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沉钩》:湖南的儒学文化与经世致用
(2022-07-25 00:19:25)《史海沉钩》:湖南的儒学文化与经世致用
湖湘文化隶属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其重要特征是“思想、文化、道德、理想、信念融入现实中,并为政治服务。”在宋代,湖南道出现了理学开山祖周敦颐,他创造的理学,就是以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了老庄道学、释家佛学而形成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开“三教合流”的先河。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是后来出现的“湖湘学派”的思想渊源。“湖湘学派”的奠基人胡安国,曾在衡山山麓创办了文定书院,1138年去世安葬在湘潭阴山。明清之际,湖南衡州出现了理学大师王船山,从而使湖南成为理学思潮形成和发展的大本营,这一时期在湖湘大地建立起的闻名全国的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则成为理学思潮的主要学术文化基地。清之曾左胡彭,湘军突起,叱咤历史风云,赢得“中兴将相,十九湖湘”之称。湖湘大地
,人物风流之精神,文化精髓之传承,赢得中原文化之尊重,铸就中华文化之一脉。
湖南之省,中国腹心之地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自春秋战国始,楚繁衍于斯,屈子赋辞,成就楚辞之不朽;长沙太傅,贾谊哀鹏,壮志未殇,忧国爱国之情操;东汉蔡伦,以树肤、麻头、鱼网为纸有功于中夏文化,泽被后世。唐之欧阳询与怀素,成就楷草书之巅。明清湖湘文化一脉相传,英才豪杰辈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鸦片战争前后之嘉庆、道光年间,地主阶级经世派人才群体,以陶澍、贺长龄、魏源为代表,变法图强,引领中国近现代启蒙思想之先。咸丰、同治年间,以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这代表,融合程朱理学之坚定信仰和经世致用务实之作风,勇当天下之责,成就晚清历史之显赫一页。继之维新变法时期,湘湖人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
为代表,尽显不屈不挠之英勇斗争精神和无私无畏、锲而不舍之献身精神。辛亥革命前后
,以黄兴、宋教仁、蔡锷等这代表引领历史潮流之前进。五四运动以后,以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开辟中国新天地,成就中国不朽之大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潇湘之地,山环水绕,古往今来,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三湘四水,大江南北,人才之盛,天下少有。江河绵延,万古长流,在于不断地融汇百川的新流;文化传承,昌盛不衰,在于不断承旧开新的勇者。湖南历代儒学兴盛,人才辈出,真乃不负“唯楚有才,于斯为盛”之称谓。
湖南的儒家文化学人与其它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特别强调学以致用,经世致用。
——本文多数内容摘录互联网湖南隆回人贺鹏的文章“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
2022年7月24日于乌鲁木齐新泉居所
前一篇:《天山夜话》:回到乌鲁木齐
后一篇:《天山夜话》:又到一年秋风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