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学问的贯通和学术的创新
(2025-01-07 10:47:23)《学术研究》:学问的贯通和学术的创新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过去读的书太少,对中外历史的了解仅仅是高考前高中历史课本那点知识。后来入伍后,对哲学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阅读了一些,主要有哲学、美学、心理学、中共历史、人民军队历史、边防历史、清代西部边政历史等做了一系列时断时续,不是很系统,也不会面深刻带有浏览性质的学习,长期的主要的精力应对在机关一般公文写作之中。近十多年以来,也就是从阅读唐浩明先生《曾国藩传》(《血祭》《野焚》《黑雨》)三卷本开始,我才觉得历史知识了解掌握的太少,极大地限制了思想的高度、精神的解放,思想境界还是在小天地、小框框里打转转,也导致了后来精神世界的萎靡和事业进取心的退步。
退休七八年以来,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与思考,虽然还不是系统地阅读,但从《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文汇报》以及十几本人物传记中逐重大渐认识到学养的浅薄,看文史大家特别是民国大先生们的学问人生,越来越觉得自己渺小浅薄,思想认知的狭隘,从而激发起重新读书,读有用之书,补学问短缺之书,力争在思想上、学问上、认知上打通关节,输通血脉,,使自己处于一种思想完全解放,认知超群绝伦,展望发展未来的境界,可以明白地、自由地,随心所欲地做学问,司生活。
当前,有这么几个环节还没有打通:一是中外历史上有几个重要阶段没有搞清楚。中国的历史,是夏商周、两汉,魏晋、金元重大史实、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把握不准。二是在世界史中对欧洲中世纪史、启蒙时代、维多利亚时代、两次世界大战动因不清楚。此外,对欧洲大航海时代起因发展及影响;英帝国的启蒙发展至日不落帝国的衰落,美利坚合众国的起始、发展,逐步取代英帝国,逐步成为世界霸主的历史脉络缺乏总体了解和把握。如不弄清这些问题,影响到对全球史、人类史和世界文明的认知与憧憬,也会极大地限制思想认识高度和深度。三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览,如《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许慎的《说文解字》,萧统的《昭明文选》,刘勰的《文心雕龙》,吴楚材吴调候的《古文观止》,这些基础的基本理论理解;对经、史、子、集原典的概略性了解,对陈继儒《小窗幽记》、洪应明《菜根谭》、王永彬《围炉夜话》。这些都是必读或者较多理解并能在写作中有所引用的文化精典。四是民国数十们“大先生”学问人生的仰慕追踪(主要有蔡元培、胡适、罗家伦、蒋梦麟、傅斯年、梅贻琦、张伯苓、胡先骕、任鸿隽、翁文灏),以及民国时期数任教育部长,如傅增湘、朱家骅、王世杰、杭立武等在抗战和后期致力于教育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极为钦佩,应对他们的史事功业进行梳理,形成系统的思想文化,以资今后学界及后人。
我觉得只有把以上这些历史的、现代的有关问题搞明白,梳理清楚,就能极大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进行思想、文化、学术上的创新。
想学的东西太多了,想补的课也太多了,想写的文章也很多,可恨的是时有怠惰,一心一意,坚韧不拔不够。这些问题待以后逐步克服解决之。
2024年11月13日于浐灞右岸
前一篇:《江南回眸》:夜读《在浔阳》
后一篇:《故乡的云彩》:高畔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