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掌故》:从孔尚任《甲午元旦》诗作想到的
(2022-10-26 11:06:15)《文坛掌故》:从孔尚任《甲午元旦》诗作想到的
孔尚任(1848年~1718年)山东曲阜人。清初著名的的戏剧家、诗人,代表作《桃花扇》。孔尚任有一首《甲午元旦》的诗,我十分喜欢。“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的这首诗好,好就好在此诗典型地反映了孔尚任时年人老心不老,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虽然萧疏白发不盈颠,还要坚持守岁;虽然钱不多,但倾囊给晚辈们发放压岁钱。过年了,他高兴得像孩子们一样,喜欢听爆竹声,喜欢看大门上新换上避邪纳福的桃符,更主要的是他看到了院子里怒放的梅花,看到了春天的信息,给人信心和力量。这使我想起了清代诗人赵翼的另一首守岁诗,与孔尚任这首《甲午元旦》诗,有异曲同工的之处。“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清
赵翼《除夕》)清代著名诗人赵翼这首诗,其思想和意境与孔尚任《甲午元旦》相比,争相艳丽。他们都是在过年的时候,表达了自己人老心不老,向往春天、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给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思想和精神力量。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对过年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情感。这不,唐代诗人高适和来鹄的两首“除夜”的诗,就表现出极为伤感、愁肠的思想。“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
《除夜作》)过年时还行旅异地,不能与家人相聚,免不了起了伤感愁绪,使人心里悲戚不已。来鹄的《除夕》又是另一种伤感:“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其实,在中国古诗中,文人写愁绪伤感的诗作有成千上万,但在除夕之夜写得愁绪诗作,更能打动人,更使人伤感。可喜的是春节过年,大多数人还是喜不自胜,用尽千言万语赞美春天,特别是那些年愈古稀、饱经风霜的老年人尚有少年孩童的心态迎接新年,更是令人感动,给人鼓舞,使人增添了在新的一年里增添了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文化魅力无穷。这些诗作虽然过去了千百年,但今天读起来,仍然给人亲切感人的力量。以诗抒情,以诗言志,今人古人同理。这就是文化相传的魅力和价值,也是我们喜欢古诗词的原因。
2022年10月26日于乌鲁木齐防疫期
前一篇:《望云思亲》:高原腹地之想
后一篇:《陕北四季》:醒春片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