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草原上的一兵
草原上的一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205
  • 关注人气: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北高原》:三庙记实

(2024-02-04 10:04:58)
《陕北高原》:三庙记实  

对寺庙的深刻认识还是近一二十来的事情。十九岁以前,好像也陪母亲上过庙,党家沟老爷庙去过,南丰寨寺庙去过,但记不清具体情形。在新疆三十多年,也见过零零星星的喇嘛庙,其中昭苏的喇嘛庙、巴轮台的黄庙、和硕县天山深处的喇嘛庙有一些印象,但也只是参观,象征性地礼拜,没有深究文化意义。后来陆续读了西藏藏传佛教十四世达赖喇嘛传、十世班禅传之后,对西藏的佛教文化,特别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布达拉宫、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的历史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逐步知晓宗教寺庙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回过头来再想家乡父老乡亲们礼拜的乡间村镇寺庙,才能明白乡民们敬香礼佛的宗教和社会文化意义。现存仔细盘桓家乡的几个寺庙,有些特别深的印象,至今温暖在我的心中。
党家沟的老爷庙。在陕北农村广大地区,大体上每个村子都有一个规模不等、香客众寡众不同的庙宇。按理说,我们周家圪崂是个大村子,应该有一座庙宇,事实上在“文革”以前,周家圪崂村刘家坪两河交界圪堵上当年确有一庙,可在我们印象中,七十年代中期已经破败不堪了,到了1977年、1978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时,为了平整刘家坪平地,就把那个破庙彻底铲平消失了。改革开放后,老百姓又可以上庙烧香了,可周家圪崂村没有烧香的地方了,村民们就都到党家沟沟口的关老爷庙去烧香瞌头了。党家沟的老爷庙,是一组庙宇,大体有二三间砖瓦建筑依山面水,在靠近沟底的台地上自上而下阶梯式排列,可能是关老爷庙、龙王庙等神灵们合在一起祭拜。我们印象中,平时乡亲们求神拜佛,无论是求老家消病怯灾的,还是求子若渴的,还是出门保平安的,还是夏天组织乞雨的,都要到老爷庙来祭祀、礼拜、瞌头、烧香。我小时候,母亲带我去小苗沟看望外婆,我们路过老爷庙时,母亲时常进入庙里烧柱香,瞌个头,也不知呢喃说了些什么祈祷的话。后来,我从外地回来省亲,同样要看望外婆时,每与母亲一起路过老爷庙,母亲总是快步进入老爷庙去烧点纸钱,我笑着问母亲,那么积极做什么?母亲笑着怪嗔我说,“不敢说对神不敬的话。我还不是给老家说保佑你们出门在外一切平平安安吗!”对此,我也是莞尔一笑,心诚则灵,只要母亲愿意,她心里高兴踏实就行了。2014年初夏,大妹打电话来说,老家要重新整修党家沟老爷庙,周家圪崂和党家沟两个村子的人共同集资,尤其是在门外工作当官的、做生意的,有社会地位的,都要大力支持,并要勒碑记事。陕北农村整修庙宇也在情理之中,我们在门外工作的人,乡亲们认为,你们在门外当官做生意挣钱,都是神神老家保佑的,你们应该更积极主动捐助。为此,在二妹的帮助下,给重修党家沟老爷庙捐了六千元,也算是略表心意。后来,我想党家沟的老爷庙是母亲生前时常礼拜的地方,我们作为子女出再多的钱也是应该的,也算是替母亲礼佛求家人平安了。
艾家河高石阶沟口的小庙宇。对这个庙宇有印象,也是小时候去外婆家时常路过有些记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这庙极小且破旧,隐约记得庙门前的石砫子上也不知什么时候什么人拴了红绸子,经风吹雨淋日晒已经发白了。印象中母亲去过一次可能也是烧了点香,上了一点布施。改革开放后,90年代和两千年以后,再路过时,发现此地庙宇重新整饬一新,旁边还修了戏台,其规模不亚于党家沟沟口的老爷庙。艾家河是个大村子,也是个交通要道,此庙左拐通过高石阶进入小苗沟村,右拐进入艾家河的邻村佟家坬村,应该说这个庙也是建在三岔路口上。陕北的庙宇有个特点,大多建在较高的山顶上,可能是考虑与天上的神灵相连近一些。再就是多选择在人口较为密集的三岔路口上,艾家河此庙是也,周家圪崂刘家坪曾经拆掉的庙宇也是在三岔路口上。建庙宇时考虑,既要与天神连接要近,也要方便信众礼拜。六十年代以前,可能也是经济条件受限,不能一个村单独修庙外,就两个甚至三个村子合资修建。在陕北乡下,不管日月生活多困难,神神的事不能怠慢,乡亲们生活再困难,对敬奉神神的积极性是高的,出钱多少,大家都是愿意的。据我所知,小苗沟村前沟是没有庙宇的,他们到子洲赶集遇会以及日常出行,都必须经过高石阶,要经过艾家河此庙宇,自然敬神礼拜大多都在此了。陕北的老百姓想信,只要自己烧香了、敬奉了,但顶不顶事,那就看老天爷了......艾家河、小苗沟、佟家坬的村民们大多出行在此小庙烧香瞌头了。
南丰寨庙宇。南丰寨在陕北腹地子洲县境内算是最大的庙宇了。现能考证的资料显示,明崇祯十年(1637年)碑刻《重修南丰寨祖师殿叙》载:“南丰山,古苗家寨也。去上郡西五十里许,旧建玄帝庙于其上,迄无遗碣考,不知创始何代。日询诸父老,云,重修者已数次矣。”明崇祯十年当地人依据南丰寨的险要地势,重新修建寨堡,筑为天险,每逢战乱和匪患,当地人们便上寨躲避防备。南丰寨三面环水,绿树葱郁,峥嵘有势,风景奇特。当地文化人讲,山不高峻,却峭壁玲珑,奇峰突兀,庙不恢宏,却晨钟暮鼓,庄严肃穆。乾隆五十七年郡人刘光谦撰《州志补编南丰山记》曰:南丰寨“蜿蜒似九里山”,“窄如一步崖”,“三水潆回,前赤壁,而后项焉,四山拱秀,殿临五笏“,”为古今一大观也“。每年桃花摇曳、柳丝婆娑的三月三日为庙会时间。其间”士女拈香,扶老携幼,摩肩遮道,络绎不休,演曲告虔,三日乃止。“根据现存碑碣可以发现,明崇祯十年、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进行过重修。”文革“中大多数设施均遭破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南丰寨陆续恢复原有的庙宇和建筑,并新建了钟楼、鼓楼、乐楼、牌楼、神路、凉亭等。1998年3月又启动了北坡的神路和牌楼建设工程,从大理河的石畔一直延伸到山顶,宛若一架巨大的阶梯从天而降。后来,我们才知道,南丰寨还是一个很有影响的革命遗址,1928年4月,在这里召开了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会议,正式成立了中共陕北特委和团陕北特委。身在南丰寨,却不知道南丰寨的历史,着实惭愧。去过南丰寨几回呢,两到三回吧,考大学前家中生活贫穷,食不裏腹,也没有心思敬神,也不懂得如何求得神的保佑,到是后来我听大妹讲,我考大学的那两年,妈妈每年都要到南丰寨抽签问卦,并上布施,其目的就是让神神老家保佑我能考上大学,也可能是母亲的诚心感动了神神老家,1980年夏经过数年寒窗苦读,我终于磕开了大学的校门,这正应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老话了。
南丰寨是子洲县境内最大的道观寺院了。据说抽签问卦十分灵验,逢年过节,特别是每年的三月三日庙会异常火爆,香火极为旺盛,是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礼佛拜神的主要场所。
现代宗教是从原始宗教而来,也是历代劳动人民礼天敬地,与自然斗争的真实生活写照。从古到今,人在克服不了大自然带来的风雨霜雪和各种疾病灾难时,总是把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先民们一直认为,在自然界有一个超自然物存在,它在主宰着人类的一切活动。无论是原始宗教,还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们对宗教的理解和信仰,都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是人们在物质世界打拚和精神世界奋斗的心理支撑。现代心理学揭示,心理的问题要靠心理的办法去解决,人们有心里困惑时,到教堂、到寺院去诉求、去祈祷,求得真主和神灵保佑,这是极为重要的心理疗法,也是人类在现实世界获得心理平衡的重要法宝,这也许就是宗教千年万年不灭的真正原因。
陕北老家的父老乡亲身处黄土高原苦焦生活地带,在与自然、社会的斗争生活过程中,会在日常生活和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面临很多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村庄周围庙宇的神灵身上了,他们始终觉得神灵会保佑受苦受难的善良勤劳乡民们,所以从古到今,不管社会如何变革,他们都笃信神灵会保佑张民,由此千年百年,妇孺老幼都会朝拜、都会进香,都会祈祷,以求他们全家老少有吃有穿,无病无灾,健康幸福生活。

2024年2月4日于西安灞河右岸恒大御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