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风土》:桔槔、跌岔及夏事
(2025-10-26 12:17:19)《故里风土》:桔槔、跌岔及夏事
桔槔
陕北腹地常年干旱少雨,乡人们在靠近河沟的台地上往往要开垦出一些菜园来,可河沟里的水不会自动上来浇菜园,于是乡人就在靠近菜园的小河沟用泥石聚一小水坝,然后在此用石头垒一汲水的石台,此石台地势大体要比菜园略高一些,然后石台搭一木架,中间安装一桔槔,重头系石锤,动力臂系木桶,利用杠杆原理将河沟的水掉到汲水台的小水渠里流入菜畦里。汲水台,也叫掉水台最关键的就是用桔槔掉水既轻松,也方便,这是乡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我们家靠近河沟桥墩旁边的菜地,春夏能提供大量新鲜的蔬菜,主要靠汲水台的桔槔掉水浇灌菜园。我每次探家走在桥墩边仿佛看到当年父亲在汲水台用桔槔掉水的身影。
跌岔
又叫跌水岔。就是在一崖壁从上而下流水形成的小瀑布,夏天人们在此沐浴、浣洗衣服,冬天形成巨型冰柱。我们村后坝洪水洞常年流出来的水形成一跌水岔,我们青少年时,与小伙伴们时常在这里洗澡、冲浴、玩耍,有时大人们在此还给羊只洗澡,婆姨女子们在此浣洗衣服,擦试过身体。乡下农人生活,满年四季也洗不了澡,每到盛夏,在这跌水岔下是难得的洗浴地方,至于小孩子们一个夏天几乎天天在此冲浴玩耍。
深水潭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陕北乡村沟壑少有水库或比较大的河流供人们洗澡游泳。在我们村与邻村党家沟之间的老爷庙摊里,常年有一十多米宽,一两米深的水潭,河水清澈明亮,每到盛夏,那一道沟的人们习惯在此洗浣,尤其的少年儿童时常在此戏水、游泳、打水仗。我不太会游泳,只会简单的狗抛动作,游不到十多米,但我二弟极善游泳,在此深水潭脚不落地游好长时间。此潭水四周都是怪石林立,其中深水潭边有成巨石可供十多人休息娱乐。我印象中,每到夏天,总要结伴几人去此游泳玩耍。
陕北的一年四季自有自己的风景。春天,万木吐绿,桃花盛开,生机勃勃;盛夏骄阳似火,人们或在院子树荫下,或午后到跌水岔、深水潭洗浴;秋日妇女们在河沟洗浣、晾嗮、缝补过冬的衣物;冬天少年儿童们在河摊滑冰车、打擦擦,肚子不饿不回,大人不叫不回。
时间过去四五十年了,故里少年时的生活影像时出现在眼前。昨晚阅读拓毅先生在《大理河》2025年第一期上的“双湖峪琐记”一文中提出“桔槔”,立即勾起我的回忆,至为亲切温暖,于是有了上面的记叙文字。
2025年10月26日于乌鲁木齐新泉居
前一篇:《西窗记忆》:忆老乡战友邱英科
后一篇:《西窗轶事》:很远亦很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