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祝福》教学设计 (徐黛君)

(2014-04-28 21:51:42)
标签:

教育

一、文本分析

 

本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中的“永远新的旧故事”板块。本文的内容是:叙述了祥林嫂两次来到鲁镇做工,并最终惨死在新年的祝福声中的多舛的命运。

本文的特点是:主题鲜明、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的身心的残害,批判中国封建文化的糟粕;人物形象、典型,塑造了勤劳、善良、朴实,却长期受到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践踏和迫害的祥林嫂的形象,刻画了迂腐且保守、维护封建礼教的鲁四老爷的形象,表现了同样受到压迫却麻木、冷漠的鲁镇民众的形象等;情节完整,采用了倒叙手法,先写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再用回忆的方式依次介绍,最后回到祝福的场景;环境描写细致,描绘了一幅沉重而巨大的民俗风情画。

 

二、学生分析

 

学生需要学到的是:抓住小说的四个要点——主题、人物、情节、环境解读小说,提升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认识。高一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首先,在认知上,学生对小说的文体特点有一定的把握,初步具备解读小说的能力;其次,在情感上,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封建礼教的丑恶面。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探究法等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目标阐述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本文人物、情节、环境的特点和作用;

   2)能阐释本文的主题;

   3)能阐述倒叙手法的特点和效果。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探究的方法;

   2)能在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运用想象和体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作者对受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践踏和迫害的人的同情。

2)能体会作者对封建卫道者的批判,对同样受到压迫却麻木、冷漠的国民感到哀痛。

(二)教学重点

能阐释本文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

能说出本文人物、情节、环境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四、过程设计

 

(一)回忆所学,导入新课

    提起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的脑海会浮现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童年趣味,《阿长与山海经》里的孺慕之情,《雪》的优美细腻,但这并非 鲁迅先生的全部。

   温儒敏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到:“鲁迅是有超越性的思想家,尽管去世几十年,但他当年所思考、所焦虑的问题,到今天恐怕还是新鲜的。近百年来,有那么多知识分子,但对中国文化了解最深入的,鲁迅可能是第一人,是鲁迅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今天,我们一起来研习鲁迅的小说《祝福》,看看他笔下的中国和中国人究竟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打开课本,自主诵读,细心体味,然后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初读感受。要求真诚、细腻、个性化。先在备用纸上写下来。时间5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并互相评判,说说达到了三级要求中的哪一级。随后教师随机抽一名学生,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互评。随机发言结束后,再让三级要求都达到的学生代表自主发言。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感受,与学生交流:再都这篇课文,我感到哀痛。祥林嫂面对现实,她反抗过,但无论她怎么努力,最终都被黑暗吞噬了。当新年的祝福声响起,她曾经存在过的所有的痕迹,都被抛弃在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

(设计意图:总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敏锐的文本感受力。)

 

(三)讨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每个人根据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列出四个要点,作为小说的学习内容。先在备用纸上写下来,时间1分钟左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形成基本共识;再由小组长向全班介绍。

     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说起小说,大家马上会想到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而每篇小说都会表现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与看法,这就是小说的主题。学习一篇小说,我们首先要知道写了什么,再分析是怎么写的。“写什么”就是小说的主题,“怎么写”则可以理解为作者怎样通过人物、情节、环境来表现主题的。

     最后讨论学习方法:学习小说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先让每人独立思考,然后自主发言,谈谈认识。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认识:语文学习要自主实践,学习小说的自主实践体现在三个方面:自主诵读、自主品析、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讨论小说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并且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四)一研文本,探究主题

 

1.探究本文的内容

    每人边独立探究边写在备用纸上,格式是:本文的内容是......(尽可能体现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要求:简洁、深刻、全面,时间5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完善,努力形成小组的基本共识。然后教师随机抽点不同小组中的成员,由他们代表小组阐述本组的基本共识,边介绍边自评互评。

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与同学们交流:

本文的内容是:祥林嫂两次在死了丈夫之后到鲁家做工,形单影只,命途多舛;在封建思量笼罩下的鲁镇,她被歧视、孤立、抛弃;最终惨死在新年的祝福声中。

 

2.探究内容蕴含的主题

    每人边独立探究边写在备用纸上,格式是:本文的主题是......。要求:简洁、准确、全面,时间5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完善,努力形成小组的基本共识。然后教师随机抽点不同小组中的成员,由他们代表小组阐述本组的基本共识,边介绍边自评互评。

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与同学们交流:

本文的主题是: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的身心的残害,批判中国封建文化的糟粕。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概括小说主题)

 

(五)二研文本,解读人物

 

 先一起确定要探究的人物:主人公祥林嫂,和对祥林嫂命运影响较大的鲁四老爷、祥林嫂的婆婆、柳妈、鲁镇的人们。

 

1.探究人物的特点

    每人边独立探究边写在备用纸上,格式是:特点是......(用词语概括人物特点),表现在......(文中体现人物特点的典型语句)。特点概括要求:简洁、准确、全面,时间5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完善,努力形成小组的基本共识。然后教师随机抽点不同小组中的成员,由他们代表小组阐述本组的基本共识,边介绍边自评互评。

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与同学们交流:

 

1)祥林嫂

     特点是:勤劳、善良、朴实、不幸

 表现在: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运用肖像描写,表现出祥林嫂的苦难)

  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表现出祥林嫂的勤劳、朴实、善良)

 

2)鲁四老爷

 特点是:迂腐、保守、维护封建礼教、冷酷无情

 表现在:

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末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他反对一切改革,迂腐、保守)

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他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死毫无同情,还破口大骂)

 

3)祥林嫂的婆婆

     特点是:自私、精明、无情

     表现在:

     他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山里去。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唯独肯嫁进深山野坳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祥林嫂的婆婆把祥林嫂当作一件可以换钱的物品,丝毫没有感情。为了一己私利,把祥林嫂嫁到深山野坳,完全没有为祥林嫂打算过)

 

4)柳妈

     特点是:封建迷信、缺乏善心

     表现在: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柳妈对祥林嫂已经不存同情心了,语气中透露出许多厌烦的情绪)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这里表现出柳妈的封建迷信)

 

5)鲁镇的人们

     特点是:麻木、冷漠

     表现在: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表现出人们的“看客”心理,展现了围观人的麻木、冷漠之心)

 

 

2.探究人物的作用

先用一句话总体概括(比如可以用这样的句式:作者通过主人公遭受到......来表现......的主题),然后展开精要阐释。先写在备用纸上,要求:准确、深刻、全面,时间5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完善,努力形成小组的基本共识。然后教师随机抽点不同小组中的成员,由他们代表小组阐述本组的基本共识,边介绍边自评互评。

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与同学们交流:

作者通过祥林嫂遭遇两次出嫁却两次守寡的不幸后还要被人们歧视、排斥,最后悲惨地在新年的祝福声中死去,来表现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鲁四爷暗暗地告诫四婶——祥林嫂败坏风俗,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还有镇上的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人们之所以如此厌弃、排斥她,是因为这些人都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在他们的认知里祥林嫂已经是一个不贞、不洁、不详的女人了。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概括人物特点和分析人物作用的能力)

 

(六)三研文本,融入情节

 

1.探究情节特点

每人边独立探究边写在备用纸上,先探究情节的主要特点,再对全文的情节划分,用简要的语言依次概括。要求:简洁、准确、全面,时间5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完善,努力形成小组的基本共识。然后教师随机抽点不同小组中的成员,由他们代表小组阐述本组的基本共识,边介绍边自评互评。

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与同学们交流:

本文的情节主要特点是:一是情节完整,二是采用了倒叙手法,先写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再用回忆的方式依次介绍,最后再次回到祝福的场景。

情节的划分和概括为:序幕:介绍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结局:祥林嫂在新年里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高潮:祥林嫂又成寡妇,再回鲁镇;尾声:再写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2.探究情节作用

先用一句话总体概括,然后展开精要阐释。先写在备用纸上,要求:准确、深刻、全面,时间5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完善,努力形成小组的基本共识。然后教师随机抽点不同小组中的成员,由他们代表小组阐述本组的基本共识,边介绍边自评互评。

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与同学们交流:

用倒叙手法突出祥林嫂的命运悲剧。通过写祥林嫂的脸色和眼睛的变化来展开情节。初到鲁镇,祥林嫂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但再次回到鲁镇,她双颊的血色都消失了。沦为乞丐后,她的脸色是黄中带黑的。她的眼睛从顺着眼到带着泪痕,再到眼珠的间或一轮来表示她是个活物。作者用情节发展依次展现她的不幸经历。在经受两次丧夫之痛和一次丧子之痛后,再加上人们的歧视、厌弃,最终祥林嫂在新年的祝福声中悲惨死去。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概括情节特点与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

 

(七)四研文本,体察环境

 

1.探究环境特点

    先探究环境的总特点,再从文中找出典型语句具体阐释。便探究边在备用纸上写下关键词句,要求:简洁、准确、全面,时间5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完善,努力形成小组的基本共识。然后教师随机抽点不同小组中的成员,由他们代表小组阐述本组的基本共识,边介绍边自评互评。

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与同学们交流:

环境的总特点是:封建礼教气氛浓厚。

具体阐述:

鲁四爷暗暗地告诫四婶——祥林嫂败坏风俗,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鲁镇的民俗中充满了封建礼教的色彩)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人们的脑中里充斥着封建礼教的思想)

 

2.探究环境作用

    先用一句话总体概括,然后展开说说理由。先写在备用纸上,要求:准确、深刻、全面,时间5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完善,努力形成小组的基本共识。然后教师随机抽点不同小组中的成员,由他们代表小组阐述本组的基本共识,边介绍边自评互评。

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与同学们交流:

作者把人物的命运放在封建礼教气氛浓厚的环境里表现,是为了揭露造成人物悲剧性的根源是社会,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具体地说,在封建礼教气氛浓厚的社会环境里,无论是像鲁四爷这样的富有、冷酷的地主乡绅,还是像柳妈那样的贫穷、不杀生的底层百姓,在对待祥林嫂的不幸时,会形成统一的态度——鄙夷、厌弃。作者这样写,自然地揭示了封建礼教残害人身心的丑恶本质。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概括环境特点与分析环境对表现主题作用的能力)

 

(八)自由提问,补充研习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每个人遵循有疑而问、有启而发的原则,提出一两个问题,进行有本探究、有效探究。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评判。然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

最后教师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现场探究——

1.鲁迅笔下的鲁镇有什么特点?

几乎没有进步、变化(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在时间似乎是静止的——这方面有点像):作者开头两段写了见到鲁四老爷、几个本家和朋友,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鲁镇过新年的习俗也是如往年一样;房屋里的摆设很陈旧等。

充满了封建文化、礼教制度:从过年的习俗、鲁镇人的行为和话语等都可反映出。

 

2.通过学习本文,你对“民俗”是否有新的认识?

民俗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现象,不但对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人群的行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对这些人的思想产生着巨大的作用,最终会促使一个民族形成独特的国民性。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描绘了一幅沉重而巨大的民俗风情画,这些民俗中充满了封建腐朽思想,这其中的许多繁文缛节和“禁忌”,给祥林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是导致她最后惨死的原因之一。对于民俗,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民俗在国民性的塑造中发挥积极作用。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到位。)

 

(九)知人论世,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鲁迅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

(设计意图:增加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十)聚焦生词,积累巩固

 

     每人根据自己的情况,聚焦新鲜字词,边阅读边积累。因人而异,不求统一。每人独立积累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测。最后教师也抽取一些字词现场检测。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十一)回顾课堂,总结收获

 

下课前,每人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启示。要求准确、全面、深刻、独到。先在备用纸上写下来,时间3分钟左右。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互相评判。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发言,再随机抽点两三人,并自评互评。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总结——

鲁迅先生的小说直通人性,直指人心,让每个人都去思考、面对。学习他的作品,能让我们的生命增加一份重量;同时学习他的语言,能提高我们的语言鉴赏和运用的能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之后会反思总结,巩固课堂学习)

 

(十二)延伸阅读,巩固提高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需要课外阅读。我向大家推荐鲁迅的三本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阅读之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读后心得,相互促进。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深入体验鲁迅的语言与情感)

五、板书设计

http://s9/mw690/004lhguUgy6IsXFeCo028&690(徐黛君)" TITLE="《祝福》教学设计 (徐黛君)"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