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十年》:麻扎达坂
(2023-07-02 13:56:09)《南疆十年》:麻扎达坂
断断续续在南疆工作生活十年年头。库车三年当宣传科长,正赶上部队改制,天天小跑步干活,那时年轻也没觉得有多累,虽然很辛苦,几年不知不觉过去了。2006年春夏到和田分区工作,其工作繁忙程度不亚于在库车,部队在山上任务重是一个方面,领导事业心强,人为增加工作量,徒增紧张空气是另外一个原因。上山就上山嘛,天不亮就把所有的机关人员催起来到办公楼前集合,为的是给上山人员送行。边防部队上高原下边防本来是正常工作,可有的领导搞得像生死离别一样,弄得大家神情都比较紧张。
我在和田工作时,大概上了四五次山。每次上山都要做些准备,氧气、药品、慰问品、车辆保养,等等。早上天不亮从和田市出发,到达叶城县零公里路边吃早饭,尔后长驱直入高原,然后翻库地达坂、麻扎达坂、黑卡达坂到达三十里营房,休整一天半截然后向更高的一线连队进发。在这四五次上山中,无论是上去,还是下来,均要在麻扎达坂休息调整,有好多往事历历在目。
麻扎达坂,是219国道从叶城出发到阿里高原必须经过的重要山口。此地,一是海拔较高,约4000米左右,空气较为稀薄,山下人员上山到此,大多有些高原反应,必须在此休息调整。二是此地是个重要分岔路口。向左走经黑卡达坂到达三十里营房,向右走拐进怪石林立山口通向了塔什库尔干高原的塔吐鲁沟边防站,进入中巴边境地区。由此看出麻扎达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三是此地是山上部队重要的物资器材保障地点。这里有高原通信站,有地方的护路分队,有十几家大小不等的饭馆商店,有汽车维修点,有加油站。我们每次上下山必在此闲脚,吃点东西,喝点水,让驾驶员休息一会。上下高原的人心情是不一样的。上山到此,虽然有些许的高山反应,但人们的情绪较为高涨,也有种期待的心理,特别是对于初次上山者。可下山时人们的心情不一样了,只想尽快下山,一分钟也不想在山上多停留。于是下山到达麻扎,顶多休息半小时四十分钟,便风急火燎赶快往下走了。
在麻扎达坂开饭店、商店的大多是四川和河南籍的流动人口。在新疆,无论是北疆还是南疆,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县域乡镇,从事服务行业,诸如开饭馆旅社、卖水果蔬菜、街道流动小摊,大多是河南和四川人,对于这两个人口大省来说,来新疆谋生比在内地好像容易一些。河南人、四川人都能吃苦,别人不屑一顾的生活,他们可以干,首先要吃饭、要生存。于是,不仅在平原地带,就是在高海拔缺氧地带,他们照样开饭馆、开商店,开洗脚店、理发店、小旅馆。这不,沿219国道上千公里路边店大多是河南人、四川人开的。
越是没有人烟的地方,越需要服务。据说在西藏阿里高原、拉萨等大城市也是河南人和四川人云集,生意火爆的地方。
最后一次经过麻扎有十三四年了。尽管现在交通状况改善了许多,但高寨缺氧的自然条件无法改变。“铁打的银盘流水的兵”,我们退役了,但还有无数新一代的边防军人要长年奔波跋涉在高原边防,那是国家的事业,人民的幸福所在,是每一个军人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离开麻扎达坂这么多年了,现在想起来还好像是昨天的事情。在天空防区千里边防这个上,有无数像麻兵站这样的路边店,是沿边穿行高原人员的物资保障站,是司剩人员的身心休憩站,也可以说高原人的生命保障站。但愿随着国家对沿边地区的开发和建设,类似麻扎达坂这些高海拔地方的生活生存条件改善得更好一些,以便更加稳定、更加有效地保障好千里边防线上的各族军民戍边生产生活。
2023年7月2日于乌鲁木齐翠泉路
前一篇:《谈天说地》:说点赞
后一篇:《黄土高原》:故里情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