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俗文化》:听高称平吹唢呐想到的
(2022-12-26 21:47:34)《陕北民俗文化》:听高称平吹唢呐想到的
听高称平的唢呐,才真正觉得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陕北。
在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什么声音最动听,什么声音能走进受苦人的心灵世界,大概只有大唢呐了。
这大唢呐什么时候传入陕北高原,现无确切资料考证,但一当这嘹亮的、悦耳的、动听的唢呐声上到了高原,传入受苦人的耳朵里,仿佛也永远离不开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不是因为唢呐声有喜有悲,恰好反映受苦人的苦与乐精神世界,与他们的心声想通。
是不是因为高原空旷辽远,唢呐声高亢激越,恰与这自然地理相吻合。在高原上只要吹了唢呐,三四里地面都能听得见。
是不是因为高原人平时没有什么可娱乐的,大唢呐一杆,一人吹,一人听,一人倾诉心声。
现在陕北高原上从事唢呐演艺为业的人成千上万,冬无夏天活动在延榆二十多个县域。如果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只是一部分唢呐人在劳动之余,为办事情的人家吹打,那么改革开放后,一夜之间几十支、上百支唢呐队伍,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有研究者统计,近一二十年以来,有近万人长年专门从事此行业。过去是一班唢呐四五人,现在有电子琴、笙管、小号等配器加入有七八人,更大的规模有十来人。过去是只在红白事情和春节闹秧歌时吹吹打打,现在是满年四季走南闯北行走高原,承揽生意,纯粹以此为业,以此吃饭,有的名家以此发家致富。
唢呐人在旧社会是三教九流中人,地位极其底下,即使在上世纪农村人眼中,也把吹吹打打的唢呐人,不当正经人看待,谁家娶媳妇、嫁女子,如果是出自吹吹打打之家还成了弊端,不使人待见。普通人把他们当作不务正业的人,寻吃讨饭的人。过去和现在也确有一些唢呐人自己糟践自己,如白事上跪地、甚至躺地下或打滚吹唢呐向主人索要财钱;喜事上为讨事主或客人高兴,在唢呐碗子上斟酒逐个敬献客人。当然,任何社会职业都是形形色色,五花八怪并不稀奇,可艺人如果没有了尊严,或自己糟蹋自己就会使人不齿了。
高称平是新一代陕北榆林绥米脂地带较有影响的唢呐大师。他的唢呐具有传统唢呐的浓烈影响,高亢有力、宏亮激越、音色纯正、韵味浓郁,是新一代陕北传统大唢呐的典型代表。同时,他又擅于迎新,自己扩大重组了唢呐演艺队伍,不仅父子、父女、子侄、女婿们学习,而且社会上广招学徒,规模逐年增大,演艺的内容也逐渐增多
,陕北民歌、流行歌曲、山西晋剧曲牌等无所不能,一时在陕北腹地风头大盛,无人能及,高称平演艺班子的发展壮大,是新时代陕北地区民俗文化的兴盛和繁荣的一个缩影。
在陕北传统的民俗文化中,大唢呐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影响也是最大的。从近一二十年发展的情况看,唢呐文化的发展也良莠不齐,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相信在发展中,经过新一代唢呐艺人和唢呐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会使陕北民俗文化这支奇葩能始终大放光彩,永远回响在陕北人的思想灵魂世界。
2022年12月26日于乌鲁木齐新泉居
前一篇:《塞上纪事》:战友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