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乐山食油票

标签:
话说乐山食油票 |
分类: 粮票研究 |
话说乐山食油票
李希跃/文·图
1953年10月,国家在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11月又对油料实行了统购统
食油票的名称和种类因原料不同,以及食油票的发放对象和用途的不同,名称五花八门。如按原料分,就有菜籽油(亦俗称青油、菜油)、大豆油(简称豆油)、花生油(简称花油)、芝麻油(又俗称香油,或简称麻油)、葵花油、茶油、棉籽油、麻酱等。食油票的计量单位一般都比较小,常见的如我国市制的“斤”、“两”,公制的“克”、“千克”外,还有以“人”、“份”、“天”、“月”等为计量单位的,这是油票的明显特征之一。油票的面额,最大的是河北省玉田县1970年300斤的购油票,最小的是辽宁岫岩县1958年1市分(0.01两)的地方油票。
油票的图案虽然没有粮票那样丰富多彩,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如:多数食油票是以油菜、花生、大豆、向日葵等油料作物为图案,其他也有以购油工具、各地风光和反映粮油生产为图案的。
在乐山粮油供应时期,目前见到的食油票并不多,只有四套十枚。包括:四枚一套(季度票)的1971年乐山县“食油购买券”(图1);同样也是四枚一套(季度票)的1973年“乐山县(乡区)食油购买券”(图2);以及1979年一枚一套的“乐山市食油供应票”(图3)和1981年一枚一套最后的“乐山市食油供应票”(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