体效果,作品显得更加自然、生动。

设计意图:以直观比较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色彩的渐变给我们带来的不同视觉美感,突出本课重点。

4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色彩渐变的一些规律和方法,那么,你们能把老师这里的色卡按渐变的规律串起来吗?(出示红—黄、黄—绿、绿—蓝、蓝—紫、紫—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

在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请四名同学整理色卡,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的同学可真了不起,不一会儿就把这么多的色卡摆出了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渐变呢。(出示红—暗红色彩明度渐变卡片)你们知道这些色彩是怎样变化出来的呢?

生:在红色的基础上,逐渐往红色中添加黑色。

师:那么,有谁知道在这张色卡中,所缺部分该添什么色彩?又该如何调色呢?(出示黄—绿色彩色相渐变卡片)

生:在黄色的基础上,逐渐往黄色中添加绿色。

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呢?

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根据情况做具体的指导、示范。

设计意图:以小训练形式引导学生练习调配出黄色到绿色的渐变色,进一步巩固本课知识点,解决本课难点。

5

师: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哪些物品是用色彩渐变的形式进行装饰和美化的?

生:围巾、衣服、水杯、包装盒等。

师:你们准备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装饰和美化一件生活中的什么物品呢?

引导学生围绕本课重点内容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

生:我准备设计一条彩虹般的围巾,色彩准备用红—黄—蓝的渐变色。

生:我准备设计一只茶杯,色彩准备用红—黄渐变色。

生:我准备设计一件彩虹衣,色彩准备用黄—绿的渐变色。

… … … …

师:想不想看一看画家们是如何运用渐变色进行绘画创作的?(课件5画家作品2幅)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大胆地表现出来吧。(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以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创作思维,进一步强化本课重、难点。

三、评价导结:

1、自评: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呢?

2、互评:在这么多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件呢?为什么?

3、教师激励性评价:老师认为每位同学的作品都很有创意,新颖、大胆、独特,色彩渐变运用自然、有层次,各种物品装饰、美化都很生动,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让我们为自己的成功喝彩吧!

设计意图:以自评、互评、教师激励性评价等形式,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