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词世界》:王之涣诗《送柴待御》赏析

(2024-11-17 18:37:55)
《诗词世界》:王之涣诗《送柴待御》赏析

优美的唐诗很多,因人们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思想理念、嗜好欣赏不同,就对众多唐诗各有偏爱,即使同一首诗,每个人理解又不同,各自生发出自己的审美意象和价值标准。多年前就对“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有特别的亲近感觉,总觉得这两句诗文词明丽、意境馨美,道出了自然和生活的哲理,但没有更多地追究该诗通篇的主题思想和审美意义。刚才从央视一频道看到两位专家学者与节目主持人正在讨论王之涣的诗篇,其中《送柴待御》,即“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悲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现并经专家现场朗颂解读,顿感清醒美丽,使人赏心悦目,似饮佳酿,有甘醇甜美之感。
自古以来,送别诗枚不胜举,我们熟悉的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勿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极为有名,给人铭心刻骨的亲切温暖。还有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伤感与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对灵澈的浓厚情意,也表现了灵澈的风度以及诗人虽然失意却闲适淡泊的情怀,印象特别深美。我还特别欣赏宋代理学家刘子翚的《绝句送巨山》“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明月不知人已去,夜深还照诗书窗。”尤其是后两句“明月不知人已去,夜深还深诗书窗。”使我久久不能罢怀,诗书人的清苦、冷寂以及对朋友的深情怀念十分感动人心。我们看到,诗人以虚拟的笔法,想像张巨山走后,人去楼空的情景,通过无情的明月表现多情的举止,表达出对友人的深情与怀念,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我们还是回到王之涣的《送柴待御》诗,看这首诗有什么美学思想、美学特点和对我们今人的生活启示。通贯全诗,我觉得该诗通过“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表达。诗人在表达离别伤感的同时,通过豁达乐观的态度来宽慰友人,这种情感上的矛盾处理方式体现了对友情和人生的独特理解。诗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影象,将地理上的分离转化为情感上的相连,体现了诗人对友情超越时空限制的深刻认识。这首诗具有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语言简洁的美学特点。即该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情感,通过豁达乐观的态度来减轻友人的离愁,使得诗歌具有高度的感染力。诗中后两句的意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友情超越地理限制的感情共鸣,这种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意境深远,富有美感。此外,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通过平实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这种简洁的语言风格使得诗歌更加贴近人心。
这首诗对我们今天的人有什么重要的生活启示?它告诉我们,在今天社会思潮瞬息万变、人们思想价值观念千变万化,功利思想充斥人生角角落落的情境下,我们不能太世俗、太功利,还是相信和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王昌龄的诗歌提醒我们,即使在地理上分离,友情依然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保持长久的相连,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对我们今天的人维护和珍惜友情有重要启示。另外,诗中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告诉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离别和困难时不要消极伤感,而是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种态度对我们处理今天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是多么好的两句诗呀,它给我们今天人以信心和力量,给我们仁爱与温暖。

2024年11月17日于西安浐灞右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