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 强化德育渗透
(2016-10-17 16:59:18)分类: 教学资源 |
立足课堂 强化德育渗透
——奎屯市二中德育工作经验交流
中央8号文件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为此我校立足课堂,强化德育渗透,树立大德育观,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努力以成功的德育拉动成功的智育,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现将我校的一点探索汇报如下:
一、积极开展“各学科德育渗透”工作,做到“四有”。
新课程中教学目标明确地要求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之中。
1、“有意识”,就是要强化德育渗透的意识。我校进一步强调学科德育渗透的意义及要求,让老师从思想上有一个高度认识。
2、“有计划”,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我校制定了学科德育渗透方案。通过上示范课、评优课,促进了此项活动的深入开展。
3、“有新意”,各学科各显神通,从内容上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德育进课堂形成气候。
结合新教育实验,我校学校提出“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倡议,并为学生读书搭建了展示交流的平台。语文每堂课中都有美文赏读,以此让学生来共享读书学习的快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吟诗诵句,丰富文化底蕴;赏析故事,导引人生方向;自主选文,提升审美能力;学生写点评,家长写感想,促进老师、家长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理科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不断实践的精神品质。我校生物老师要求学生种植花草、蔬菜,每年老师还带领学生到花市和苗圃去考察,通过培育和观察植物,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品质。
体育课在积极向上、坚毅勇敢,不怕困难,团结协作,快乐成长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我校老师能根据学科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4、“有方法”。我校注重课堂教学改革,几年来一直学习“洋思”理念,注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形成。做到 “堂堂清”“天天清”,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合作精神、主动参与意识、自我表现意识等性格特征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求知欲也更强了。这样减少了学生知识的负积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想和做有机的联系起来,潜移默化的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的教育,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的渗透。
二、充分发挥主题班会课的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为了使各项教育落到实处,不断提高班会课质量,我校紧抓“十一五”国家课题研究不放,每学期都进行主题班会评比活动。主题班会做到了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形式上丰富多样。比如:七年级(3)班的《消防安全知识知多少》主题班会,通过知识问答的形式进行,学生参与率很高。八年级(10) 班陈霞老师设计的《责任在我心中》贴近现实生活。九年级(3)班向莉老师设计了《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主题班会,加强了学生思想教育。我校在“十五”国家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验中被评为“先进实验校”。
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开辟“十分钟谈话”新课堂。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直是我校紧抓不放的工作重点之一。我校每月都有教育主题,每周有教育中心,每天有教育内容。为了让教育长期化、系统化,有时间进行,我校在每天下午第四节自习课前开辟了“十分钟对话”新课堂,打开了一条班主任与学生每天对话的通道。为了确保这一时间的实效性,班主任主动进班,还把对话内容及时记录下来,德育处定期进行检查,纳入优秀班主任评比中,督促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起到积极作用。在十分钟对话中,我们进行了有关弘扬民族精神、廉政文化、安全法制、文明礼仪、节能环保、心里健康等系列教育。十分钟对话起到了跟进教育、反复教育、细节教育的作用,做到了班级问题天天清。在这不起眼的十分钟里,学生的行为、思想甚至世界观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活动的开展,提升了老师德育工作的水平,使学生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教育。今年中考成绩斐然,满分全市5人,我校4人,9名学生被推荐为特长生。这一切都离不开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支撑。
德育工作还在继续,新的情况还在不断出现,但我校在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上也还在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