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彭浦老张
彭浦老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36
  • 关注人气:1,5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条南京路,半部回忆录

(2020-10-04 16:58:31)
标签:

文化

时尚

情感

历史

it

分类: 所经所历

一日跟老婆商议去哪里走走,发誓WU角场和宜家都不去,换个新地方。

想起老婆说的外滩修成后一直想去,竟然也一晃经年没去成。于是说:“我们去个不要钱的五星级景点怎样?”

老婆说:“哪里啊?”

“外滩。”

我家去外滩用不了20分钟,却已10年未曾去过。满世界溜达的旅游达人却周围景点荒于涉足也是普遍现象。

地铁12,从南京东路站出地铁门,旋即淹没于熙熙攘攘的人流中。

这一站正是东步行街的起始点,往外滩方向的沿街店铺尚在预热中已经人头攒动,和原来步行街的店铺来对比,颇有狗尾续貂之韵。

举目看着沿街高大的西洋建筑,不禁很多往事汹涌而来,漫上心头。

往东而行,不久就到了南京东路181号,我指着大楼的旋转门说:“华东电管局,我工作报到的地方,拽吧!”回望47年前一个深秋的明媚日子,我满怀憧憬走进这座雕梁画栋的欧式大厦,小心翼翼的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42年里,我曾经在这大楼里参加过团委会议,参加过《华东电力报》招幕记者的考试。这栋大楼虽数次更名,却始终顶着个“电”的帽子,华东电网,国家电网。而我却始终如一的在它的下属单位工作了42年。

华东电网两幢楼,老楼旁边有一栋现代感的建筑,曾经入选过上海十大新建筑。只过两年,这栋当年如新媳妇般俏丽的建筑就变成无人问津的黄脸婆了。

往东,外滩方向,曾经有一座默默无闻的大楼在一段时间里声名鹊起,那是改开后窜红的上海轻工业产品博览会,当年万人空巷般排队买滑雪衫就是在这里,排队几百人,蜿蜒至外滩。也是很多青年购买新婚用品的必选地,我也是其中一位,因为这里的杯茶碗筷,铺的盖的琳琅满目,而且都领上海新潮,成为青年趋之若鹜的蜂拥之地。

王开照相馆是我拍婚纱的地方,不知为什么我很排斥照相,笑得极为尴尬,为了让我笑,我看到了摄影师头上的汗珠。结果照得不咋地,新婚挂了几天,感觉不是新婚时就打包搁置了。

现在的朵云轩也是不知所“云”了,我20郎当岁的时候这里的橱窗还展示过吴冠中的作品呢,当时也就几百元。这个价位对我来说,只能饱饱眼福。总幻想着当初如果咬牙买他一幅,现在也是发了,而且那个时代不会有假。

当时那个年代油画值钱,中国画不值钱,很多国画大师如李可染的作品高高地悬挂在朵云轩粉白的内墙上,标价几百,现在几百万,说起这些真是恍如隔世,终于知道我错过了的不仅是大房子。

我在这里买过砚台和墨,现在也是有收藏价值的,视之若珍。

工作、结婚、爱好、娱乐很多人生大事都跟南京路有关,更别说女儿出国操办的中介也在这条路上,还有光顾过很多次的大光明电影院,拖着老婆装高雅光顾过的上海美术馆,经常去的上海图书馆老馆。

走着看着,老婆突然问:“你认识我之前是怎么来这里的?”

这说来话长了,一般是星期天,兜里有点闲钱,于是跟妈说一声:“我出去了。”

常去的地方不是外滩,经常光顾的是福州路各大书店,于是兜里的闲钱也都最终变成了书。

南京东路西藏路口原来有上海最大的音乐书店,我在这里买书不多,但是买CD最多,当年进口CD,完全西洋音乐的CD160多元一张,我是买不起的,记得我买的最贵的CD是中国编辑的有版权的“保尔.默利亚”乐队的轻音乐,那也是去过很多次才咬咬牙买下来的,75元呢,一个多月的工资。

现在一大抽屉的CD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前两天整理,把CD片留着,盒子扔了,三大马夹袋,几百只盒子。只是这张75元的CD还全须全尾的供着,述说着那个时代我也曾有过的疯狂。

想当年对CD的定义是可以高保真,长保存的唯一手段,现在呢,找个能播放CD的机器也不容易啊。现在是一部手机解决一切问题,手机杀死了照相机,杀死了音乐播放器,杀死了计算器,杀死了手电筒,杀死了游戏机,杀死了交通卡,甚至还在杀死钱,不知道下一个牺牲者是谁?

我还想,什么都让一部手机代替了,我们的生活是丰富了还是单一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