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议论文的语言生动形象
半截塔中学 马立国
【学习目标】
1.明确常见的使议论文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方法。
2.学习练习运用使议论文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方法
【重点难点】
学习练习运用使议论文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方法
质疑、探究
【前置性小研究】
能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方法有:
【方法点拨】
语言要有文采,“文采”的本义是“华丽的色彩”,那么,就语言而言,是不是有了“华丽的色彩”就有了文采呢?而朴素的语言是不是就没有文采?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搞清看待“文采”的角度。单单从语言的角度看,“有文采”就是辞藻华丽;从审美角度考虑,“文采”有“华丽”和“朴素”之分。作家徐迟说:“美是多种多样的,雄浑阔大是美,激昂慷慨是美,热情澎湃是美,而含蓄朴素同样是美,而且往往是美的极致。朴素不是没有文采,而是至巧近拙的文采。”(《说散文》)因此我们说“有文采”不等于华丽,而朴素也不是没文采。
那么,中学生在作文中怎样才能做到“有文采”呢?我们以为“有文采”不等于华丽,还需要思想作支撑;“朴素”不是没文采,但“朴素”也不是直白、浅陋。“有文采”的文章应具备如下特点:
(1)富含哲理,耐人寻味。
(2)富于变化,错落有致。
(3)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要使你的语言具备上述特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练习。
(一)巧用修辞
修辞的作用就是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修辞会使你的语言文采斐然。如:
如果一直向上看,那么就会觉得一直在下面;如果一直向下看,那么就会觉得一直在上面。如果一直觉得在后面,那么肯定是一直在向前看;如果一直觉得在前面,那么肯定是一直在向后看。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永远为目光而存在。(其此《位置》)
赏析:
1.排比句
排比句式能增强语势,淋漓尽致地渲染气氛,刻画丰满的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能周密论述道理,深刻表达思想有内容。假若用得合适,是很容易取胜的。
在议论中,集中一个段落,用排比事例,可以达到非凡效果。一篇《拒绝谎言》的满分作文第三自然段就是这样组合的。
“诚信是一种充满自信的责任心的体现,而谎言则让你的人生永远处在虚伪的“光辉”下。古代便有“获季布一诺可抵千金”之说法,这正是对诚信者的最高肯定。唐朝李义府在当时被称为‘人猫’,便是因为他在人前极尽阿谄之能事,而在背后却挑拨离间,陷害了不少忠臣。而当年陷害岳飞于风波亭之大奸臣秦桧,亦说出过‘桧荷国忠,甚愧无报’之类的漂亮话。然而,历史是公正的,昔日的奸臣至今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经受正义的拷问。”
赏析: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入真,移入那世上一切的真。移入慈母的真情,移入游子的赤诚;移入真挚的友情,让友谊的火焰永远在心头跳跃;移入真挚的爱情,让爱的光明驱散心头的黑暗,照彻内心的天空;移入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理解,让世界永不寂寞。因为这世界,若是少情,人生又有何意义?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入善,移入这世上一切的善。移入友善,多份理解;移入淳朴的善良,体味人生的真情,体味人性的伟大;移入发自内心的善,在困难面前,共筑一座钢铁长城。移入善,让自己的心变得澄清,让善的温馨在心间永远地散发……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入美,移入这世上一切的美。移入朦胧的美,体味爱的芬芳;移入欢快、活泼的美,体味着春的蓬勃,体味生意的盎然;移入那理性的美,在逻辑的世界里翱翔;移入力的壮美,体验力的热情火焰,让自己的潜力尽情燃烧。这美的记忆哟!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还要移入人生的坎坷与苦难。体味在坎坷的道路上攀援的勇气和意志,体味在苦难的历程里的坚毅与辛酸。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奏响前进的号角;在人生的旅途上,奏起奋进的曲目;在成功的喜悦中,奏出胜利的凯歌。
赏析:
2.对偶句
对偶是一种好形式,但在文章中,对偶的形式可宽泛些,主要是利用这种形式达到整齐多样的效果。例如《习惯》,有位考生是这样写的:
“我喜欢在每个早晨等待世界分娩出太阳,喜欢在每个夜晚点数星星又多了几颗;在雨天我从不打伞,让雨点轻轻地滴在我渴望的面颊上;在雪天我常常一个人出去散步,雪花落在我的睫毛上,我便有了一双梦幻的眼睛……噢,你别偷偷笑我,这只是我的习惯。我习惯于和动物交朋友,我家门前的蚂蚁每天都会收到我馈赠的美餐;我习惯于和植物做知己,我家院中的玫瑰总要闪烁着我为它点缀的露珠。真的,我熟悉自然界像熟悉我的挚友。早晨我问候这世界,晚上我不会忘记道声‘晚安’,因为这一切都已成为我的习惯。”
(《习惯》选段,原文获满分)
赏析:
3.比喻句
比喻,可以使对象表现得更形象真切,文章中如果用了好的比喻,分数一定会高出一个等级。下面是一位考生《尝试》,开篇用的比喻。
“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能直上云霄的那种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尝试是一座高筑的墙。十八个春秋,风风雨雨。回顾往事,我无悔无憾;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我勇敢地面对生活,因为生活教会了我勇于尝试。(以上是开头,接着记叙了作者在海边高崖跳水的一次尝试,最后是结尾)。我相信我会珍惜这一方生存的空间,我会勇敢地迈步于人生之路,那勇于尝试的勇气将伴我一生,碧海作证,白帆作证!”
(《尝试》,一类卷)
赏析:
仿写:
诚信是航船的巨帆,推动它驶向理想的彼岸;
;
。
4.对比句
一篇《拒绝谎言》是这样写的:
诚信是你事业腾飞的基石,可以让你产生一种亲和力,博得他人的尊敬。而谎言是一种深刻的自私,是骨子里的尖刻,成功或许会团谎言与你擦肩而过。诚信应是一种美德,谎言才是步入成年历经世事后的人的“专利”。然而年轻人的谎言是社会道德的沦丧,给自身、给集体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赏析:
5.拟人句
拟人属比拟的一种形式,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前者把物当人,后者把人作物。运用比拟,能把人或物描述得更为具体形象,鲜明生动,并能充分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我们这里只提拟人,是由于高考作文用得比较多。拟人的关键是赋物以灵性,将其人格化,实际上用写人词语来写景状物也是常用的拟人手法。
当你走在放学的路上,发现身旁的姑娘、小伙都戴上了太阳镜,穿上了各种款式的凉鞋,你最先感受到的是:夏天在敲门。
当你回到家,发现妈妈已经换上了凉席,爸爸已经装好了电扇;电视剧间隙所播的广告片换成各式防晒用品时,你更可以感到:夏天已经推开门了。
当你一觉醒来,发现楼下出现了卖瓜的老农和油亮的大西瓜,菜场上有你久违的毛豆时,你看到,夏天已经进了门。
朋友,当你所穿的,用的,吃的发生了这些变化,你能不说夏天到了吗?
赏析:
(二)巧用联想
联想和想象是写作的最基本能力,也是作文要考查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巧用联想和想象不仅可以开拓思路,还可以使文章有文采,可谓一举两得。如:
雪夜,该有多少点燃的蜡烛,在倾听着天空飘洒的言语;该有多少诗人升腾着灵感的火焰,澎湃着艺术的激情,吟唱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该有多少跃跃欲试的画家无力画出雪白的精神;该有多少涌动的琴声用音符描绘着春的到来,再巧的手指怎能弹出落雪美妙的音韵;该有多少美妙的迎春花藤伸出梦境之外,每一处结开的芭蕾都酝酿着春的经历;该有多少爱雪的人,想象落雪的情景,喜悦如雨;潮湿的心灵,长出新绿的叶片;该有多少情人,借每一片雪花,飘飞着对爱情和人生的祝福。(刘兰鹏《落雪》)
赏析:
(三)巧用动词、形容词等
要做到“有文采”,就需要有“一字传神”的效果,这样的效果,可以通过选择锤炼动词来达到。如: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鲁迅《药》
赏析:
(四)巧用句式
1.假设句
假设句式的使用是议论文中的常见形式,往往事情在一个方面论述受到限制时,用“假如……”“如果……”从另一方面展开,将会使论述更深一个层次。有人把这种思考方式叫“退位思考”或“换位思考”。打个比喻,这就像拳击,直直地把拳打出去没有力量,倘若把拳抽回来,再猛地击出去,这才有力量。
一位考生在论述“只有冲破习惯”一文中这样说:
“如果爱迪生习惯于黑暗生活,今天我们也许还在点着蜡烛;如果赵武灵王习惯于宽大的袍子,沉重的战车,也许赵国早就灭亡了;不客气地说,如果老祖宗猿人习惯于爬着走路,恐怕我们今天的境况就不可想象了。”
(《习惯》)
赏析:
2.反问句
反问句在议论文中使用频率很高,较好地运用也会使文章锦上添花。“玫瑰园”材料写议论文,有位考生在谈“人才”时这样写道:
“记得我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报导,一位知识分子仅仅是因为计算错了一个数据,从而总是受到同行的排挤从此不再受到领导的重用,这位知识分子十分痛苦,人生哪有不犯错误的时候呢?哪能只因为这一点小小的缺点,小小的不足,小小的不完美就对整个人进行否定呢?这位知识分子以前做过许多贡献,难道这些都被那小小的不是淹没了吗?埋没这样的人才不觉得可惜吗?难道忘记了‘不以一眚掩大德’的至理名言了吗?”
赏析:
(五)利用名言名句,使文章高人一筹
请看这个句群:
“言必信,行必果。”古人的话总是那样富于哲理。易水之畔,荆轲的悲壮形象是那样动人,至死不忘的依然是自己的承诺。“士为知己者死。”荆轲死了,他壮烈地死去了,他给后人留下的是一种不得不令人低头致敬的“信”。“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维新变法,蹈海醒民的陈天华、仗剑去国的秋瑾女士向世人昭示的不也是那个“信”么?
赏析:
【实战演练】请运用以上的方法为《近墨者未必黑》设计一段精彩的语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