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论语》学生辩论会辩论稿
(2016-01-02 06:29:05)
标签:
转载 |
论语辩论会之一:培养德性和“好学”何者为先?(武建菊)
正方:好学为先
高二十二班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许多家长都意识到孩子好学的重要性。那么当今的许多家长为什么要让孩子在小时候便学习《弟子规》,学习《论语》呢?答案已经十分明确,即都是让孩子通过学习而培养起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培养起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一个量的积累。所谓:“小之不就,大之难成”。如果孩子因小时的不好学而导致后天道德的缺失,乃至无道德,其事必乖违。
孔夫子讲过:生来便懂得大道伟义的人堪称为上智。那么通过学习而懂得大道伟义的人则低上智一等。孔老夫子评价过许多人,可他从来没有说过哪一个人生来便是懂得大道伟义的,更没有说过哪一个人是上智。那么其实夫子的观点早已明确:“生而知道”只是一种理想,夫子是不言而否认生而知之之学,不言而语人:“以好学为先,”后知道虽然比上智低一等,但还是可以知道的。
孟夫子主张性善论,可是这性善论是在讲人性中的有那么几个可以发展成为善德的好苗子,但请注意,‘可以’, 有苗子根本不代表有好的品质,并不表明好的道德的形成,它还仅仅只是量的变化,并非质的飞跃。如果不以通过好学而得的东西去充实它,其势必会中途夭亡。故本方认为以好学为先。
古代学习的人,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学识品质,那这一个‘为了’一词则表明是有目的的,有目的并不表明目的为先,目的的已经实现,那如何才能达到目的呢?答案只有一个:即学习的人通过学习才能达到目的,通过学,目的才能实现,此亦在言,不学,目的难以实现,甚至达不到。故本方认为以好学为先。
还有,好学还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好学可以使人扩大知识捷径,通过博学群集而融会贯通,从而提高思想境界,为培养良德做一个理论基础;
二:好学可以开启人的智慧,培养人的发散性思维,利于人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三:好学可以使人富有诗书,从而达到气自华的境界,使人更具文采,更具魅力,使人措词有序,谈吐文雅,落落大方,有利于‘礼’的不断形成,及良好道德的不断形成。
结合以上,故本方认为以好学为先。
我方认为培养德行更重要,两千五百年前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说的就是学知识的立足点是品行修养,俗话说:“与做事先做人。”也是这个道理。
历史上知识丰富却以之害人的例子不胜枚举,古有赵高精通小篆书法造诣极高,却发动沙丘之变,遗臭万年。秦桧以诗文天下,创世宋体,却残害忠良,近有汪精卫饱读诗书,毕业于日本政法大学,并留学法国,颇擅诗文,却投敌叛国做了汉奸。试问:“我们要这些精英有何用?”
知识是我们把社会建设更美好的工具,而非作恶的瓶颈。一个人有知识却无德行,他会用知识危害社会,而这坏处要比无才无德的人所带来的深重多了。那么,我们宁可你无才无德,也不要你有才无德,因为才助你作恶,增强的只是你的破坏力。只是一定要以道德为基础,道德叫我们如何正确使用知识,这往往是重于知识本身的,就如同如何使用工具比有工具更重要一样。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培养德行终于学习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