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年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复试经验汇总,考研真题解析

(2017-05-06 15:44:13)
标签:

考研参考书

考研大纲

考研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分类: 考研
 中国史复试分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两组抽签进行,包括港澳台及外国学生在内,古代史共10人,近现代史5人。明史的马兄抽到3号,秦汉史的泽云兄5号,我7号。在抽签时我看了复试信息表,发现除了我,还有一个和我一样傻的报了魏晋南北朝史(因为今年魏晋史已经招了3个推免生),他抽到第一个面试。
   近现代史的乔兄早早地面完了,他真是与可画竹胸有成竹啊,他带来了一个消息——今年不考听力,改成在面试时口语问答。马兄也面完了,似乎表现不能让自己满意。期间听说辛德勇老师身体状况不太好,就把两位历史地理方向的考生安排在了泽云兄前面。在泽云兄面试时,时间已经到了中午接近12点,面试的书记员告诉我教授们打算吃顿饭休息下,这时出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征求我的意见,我当然不停地说“好”。
    吃完午饭,进入正题。
   书记员把我引入110室,我还没坐下,几位老师就问我名字,我急忙回答:“老师,我叫XXX。”
   某老师:“坐吧,别紧张。”(忘了是哪位老师问的,以下都用“某老师”来代指)
   我坐下后,才能真正打量下面试老师。坐我对面的有4位老师,左起郭润涛、看上去十分疲惫的叶炜老师、打扮入时的赵冬梅老师、高高白白的陈侃理老师,还有一位十分儒雅的罗新老师坐在我左侧的上座,书记员在我右手边。除了郭,其他人我都没见过,罗、叶、陈都是考完后问了一个学弟才知道的。
   罗:“你就是那个蚌bàng埠学院的啊~”
   我:“是的,老师。”
   其中一位老师又问:“你本科哪的?”
   我重复道:“老师,我是蚌bèng埠学院毕业的,位于安徽省北部,皖北。”
   “噢~~蚌埠学院啊~~”老师们七嘴八舌。我心下窃喜,辣鸡学校考北大,果然能引起老师的注意。
   罗:“请你用三分钟时间简单地做下自我介绍,主要是学术背景方面,比如为什么报考北大中国古代史,为什么选择你填报的方向。三分钟,快一点。”
   我:“老师,我从小喜欢历史……”(声音颤抖)
   郭老师打断了我的话:“语速不需要快,慢慢来。”
   我:“好。我从小喜欢历史,高中时看了《史记》,开始真正接触正史。到了大学,无意中看了钱穆先生的书,使我……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历史教育,在革命史观和阶级史观的支配下,让我觉得中国历史似乎只有斗争与杀戮,即便是暂时的妥协,也是为斗争在做准备。当我看了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使我发现中国历史还有另一面,它也有温情的一面...额...就这样。我们学校严肃点的学术著作不多,大多是历史科普读物,我就把仅有的一些书都看了下。”
   空气静止了10秒钟……
   我尴尬一笑:“老师们没有什么要问我的吗?”
   郭笑着说:“你别急,这是考试,怎么会不问你。”
   又是5秒钟的沉寂……
   罗:“你为什么选择了这个方向呢?”
   我:“因为当时有人告诉我,魏晋南北朝史是北大最牛的方向。”
   众人大笑。
   郭老师对其余老师说:“这是我今天听到的最好的回答。对,很多事情其实哪有那么多理由,没有为什么。”
   某老师:“考研期间你都做了些什么?”
   我:“……”(限于隐私不发出来了)
   罗:“你是哪里人?”
   我:“浙江绍兴。老师,其实我第一次报考的方向是明史,就是想跟着郭老师学习。后来一想,万一郭老师为了避嫌把我刷了呢,所以后来就选择了魏晋。”
   罗:“原来是怕郭老师避嫌刷了你啊,你的普通话比郭老师好多了,我们都没听出你是哪里的。”
   众人附和。
   罗转头对郭说:“你能听出他(指我)的口音吗?听不出吧~”
   郭:“能啊......你是绍兴哪的?”
   我:“绍兴市区的。”
   郭点点头。
   我:“我看过您讲绍兴师爷的文章。”
   罗:“郭老师有本写绍兴师爷的书。”
   我:“额,没看过。”
   罗:“等下由赵冬梅老师用英语问你几个问题,你要用英语回答。”
   我尴尬笑:“额,英语不太好。”
   罗:“这是必须要进行的,不然这部分的分就没了。”
   我:“嗯,我尽力回答。”
   这时候大家推来推去,决定把口语放最后来面。
   叶:“你读过魏晋方向哪些书?”
   我:“老师,我读过陈寅‘课’,也可能叫陈寅‘雀’先生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万绳楠《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回忆录》……”
   罗:“《讲演录》。”
   我:“嗯,《讲演录》,唐长孺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读了大半,田余庆老师的《东晋门阀政治》、《秦汉魏晋史探幽》……”
   罗:“《探微》。”
   我:“哦对,《探微》,祝总斌先生讲宰相制度研究的一本书,阎步克老师的《波峰与波谷》,陈苏镇老师的《两汉魏晋南北朝史探幽》、《恢宏与古朴》,还有一本是他主编的《中国古代什么什么研究》……”
   某老师:“是叫这个吗?不是吧?”
   我:“是叫《中国古代什么文化什么研究》没错,是陈老师主编的。还有罗……”
   某老师(可能是罗新,也可能是叶炜):“你看过不少书啊,你说说这些书里,哪些东西是你比较感兴趣,或者想要研究的。”
   另一位老师笑着说:“毕竟人家把图书馆的书都看完了。”
   我:“我对政治和经济这两块比较感兴趣……”
   某老师:“你说经济,你刚刚提到的书里,哪些是讲经济的?”
   我:“额……”
   罗:“《东晋门阀政治》是讲经济的吗?”
   我:“不是,这是讲政治的,讲政治斗争。”
   罗:“那你看过哪些讲经济的书?”
   我:“唐长孺的《三什么大土地制度研究》,一时间想不起来。还有……”
   罗:“《三至九世纪》。”我点点头。
   某老师(可能是郭):“那你是怎么对经济感兴趣的?”
   我:“当时考研的时候,不是有个历史学五朵金花的问题嘛”(我看着罗新老师)
   罗点头。
   我继续道:“其中有个问题是中国史分期问题,考虑这个问题就必然要去思考经济,比如什么魏晋封建论啊……”
   某老师:“魏晋封建论你看过哪些书?”
   我:“老师,这方面我主要看的是一些文章,一下子想不起来了。我的观点是……”(因为我以前对这个问题有过长时间的思考,本来想说说自己的观点,但是被打断了)
   某老师:“那你说说哪些人支持魏晋封建论。”
   我:“唐长孺先生。”
   老师点头。
   我:“还有好像何兹全先生也是,还有……王仲荦……额……王仲荦不知道是不是,忘了。”
   某老师:“郭沫若是吗?”
   我:“郭沫若不是,郭是战国秦汉……”我顿了下,想起了点什么:“郭是战国封建论。”
   老师点头。
   某老师:“除此之外,你还对什么感兴趣?”
   我:“南朝化和北朝主流的问题,我也比较感兴趣。我在网上还看过阎步克老师和他的师弟将无同讨论这个问题的帖子。”
   郭笑了:“将无同。”
   我:“嗯,好像是胡...胡...胡宝国。”
   罗:“对,XX弟”(我没听清)
   我:“嗯。”
   罗:“你说说看。”
   我:“比如说,阎步克老师在《波峰与波谷》中卖了一个观点,叫北朝历史出口说,我个人不是很赞同,我是持南朝化观点的。尤其阎老师其中一句话,我特别不赞同,他说‘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就不能代表历史的主流’,虽然他主要是从政治振兴和政治活力上来说的,但我的观点是,就像按照田余庆老师说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东晋一朝,也就是到宋齐梁陈,它又回归到了正常的皇权政治。也就是说,东晋南朝作为华夏正朔,能够自己纠正这种变态。我一直觉得,中国历史有它自身的趋势,有它自身的惯性在那,即便偶然的事件让它脱轨,历史的惯性也会把它再拉回到它原先的轨道上。”
   罗:“你接着说,我挺感兴趣的。”
   我:“比如阎步克老师说,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之所以在隋唐又重新回到正常的皇权政治,是因为秦汉时期传下了两样东西,一是官僚制度,一是士大夫阶层。那么这两样即便到了东晋南朝,它仍然是存在的,所以南朝可以自己回归,并不需要北朝来……”
   老师们点点头。
   叶:“你刚刚提到的都是史学著作,那你有没有看过魏晋方向一些基本的史料呢?”
   我:“老师,我看过《三国志》,这是在高中看的,简体横排。大学看了《南齐书》,《隋书》也看了大部分,但是都没看书啊志啊表啊之类的,只看了本纪和列传。”
   郭点点头。
   叶:“你怎么会想到看《南齐书》呢?”
   罗老师和郭老师:“对啊,这本书挺冷门的。”
   我:“因为当时亚马逊上打折。”
   众人大笑。
   郭笑着说:“这个原因蛮好的。”
   我:“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它比较薄,也就是比较便宜。”
   众人又笑。
   我:“像晋书什么就……”
   罗:“对对,这种就比较贵了。”
   后来不知怎的聊到资治通鉴。
   我:“嗯,老师,今年考完试我买了套《资治通鉴》,先秦部分看完了,正当我要开始看秦汉部分,然后就听前面复试完的那位,张泽云,他说他都在看报考方向的书,我就立马跳过秦汉,从宋...从刘宋开始看。”
   罗:“从四百二十年开始的?”
   我:“嗯。”
   郭:“怎么会想到看报考方向的呢?”
   我:“我觉得他说的挺对,报考方向的内容老师应该会问的比较多。”
   罗:“你和那个张泽云认识啊?”
   我:“考完研……”
   他们把我打断了,说:“噢,考研之前就认识了啊。”
   我:“不是的老师,考完研他在网上发帖问有没有进复试的,我看到了,就加了他。”
   罗:“噢,这样啊。”
   叶:“你觉得《资治通鉴》在魏晋南北朝众多史料里占一个怎样的地位?”
   我:“老师,这个问题我觉得太学术了,我不太懂。但是我看很多论文和专著都有引用《资治通鉴》,所以应该是挺重要的。”
   叶:“怎么个重要法?”
   我:“这个我不知道,但是…二十四史里,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的史书特别多,什么宋齐梁陈,还有什么魏收的《魏书》,还有《北史》《南史》,好像是李百药的。就是说这段历史的史书很多……”(我有点语无伦次)
   叶:“那你觉得《资治通鉴》和这些史书有什么不同,我们知道,《史记》《汉书》《后汉书》的这段历史,《资治通鉴》基本上照抄了这些书,那么你觉得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通鉴》是不是也这样?”
我:“这我不太清楚,《通鉴》好像有个《通鉴考异》,可是我也没看过,但是我感觉司马光应该有筛选和用一些其他的史料,因为从我看过的很多文章都引用《通鉴》这一点来看,《通鉴》应该是挺重要的。”
   老师们笑了。
   叶:“你知道《五代史志》吗?”
   我:“听说过,有点印象,但是想不起来了。”
   叶:“写的是什么?”
   我:“额,只是有一点点印象,但想不起来了。反正不是讲五代十国的。”
   叶点点头。
   罗:“那我们开始英语口语吧。”
   赵:“%¥%!……(你仔细听,然后用英语回答我的问题)。ok?”
   我:“ok。”
   赵:“%¥%!……(你为什么报这个方向?)”
   我:“because...ur...as i said just now...(因为...额...正如我刚刚说的...)”
   罗:“你慢慢说,这样可以有思考的时间。”
   我:“好。as i said just now, when i decided to sit for the graduate...graduate entracing examination,i think....i thought this aspect of china history of peking university is the most famous...(正如我刚刚说的,当我决定参加研究生考试的时候,我认为北大中国史的这个方向是最著名的)”(其实我想表达的是最厉害的,但是一时间想不出来了)
   赵:“%¥%!……(嗯,我从你刚刚的中文回答中知道了)”
   赵:“%¥%!……(你有没有看过用英语写的历史方面的书)”
   我:“yes ,i read ur....i read 剑桥中国史...i read cambridge china history...a little(我读过一点剑桥中国史)”
   赵:“%¥%!……”(她说了剑桥中国史的正确英文名)
   赵:“%¥%!……(你看完了整套吗?)”
   我:“no,just a little.(只读了一点)”
   赵:“a little?a few chapters?(一点?几章吗?)”
   我:“ur...i forgot it...(额...我忘了)”
   赵:“a few pages?(几页吗?)”
   我:“no,no,no”
   赵:“%¥%!……(那么你看过剑桥中国史的哪些部分呢?)”
   我:“ur...Qin and Han dynasties...(额...秦汉)”
   赵:“%¥%!……(哦,你读过秦汉史部分啊,那你觉得剑桥中国史和中国人写的书有什么不同呢?)”
   我:“ur...i read it...ur...i saw it as a practice...i mean...i just practise my english,not read history”(我想表达的是,我只把读剑桥中国史作为练习英语的素材,但是水平有限,一时间组织不好语言)
   赵点点头,用中文问道:“你知不知道剑桥中国史秦汉部分的作者?”
   我:“不知道。”
   这时候老师们自己讨论了起来,说和现在的阅读习惯有关,现在很多都读电子书,都不记作者,不像他们当年买一本书当宝似的。
   我:“嗯,老师,中文专著我基本看的纸质书,剑桥中国史我看的是电子书。”
   赵接着用英语问:“%¥%!……”(这句我没听懂)
   我习惯性地看向罗新老师,罗:“novel。”
   我:“novel?额。。。没听懂。”
   罗:“小说。你有没有看过英文小说。”(其实我知道novel,只是好奇怎么突然问我小说)
   我:“yes,i read...鲁滨逊漂流记。”(我不知道《鲁宾逊漂流记》用英语怎么说)
   众人大笑。
   赵:“%¥%!……(你有没有看过英美剧生肉?)”
   我:“no,when i watch english movie,i will...ur..i would see the chinese character”(我想表达的是看剧的时候我会看中文字幕)
   赵:“subtitle”
   罗:“subtitle就是字幕的意思。”
   我:“噢~”
   某老师:“罗老师一直在当你的翻译啊。”
   我一惊,“罗老师”?该不会是罗新吧?和照片不太像啊。靠,刚刚差点就要说看过罗新老师的书了。
   赵:“%¥%!……(你有没有刻意不看中文字幕去听?)”
   我:“i tried it,but...it is difficult.(我试过,但这太难了)”
   赵:“%¥%!普肉囊斯……”(没听懂,主要卡在“普肉囊斯”不知道是哪个词)
   我:“这句没听懂,普肉囊斯是什么?”我下意识望向罗新老师。
   罗:“pronounce就是发音,赵老师夸你发音标准。”
   我:“噢,谢谢老师。我每天都有在读扇贝新闻。”
   赵:“%¥%!……(你只是没有把英语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你要做的是每天花半小时大声朗读)”
   我:“嗯,老师,我每天都有在读。”
   赵用中文说:“嗯,那很好。”
   这时候坐在最右边陈老师说:“我本来还想用英语问你……”(我不记得他想问我什么了)但是他又说不问了。
   罗:“那就这样吧,你把表格填一下,是否同意调剂。可能老师想要你,但是你那个方向如果人满了,会把你调剂到别的方向。”
   我填着表格,问赵:“赵老师,您前段时间是不是到我们那做过一次讲座?”
   赵:“对,我去过,你去听了吗?”
   我笑着说:“没有,我知道的时候已经过了一星期了。”
   然后赵对着郭说郭把她坑了云云。
   我:“老师,请问我希望大吗?”
   郭立马摆摆手:“这个我们不能回答你。”
   罗:“我倒是挺想要你的,我们再看吧。”
   我:“好。请问这样就完了吗?”
   罗:“把手机号也填了,到时候我们要电话通知。”
   我:“嗯,填了……是只有被刷了才会接到电话吗?”
   罗:“不是,这不一定。比如要确认你是否同意调剂到别的方向,也会给你打电话。”
   我:“噢好的。”
   我已经站了起来:“那……各位老师辛苦了,希望九月份能再见到你们。”
   刚好30分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