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北民俗》:唢呐文化点滴辑要

(2022-09-12 16:06:02)
《陕北民俗》:唢呐文化点滴辑要  

一、唢呐的用途 
1、喜庆唢呐。主要用于生日满月、庆贺寿长、婚嫁礼仪、节日娱乐、开业庆典等场会。常用的曲牌有《大开门》《大摆队》《西风赞》等。
2、娱神祭祀唢呐。道观庙会、秧歌谒庙请神等场合。常用曲牌《开庙门》《西风赞》。
3、哀悼唢呐。办丧葬礼仪的白事,常用曲牌《花道子》《散白银》《孟姜女哭长城》等。
二、  唢呐的渊源   
据考证是金元时期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最早作为宫廷音乐演奏的。到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用于军中作为军乐,以后逐渐传入民间,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陕北传统唢呐班子,以五件乐器和五个人组成的吹打乐班,是五行学说的一种体现。两个唢呐手,一鼓手,一镲手,一锣手,两把长号,由唢呐手和鼓手吹奏。
三、著名的曲牌
唢呐的代表曲牌主要有:《下江南》《哭长城》《水龙吟》《柳青娘》《千声佛》等。体现到军乐方面的有《大摆队》《大楚将军》《三通鼓》《得胜回营》等。
四、传承的价值
陕北唢呐以绥米子为甚,它与陕北人的日常生活与社会风俗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是陕北地区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俗、历史、音乐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学术价值上看,从明代起600多年流传至今,其不平常的足迹,丰富的内容,深厚的文化和特殊的历史传承,在中国民间传统的吹打击乐中比较罕见,进一步挖掘、抢救、保护和发展之,使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对丰富和完善中国及世界音乐史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从现实价值看,大力传承和弘扬陕北唢呐文化,对推动陕北地区经济、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扩大对外文化交流,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传承的人物
1、李岐山。1945年5月生,米脂人。第一批陕西省、第四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绥米唢呐传承人。
2、汪世发。1949年8月生,绥德人。第一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以上内容摘自“陕北文化网”)

2022年9月12日于乌鲁木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