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2020-08-02 14:56:55)
标签:

长城

分类: 北京长城
【时间】2020年6月13日上午8:50,一个人自驾车来到密云东南庄村口开始了今年以来的第一次长城之旅,距离上次爬长城,已踏踏实实地过去了整整半年的时间。
【天气】预报说最高气温34度,不算太热,毕竟还没入伏,但空气湿度较大,80%以上,还说有雷阵雨,好吧,来都来了,不管了。
【备注】此次行程是继续半年前密云“上黑圈2楼1台”之行,是我个人一路向西之旅在密云境内的第59次继续。

在东南庄公交车站停好车,先沿公路向东南走一小段即见到下图的情形。这里,需要我先向北穿越公路下正在挖掘拓宽的排洪河道,再沿上山小道向下图山尖上的第一楼进发。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看得出来,天气真的有点阴沉,空气里也充满了浓浓的潮气,体感有点憋得慌。下图是上山途中观察半年前,也就是上一次行走上黑圈时自己走过的路,景象真的不一样,那时还是冬天。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早已经过了春暖花开的时节,好在还有零星的山丹丹花陪伴。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半年没爬过山了,身体极度不适应,终于费劲八差地来到此行第一楼脚下。
59.1 敌楼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其实在上图拍照这里,天空中已经开始掉点,赶紧跌跌撞撞爬进楼子。此时,楼外已是大雨倾盆。爬长城赶上下雨对于我并不是第一次,但是爬第一个楼子就赶上下大雨还真是第一次,卸下一身的装备正好好好休息一下。
先观察一下楼外的情况吧,下图是我出发的东南庄村,我的小高就停在公路与入村小路交叉的公交车站旁边,虽然下着雨,但还能用肉眼看见小高的存在,嘻嘻。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下图是在楼内再次回望上次行走的情形,时间有点长了,真的有点对不上号了。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这个楼子是4*2的制式,按道理跟我此行中后面大名鼎鼎的坨扁楼其实是一样的,但此楼并没有坨扁楼出名,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离村民有点远,不太方便吧。下图是楼子的入口。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这么说吧,以楼内避雨为借口,直到雨基本停了,我才懒懒地从第一楼中走出来,此时天空已开始慢慢放晴,时间也过去了半个多小时。
下图是出发前,向西北方向观察前方的路。一片青绿之上,高低两处,两个楼子分外显眼,是我将要抵达的地方,走吧,别犯懒了。

59.2 敌楼(下图右下方低洼处)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回望第一楼,还是蛮帅的!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这个季节,一路上植被茂密,且高过我平视范围的各色植物比比皆是,总的说来,寻路行走并不轻松。下图是途中突然发现的一处所在,明显的人工痕迹,还是挺大一片,但已经全然被这盛夏的植被所笼罩或淹没。难道这里就是传说中的“石湖上”村吗?
行前做功课时得知,此地原先有一处叫石湖上的小村子,就在这深山密林之处,还是挺老晚的才被安排搬到山下,此行算是一个验证。但也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我在第一楼向西北观察时,大概也应该是在这个石湖上村附近,应该是有一个楼子的,但我怎么没发现呀?还知道路上应该还有一口井,是石湖上人吃水用的,可能是被驴友们好心覆盖的太好了,或是被这盛夏的植被隐藏了,反正,直到这里我只发现了村子却没发现楼子呀!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离开村子,行进途中四下寻找.......只能看见在第一楼观察时,此行目力所及在高处的那座第3楼,而且是越来越近。尽管各种不甘心,但理性告诉我,第二座楼子可能就在某时距自己近在咫尺的某处擦身而过了。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回头观察,这个角度,好像也看不到那座楼子,好奇怪!好可惜啊!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没办法,走吧。
59.3  敌楼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站在第3楼上,先向西北方向瞭望,长城逶迤西去,好漂亮!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再回头望,这里才能发现被我错过的第2楼,就在东西方向一处不高的小坡上,但南边是一处陡崖。站在此处我分析,与此楼擦肩而过最大的可能性是:从下图观察,此楼的北面和东边都被密密的植被所淹没了,而我行进的路线位于此楼的北侧,也许自己当时只忙活着低头寻路,也许......不管怎样,真的是错过了。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楼顶上只剩下这一小部分了。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从下图这里观察西坨古村更清楚了。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楼内的部分情况。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下图这里可清楚看见下一步前进的方向,一小段毛石干垒城墙沿山坡而上。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再见了第三楼!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59.4  烽燧
下图这里大致是西向东的方向。由于角度问题,从第3楼南边沿石头城墙爬上来后,直接是一座挺老大的烽燧,但从北往南没办法拍照,现在回想可能是因为植物遮挡问题,过烽燧后,长城直接右转向西,所以只能凑合在这个角度自下而上拍照留念了,这一堆石头都是从烽燧上滑落下来的。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下降途中,突见此行第5座敌楼!

59.5 敌楼
这就是传说中著名的坨扁楼啦!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哈哈,还有传说中著名的夫妻松!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途中向东北方向可清晰观察到著名的歪坨山!据说从山的北面可登顶,有时间可以一试。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近处观察夫妻松。也只能近到这种程度了,因为太近了,草比人高,什么也看不见。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接近坨扁楼,真是跟我此行第一楼是一样的制式,但地势并没有我此行第一楼险要。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楼门口的木制梯子已然破损,好在我的体重还算轻盈,但也只敢有分寸地借力。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在楼内再次回望夫妻松。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西坨古村近在眼前,就在脚下。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此楼有两个登上楼顶的登道,还是头一次见识,全楼明显有人工修缮的痕迹。下图是楼顶的情况。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镜头不够宽,4个窗子正面只能拍下3个,主要是为了观察两边窗户的不同,请注意下两图的对比,两边的造型是完全一致的。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楼子的入口。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再次向西观察,这些都是我将来要行走的地方。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告别了坨扁楼,保存的不错,两道上楼的楼梯让我长了见识。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再往下,是此行的第6、7座楼子(台)。
59.6  敌楼
都叫人家棒槌楼,不好听,还是叫仙女楼好听,哈哈。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仙女楼内部和顶部都空了,唉!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再往后是此行最后一座敌台。
59.7  敌楼(烽燧)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上图再往西,就是近在眼前的西坨古关了。从上图可见:长城在继续向西上山之前,有数个敌楼且有南北向的城墙分布。由于此行是我半年来第一次爬山,虽然总体上讲此行难度并不大,但体力不行啊,好在下了一场及时雨,天气变得凉爽了许多,否则我此行会更加艰难。但,就这,我还是错过一座近在咫尺的楼子;就这,我随身携带的整整3升水,走到此处也是滴水皆无,不敢再走了啊。于是直接向南生切下山吧,说实在的,生切的挺艰苦的,不如回撤到坨扁楼沿成熟小道下山。
下图是此行的6只脚轨迹:
密云NO.59东南庄-西坨古村5楼2台

【小结】:
1.半年后的长城之行,体力明显不行,好在没有发生中暑等异常情况。
2.此行经历了5楼2台,但第2楼擦肩而过,甚是可惜,好在前后都远远地看见了。
3.此行的第一楼跟坨扁楼在形制上是一样的,但坨扁楼被人好好修缮过,而第一楼却没那么幸运,可能是第一楼地势有点高险吧。
4.最后切下山的选择不建议参考,虽然能下去,但很不容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