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山仰止》:说世间曾有胡先骕

(2023-07-08 10:34:04)
《高山仰止》:说世间曾有胡先骕  

大概从2000年以后,对清代以来的历史文化名人开始关注和研究,从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开始,后来开始阅读蔡元培、胡 适、傅斯年、梅贻琦、张伯苓,再次关注蒋梦麟、罗家伦、陈寅恪、俞大维、朱家骅、王世杰、任鸿隽,关注过陈 垣、顾颉刚、吕思勉、钱 穆、周谷城等历史学家,关注过熊十力、冯友兰、任继愈、季羡林、方东美、徐复观、唐君毅、牟宗三等哲学大师,关注过钱锺书、朱自清、巴 金、叶圣陶、张中行、沈从文、林语堂、苏雪林、肖 红等文学大师,关注过费孝通、梁漱溟、张君劢等社会活动家,关注过张元济、史量才、胡兰成、张季孪等出版报业大王,关注过顾维钧、蒋廷黻等外交家,也关注过马 衡、李石曾、罗振玉、王国维、俞平伯、王世襄等文博大家,关注过谭其骧、史念海、冯其庸、候仁之等历史地理学家,关注过梁思成、林徽因、吴良镛、贝聿铭等建筑学家,关注过李 济、董作宾、夏 鼐、梁思永、苏秉琦、宿 白等考古学家。可对自然科学领域学术大师就了解甚少,只知道1948年国民政府曾首次评选出了中央研究院81位院士,有叶企孙、吴大猷、吴有训、严济慈等大科学家,但对胡先骕院士还是第一次碰到,打开百度,也是了解了最一般的情况,可真正让我大吃一惊的还是胡先骕孙女胡晓江教授在《胡先骕全集》出版时所写得序言《世间曾有胡先骕》(《中华读书报》2023年5月24日),特别令人震惊的是胡晓江教授写下了这么两段文字,在我的心理掀起轩然大波。
“胡先骕,以及他所代表的一批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传奇。他们是最后一批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是第一代接受西方现代科学教育的群体。在知识训练上,他们‘博通中西,文理皆擅’;在道德情操上,他们矢志报国,坚守真理。在古老中国向现代世界转型的探索之路上,他们不仅担负了为中国现代科学奠基的历史责任,而且以自己耀眼的才华和人格魅力,为世界文明谱写了一曲华章。”
“近些年来,通过对胡先骕群体的研究,许多年轻人发出了惊叹和不解。第一个不解是那个时代如何成就了一代人的奇迹。在后人的眼里,祖父辈的时代明明是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数次改朝换代,兵连祸结,经年颠沛流离,千万人的死亡......明明是不适合做学问的一代人,为什么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战争的环境中,采集的标本被烧了,正在印刷的著作被炸了,研究机构被占领了,研究人员被杀了,手稿和资料遗失了......种种在和平年代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统统发生在这一代人身上。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种子,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以至于不管条件如此恶劣都要发芽,并能结出如此美丽的果实?另一个不解是胡先骕这个个体如何得以生成。在他身上,传统于现代、中国与世界、科学与文学、书斋与社会,这些看上去明显矛盾的特质,如何得以完美地共存?不仅如此,即使在同样出类拔萃的大科学家中,胡先骕仍然有其特别之处,并被与他毫无瓜葛的或者专业联系的年轻人也被吸引。”
写出以上这些文字,无非是想说明胡先骕这个前辈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了不起。许多人不是说过:一个人一生有一项成就,就很了不起,而胡先骕博通中西,文理兼擅,一生有多方面的成就,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人物,也是激励后人承学进取的深层原因。为啥我们现在的社会条件这么好,反而出不了杰出的科学成果?这是应该深刻反思的。
在中国南方,江西胡家是大族,我作为北方胡家,深以为荣。后面如有更多的资料,更多的时间,要很好地研究胡家这位先贤伟大的成就和不朽的贡献。

2023年7月8日于乌鲁木齐新泉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