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灞河右岸》:阅读和写作并重

(2024-03-30 18:24:30)
 《灞河右岸》:阅读和写作并重

古人说“文章不写半句空”,讲的是文章要唯实写实。所谓“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讲的是写诗做文要因时因事而作,不要无病呻吟。昨日在网上又得一联:“书为至友终生伴,善作福田万世耕”,感觉甚好,心里喜悦。可好长时间没有写短文了,也没有文章在网络上发表,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是的,文章不写半句空,可一句都不写,何来“实”与“空”呢?
这两年来,开始重视阅读,也在网上购了一些自己感兴趣,也认为比较重要的书籍,如海外著名的华裔历史学家何炳棣先生的《读史阅世六十年》、王赓武先生的《王赓武回忆录》;国内知名学者冯其庸先生的《风雨人生》,著名文学史学家王水照先生的《钱锺书的学术人生》《北宋三大文人集团》,等等。读了这些书,还是受到一定的思想震撼,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数文化学者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和人生价值。同时,几乎每天都在阅读《光明日报》《文汇报》《北京日报》和《中华读书报》上有关文化、历史、艺术方面的学术文章,并做了自己认为十分重要的学习笔记,仅这一两年就有厚厚的四五本。基本的想法是文海拾珠,自己感到有用的、带有美学思想的文论都要记录下来,并注明出处,以便今后写作参考使用。
在阅读的过程中,大多处于美的新颖的思想文化浸淫中,带有深厚的兴趣,如数家珍地摘录下来,遇有重要的思想启发,即兴在笔记旁记录下思想火花或学习体会,或对摘录文章的评述,自己觉得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可后来,我又感到出现一个不好处理的问题,即天天浸淫在这些报刊文论的阅读中,时间是有限的,就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己原定课题内容的学习和研究,比如《民国新疆三枭雄》《清代西部边疆史论》《陕北历史文化研究前景展望》等,这些课题酝酿了好几年了,也积累了大量的学术资料,但迟迟进入不了创作阶段,老是在空中掉着,使人心里发慌。现在看来,还是要坚持阅读和写作同步进行,且以写作为主。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写作,如果写不出来,发表不出来,那学习阅读还有什么用处?
要十分重视解决这个矛盾问题,坚持写作累了再进行报刊阅读。

2024年3月30日于西安灞河右岸恒大御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