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窗絮语》:阅读欲罢不能

(2024-11-20 21:24:44)
《北窗絮语》:阅读欲罢不能 

自从退休之后,在阅读《光明日报》的过程中,逐渐阅读到《中华诗书报》和《文摘报》,于是经年的阅读一直在《光明日服》《中华读书报》《文汇报》之间穿梭,间或读读《文摘报》上的一些文史叙事。平时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时常徜徉在这些报纸中,特别是喜爱的一些文章又要做摘要笔记,这样往往一天或数天的时间都耗掉了,笔记做了大大小小十几本,有的也应用到所撰写的文章中了,但多数的东西还是躺睡在笔记本里。有时也想,不能这么无目的的散漫阅读,这种走哪算哪的阅读法,时间耗掉了,可并没有出应该出的写作成果。特别是对原来确定的新疆清代历史文化研究无法顺利进行下去,更谈不上要出成果,有时也着急,但也狠不下心来少读这几张报纸。
阅读是件十分愉悦的事情,特别是看到自己喜欢的文章、喜欢的问题研究,总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往往笔记作了好多,间隙也产生了思想火花及时记录下来,有的列成文章标题,也算是有所收获。仔细想来,这些年的阅读还是在文史哲上打转转多,在历史人物史事上看的多,特别在文学、史学、哲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以及江南文化、北京文化、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运河文化,尤其是湖湘文化、江浙文化、闵台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三秦文化、陇原文化、青藏文化等地域文化兴趣独炽,也做了大量笔记,此外还对古代文化交流通道如西南地区的茶马古道、张库贸易通道、藏区文化也做了大量关注。对近现代中国人口大迁徙的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以及海外华人迁徙历史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在文学史上,主要还是对汉赋、晋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般意义上的了解和爱好,但最主要的还是以全日制十年语文读本上的古代文章选编为主,因为十年制语文课本上所选的古文都是经过专家和学者反复研究过的,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在此基础上,再进入唐诗宋词如唐宋八大家文论以及唐诗、宋词传统的精典的名篇重点学习研究为主,并应用到平时所撰写的散文中。
在史学的学习研究上,重点是 两个方面。一个是清代西部边政历史,重点研究清代在新疆建立伊犁将军府以来的历史,主要为新疆当前和今后的改革、稳定和发展提供资政借鉴作用。另一个是史前文明的踪迹学习。受国家“人类文明探源工程“影响,从考古学的视角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由此对良渚遗址、石峁遗址、陶寺遗址和二里头遗址作为较多的关注。
在文化典籍的关注上,重点还是四书五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和《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以及《吕氏春秋》《昭明文选》《资治通鉴》和许慎的《说文解字》刘勰的《文心雕龙》吴楚材 吴调候的《古文观止》以及明清以来的三大奇书洪应明的《菜根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王永彬的《围炉夜话》。此外,还有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宋代的《太平广记》和《山海经》《水经注》等都要重点关注,粗解大意,并应用写作。
在近现代国学大师、史学大师、文化大师、艺术大师的学习研究中,还是要重点关注章太炎、黄 侃、辜鸿铭、刘文典、蔡元培、蒋梦麟、傅斯年、罗家伦、梅贻琦、张伯苓以及朱家骅、王世杰、任鸿隽、翁文灏、胡先骕、陈寅恪、赵元任、饶宗颐、钱 穆、方东美、牟宗三、杨联陞、何炳棣、余英时、杜维明等海内外文化学人的史事事功。
应该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太多了,有众多的爱好与偏好,往往使人欲罢不能。先这样阅读着、学习着、思考着,到了一定的阶段再进行写作和评说。

2024年11月20日于西安浐灞右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