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散文教学的策略
(2015-11-27 08:48:57)
散文体式千姿百态,体现了一种情景、事物交融的特质。散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而且一般都是文艺性散文,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基于散文的特点,我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以及六年级新课程语文阅读《向生命鞠躬》这两篇课文,谈谈小学散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得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言语的独特美
散文是美文,其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语言的精美与句式的和谐。这篇文章语言不取拖沓累赘、沉闷疲软的长型句式,而多简洁有力、脆生响亮的短句;也没有冗长繁复的段落,一言两语即自成段落。大量地运用排比,排比的形式又力求多样:既有句内的排比,更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排比,又能连段而下,交错互出。通过品读课文的重点语句,重点字词,感受语言的美是我突破课文的重难点的基点。(比如
①
好一个安塞腰鼓!
②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③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④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等句。重点字词骤雨与急促,旋风与流苏。。。。。隆隆等词
那么在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我将将大家课文第六自然段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式。(出示幻灯)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身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提问:① 感觉像什么?这就是文章语言的美,诗一般的语言。你觉得这里面那些词用得好?(举例。老师觉得乱用得好,体现后生们蹦跳时脚步自如。)
②谁 能像老师一样说说那个词用得好?
学生说:“斗”体现了后生生机勃勃,斗志昂扬。
学生回答:“旋”用的好,体现了安塞腰鼓的热烈。
这样为学习“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燥热、飞溅”以及整个句子做好铺垫
“二、意境的形象美
散文中的形象是在作者话语的渲染下,经读者的阅读、思索、联想形成的文学形象。其形象主要从散文意境描写中深入挖掘。读者依据文本的言语刺激,在脑海中逐渐产生一系列具体表象,由这些具体表象连缀而成丰富的艺术形象。
感悟第二个好————————震撼的鼓声
(1)课文的哪些句子体现安塞腰鼓第二个好?那个词更能体现?(多媒体出示):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对是“隆隆、隆隆、隆隆”的反复
(2)你能仿照这个句子也写一句话吗?
学生模仿到: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茫茫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漠然变成了牛皮鼓面,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
(3)此时还有什么变成了牛皮鼓面了。
学生答:我的心,教室,桌面
(4)那就让桌子做牛皮鼓面,你的手做鼓槌,让它隆隆起来。(学生带动作朗读)
三、个性化的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阅读是一种自我、个人化的行为,面对同一文本,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解读,即使同一读者,在不同的情境中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在教学《向生命鞠躬》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画出令自己震撼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令自己震撼。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大声读、轻声读、默读……从学生交流的情况来看,答案五花八门,理由千奇百怪,有的甚至是教师不希望出现的,但无论如何,这是学生自己的东西,是学生自己“读”来的。而教师所要做的是“珍视”,不要一味地否定。最后我引导、完成表格“我”对蚂蚱称呼的变化,以及“我”和儿子对蚂蚱态度的变化的表格,那么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