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一)

(2019-06-08 09:12:53)
标签:

历史

文化

读《资治通鉴·汉纪二十》

(一)

 

孝元皇帝上

初元元年癸酉,春,正月,辛丑,葬孝宣皇帝于杜陵(汉宣帝刘询墓);赦天下。
  三月,丙午,立皇后王氏(王政君),封后父禁(王禁)为阳平候。
  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皇家苑林)可省者振业贫民;赀(家财)不满千钱者,赋(供给)(借贷)种、食。

半民:把皇家节约的钱财赈济灾民,借贷、供给贫民,也是“德政”之举。
  封外祖父平恩戴侯(许广汉)同产弟(同胞弟弟)子中常侍许嘉(人名)为平恩侯。
  夏,六月,以民疾疫,令太官(御膳房)(减损)膳,减乐府员,省(俭省)苑马,以振困乏(赈济百姓疾疫)
  秋,九月,关东郡、国十一大水(关东十一个郡国水灾),饥

x,或人相食;转(调拨)旁郡钱谷以相救。

半民:可见西汉生产力之低下,就算是号称“中兴”的宣帝之后,因为水灾,就人相食,可见百姓几乎没有什么积累。
  上素闻琅邪王吉(人名)、贡禹(人名)皆明经洁行(精通经书,品行高洁),遣使者征之。吉道病卒。禹至,拜为谏大夫。上数虚已(谦恭)问以政事,禹奏言:“古者人君节俭,什一而税,亡(无)它赋役,故家给人足(家家户户都很丰足)。高祖、孝文、孝景皇帝,宫女不过十馀人,厩马百馀匹。后世争为奢侈,转转益甚(越来越严重);臣下亦相放效。臣愚以为如太古难,宜少放古以自节焉。方今宫室已定,无可奈何矣(规模已定,不好更改);其馀尽可减损。故时齐三服官(汉官名,专门为朝廷做衣服的,主要设置在齐临淄),输物不过十笥(音:四,装衣服的竹筐);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管理的织工),一岁费数巨万,厩马食粟将万匹(帝王的马吃的是粟米)。武帝时,又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填后宫。及弃天下(死的时候),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凡百九十物;又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至孝宣皇帝时,陛下恶有所言(皇帝不说),群臣亦随故事(循旧制),甚可痛也!故使天下承化,取女皆大(太)过度,诸侯妻妾或至数百人,豪富吏民畜歌(歌妓)者至数十人,是以内多怨女,外多旷夫(光棍)(上行下效,奢靡之风)。及众庶葬埋,皆虚地上以实地下(厚死薄生,陪葬日甚)。其过自上生,皆在大臣循故事之罪也(风气从宫廷开始,延伸到贵族,乃至民间)。唯陛下深察古道,从其俭者。大减损乘舆服御器物(车马衣服玩好),三分去二;择后宫贤者,留二十人,馀悉归之(放回民间),及诸陵园女无子者(帝王陵中妃嫔),宜悉遣;厩马可无过数十匹,独舍长安城南苑地,以为田猎之囿。方今天下饥馑,可无大自损减以救之称天意乎!天生圣人,盖为万民,非独使自娱乐而已也(圣人是为了百姓,而不是“独乐乐”)”天子纳善其言,下诏,令诸宫馆希御幸者勿缮治;太仆(掌管皇帝车马)减谷食马;水衡(汉官名,水衡都尉,掌管皇室财政)省肉食兽。

半民:汉朝发展到宣帝、元帝之时,奢靡之风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而且上行下效,乃至官员,乃至富豪,只苦了小民百姓禹贡所奏倒也是针砭时弊。只是第一,没有解决的措施,单指着帝王表率,恐怕也是“独木难支”;其二,只靠着帝王减损,不从整个社会肌体去疗救,又能增加多少财富,“节流”之外,更需“开源”。这些,儒生们只怕拿不出什么办法。
  臣光曰:忠臣之事君也,责其所难(应该挑重要的,急需解决的说),则其易者不劳而正(容易的就会迎刃而解);补其所短(挑皇帝短处说),则其长者不劝而遂。孝元践位之初(刚当上皇帝),虚心以问禹,禹宜先其所急,后其所缓。然则优游(官员安逸,不干正事)不断,谗佞用权(小人、坏人当权),当时之大患也,而禹不以为言;恭谨节俭,孝元之素志(元帝本来就很节俭)也,而禹孜孜(不断)而言之,何哉!使禹之智足不以知,乌得为贤!知而不言,为罪愈大矣(要么是不智而不知,要么是有心知而不言)

半民:司马光显然小看了汉中后期的“奢靡之风”,既看不到它的危害之巨,也看不到他的“顽疾难医”,以为皇帝本来就够节俭的,这是他的长处,不需要禹贡多饶口舌。甚至是给禹贡“扣上大帽子”:要么不智,要么别有用心。岂不是冤枉了禹老夫子,我以为,禹夫子最多是“不智”。

再者,禹贡初来乍到,怎么能对朝局洞悉观火,而且元帝刚即位,正是老爹宣帝留下的“班子”,说实在话,又有多少“谗佞”当权,真如此,哪来的“昭宣中兴”?

不过,我以为他的观点:“忠臣之事君也,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倒还是不错的,作为忠君的臣子给皇帝提意见,是应该切中要害,补齐所短。
  匈奴呼韩邪单于复上书,言民众困乏。诏云中、五原(今内蒙河套一带)郡转谷二万斛(唐朝之前,斛为民间对石的俗称,1=1石,1=10=120斤。汉朝许慎.说文解字》:“斛,十斗也。”)以给(供给)之。

半民:两万斛是二百四十万斤,而且是从云中、五原这么偏远,生产力更低下的地区调拨,一个“面子”,换来多少“里子”,没了就要,这可比打仗掠夺保险、安逸的多了,这哪里是“仰慕天威”,分明像宋之“岁币”。
  是岁,初置戊己校尉,使屯田车师故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