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爱莲说》中考题集锦二
(2017-07-30 08:47:27)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中考天地 |
2008年海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回答19——22题。(12分)
爱莲说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鲜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pān
)
C、濯清涟而不妖
(zhū)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 分)
(l)香远益清
( 3)陶后鲜有闻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l)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译文:
22、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2 分)
答:
19、D本题2分。20、(l)益― 更(更加)(2)植― 立(树立)(3)鲜―
少(4 )宜―
应当(应该,当然)
2009年浙江湖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 一19 题。(8 分)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① 可爱者甚蕃(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译文:
19.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3分)
答:
(二)(8分)17 . (共3 分,各1 分)① 多② 亲近而不庄重③ 少18 , ( 2 分)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19 . ( 3 分)围绕“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特立独行”“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等作答,写出一点给2 分,写出两点即可给满分。示例:作者心日中的君子应该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豁达的高贵品质。
2009年福建厦门市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
A.读xiān,活鱼。
8.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独/爱菊
C.荷花为雨/所洗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译文:
10.读文赏荷:(5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6.(2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①亲近而不庄重②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
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7.
10.读文赏荷:(5分)(1)(2分)要点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每处1分。
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2)(3分)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2009年山东泰安市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
②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运用了
(一)7.[答案](1)少(2)洗涤(3)竖立(4)走[评分]4分。每小题1分。8.[答案]
(1)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2)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评分]
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托物言志
2009年河北省
爱莲说(14分)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与朱元思书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出淤泥而不染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译文: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文:
9.《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
10.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2分)
答:
11.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
答:
7(1)却(可是,但是)(2)通(同)“返”,返回(3)遮蔽(遮住,遮掩)8、(1)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2)蝉接连不断(不停)地呜叫(叫着、长鸣),猿(猿猴)不停(长久)地啼着(鸣叫)。9、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陷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10、清澈(水清,清);湍急(流急、急)。11、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2009年安徽蚌埠二中
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甚蕃________________⑵亵玩________________⑶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文: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
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
1.(每小题1分,共3分)(1)蕃:多 (2)亵:亲近而不庄重(3)宜:应当 2. (4分)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2分)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2分) 3. (5分)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分)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分) 4. (8分)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2分)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第一空两个要点各1分;默写题每空1分,每句出现一个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2010年重庆市)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15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加点的字。(4分)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枝
(4)陶后鲜有闻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2.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4分)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
(二)阅读《爱莲说》和《生于忧患》,完成8-11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可爱者甚蕃(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而”的意义和用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学而时习之
10.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11.两文都涉及环境,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答:
8.(1)多(2)亲近而不庄重(3)有所作为9.B10.用(这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尚未具备的才干。
11.《爱莲说》写莲花的生长环境突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 (1分。)从而表明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1分)。《生于忧患,死于字乐》通过列举六个历史人物在艰苦环境中成就事业的事例(1分),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1分)。
(2010年湖南省长沙市)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6.翻译下面句子。
译文:
17.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答:
18.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第11-15题。(共11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为:
12.翻译下列语句。(2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13.指出甲乙两段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修辞方法能上能下的不同点,并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3分)
答:
14.找出甲乙两段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2分)
答:
15.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的感情。(2分)
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