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解读

(2017-11-13 12:43:38)
分类: 教学资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解读

七年级上册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传统篇目。思路清晰,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是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地方的生活,“从……到”可以看出地点的先后转换,“百草园”重在自然而且是“百草”的园,可见自然品种繁多,应该是美好的、有趣的“园”。“三味书屋”顾名思义是学堂,“三味”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百”“三”均虚指多,文章也是通过很多事写出了这层含义。

这是一篇散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本文是从写美丽的景、写人物活动、写人物心情来突出中心的。先看百草园,这儿的景物很美: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冲向云霄的叫天子,这儿是多彩的、充满生机的,有静有动很有活力。这儿的人物活动是有趣的:听油蛉低唱,翻断砖头,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听故事,拍雪人,这儿是充满乐趣的。关键是人物心情的体悟,愉悦那是一定的,在这儿的生活是甜蜜的,离开这儿又是遗憾的。

三味书屋的景也是单调的:黑油的竹门,挂匾的书房,画,狭窄的小园。这儿的人物活动是枯燥的:拜孔子,拜先生,死读书,偷描画,悄玩耍,这儿是无趣中自寻乐趣的。书屋中自然除了学生还有很重要的一个角色——老师,文中就是寿镜吾老先生。这个先生被评价为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下文的第一件事就是关于“博学”的事,问先生“怪哉”虫的故事,先生的回答是“不知道”,“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先生不是不知道,“乃是不愿意说。”这儿“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老师在解读这件事时不能只盯着学生对“博学”的先生的失望之情,其实更多的是感慨,叹息。因为这是成人在回头看自己儿时的初入学堂的事。下面的学堂生活中都可以自然而然的得出老师是严厉、宽厚的,也是博学的,我的学堂生活是单调的枯燥的但也是有趣的,回头看到这儿,“我”是愉快的面带微笑的。

这样的园这样的书屋,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了。对生机勃勃美好自然的热爱,对自由快乐天真美好生活的追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