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二》(四)

(2019-09-03 10:01:56)
标签:

历史

文化

读《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二》

(四)


  南山(长安之南山)群盗傰宗(音:朋,人名)等数百人为吏民害(作乱)。诏发兵千人逐捕,岁馀不能禽。或说大将军凤,以“贼数百人在毂下(天子脚下),讨不能得,难以示四夷(丢脸);独选贤京兆尹乃可。”于是凤荐故高陵令王尊,征为谏大夫,守(署理)京辅都尉,行(暂行)京兆尹事。旬月间,盗贼清;后拜为京兆尹。

半民:人才就是人才。在其位者干不了事,不就是尸位素餐吗?人才啥时候都有,关键是看发现者和使用者的态度。汉高祖、武帝对待人才和汉元帝、成帝对待人才的态度就很不一样。所以,韩愈叹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上即位之初,丞相匡衡复奏:“射声校尉陈汤以吏二千石奉使,颛命(专权)蛮夷中,不正身以先下(不能以身作则),而盗所收康居财物,戒官属曰:‘绝域事不覆校(天高皇帝远,不会被调查)’虽在赦前,不宜处位。”汤坐免。后汤上言:“康居王侍子(人质),非王子。”按验,实王子也。汤下狱当死。
  太中大夫谷永上疏讼汤(为陈汤辩解)曰:“臣闻楚有子玉(人名)得臣(人名),文公为之仄席而坐(坐立不安);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陉;近汉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乡沙幕(沙漠)。由是言之,战克之将,国之爪牙(战将),不可不重(倚重)也。盖君子闻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窃见关内侯陈汤,前斩郅支,威震百蛮,武畅西海,汉元以来,征伐方外之将(边境),未尝有也。今汤坐言事非是,幽囚久系,历时不决,执宪之吏(执法官吏)欲致之大辟(现在这点小事,却要逮捕下狱、杀掉)。昔白起为秦将,南拔郢都,北坑赵括,以纤介(小错)之过,赐死杜邮;秦民怜之,莫不陨涕(掉泪)。今汤亲秉钺(拿着武器)席卷(席卷西北),喋血万里之外,荐功祖庙,告类上帝,介胄之士靡不慕义(战士仰慕)。以言事为罪,无赫赫之恶(因言获罪,罪过不大)。《周书》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夫犬马有劳于人,尚加帷盖之报(受到保护),况国之功臣者哉!窃恐陛下忽于鼙鼓之声(忽视战事),不察《周书》之意,而忘帷盖之施,庸臣遇(以一般庸臣态度对待)汤,卒从吏议(最终听信了小吏的议论),使百姓介然有秦民之恨(秦民死战而无功,所以恨),非所以厉(勉励)死难之臣也!

半民:靠着做“书虫”,读几本破经书而骗取荣华富贵的匡衡总是和拎着脑袋沙场建功的陈汤过不去,况且,匡衡难道没有贪污舞弊吗?这样的人就应该用汉武帝对待只会夸夸其谈的博士狄山那样,让他去和匈奴作战,看看他的言辞能不能抵挡匈奴的铁骑。

可惜我们泱泱中华大多数时间总是重文轻武,甚至是重文抑武,使得我们的民族少了许多阳刚之气。
  书奏,天子出(释放)汤,夺爵为士伍(多爵,为普通士兵)。会西域都护段会宗(人名)为乌孙兵所围,驿骑(通讯兵)上书,愿发城郭、敦煌兵以自救;丞相商、大将军凤及百寮(音:辽,百官)议数日不决(庙堂之上,多夸夸其谈之人,少经世致用之才)。凤言:“陈汤多筹策,习外国事,可问。”上召汤见宣室(想起陈汤了,匡衡干啥去了)。汤击郅支时中寒(风寒),病两臂不屈申(伸);汤入见,有诏毋拜,示以会宗奏(把前线战报给他看)。汤对曰:“臣以为此必无可忧也(没事)”上曰:“何以言之?”汤曰:“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武器低劣)。今闻颇得汉巧(技术),然犹三而当一。又《兵法》曰:‘客倍而主人半,然后敌(进攻人数是防御士兵的两倍才相当)’今围会宗者人众不足以胜会宗。唯陛下勿忧!且兵轻行(轻装前进)五十里,重行(重装)三十里,今会宗欲发城郭、敦煌,历时乃至,所谓报雠之兵,非救急之用也(远水不解近渴)”上曰:“奈何?其解可必乎?度何时解?(何时可以解围)”汤知乌孙瓦合,不能久攻,故事不过数日(以经验判断),因对曰:“已解矣!”屈指计其日,曰:“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居(过了四天)四日,军书到,言已解。大将军凤奏以为从事中郎(帝王近侍官),莫府事壹决于汤(大将军幕府大事由陈汤决断)

半民:正是元帝之后的儒学治国,重视“书呆子”式的儒生,使得“下笔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匡衡们济济于朝堂之上,一旦“有事”,便会是“百寮议数日不决”的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