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进入小学心理准备的研究》方案
(2014-06-04 14:26:23)
标签:
情感 |
分类: 研究方案 |
《幼儿进入小学心理准备的研究》方案
苏州市相城区黄桥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在教育方法、内容、制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没有任务、没有压力的幼儿园生活,到上课有纪律,学习有任务的小学一年级生活,这是儿童在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坡度”,儿童身心会发生一些质变,如果不注意衔接期儿童的心理落差,就容易造成儿童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心理不适应,严重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他的自信心,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心理障碍,甚至造成身心的严重伤害。从这种意义上来看,重视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心理关怀尤为重要。现代研究发现,介入心理关怀的理念,对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准备,包括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能够使儿童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以往的幼小衔接中,我们发现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套用小学生行为规范,重视知识技能传授,忽视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理发展规律,改变了以往片面重视智力和形式上的衔接,重视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心理准备的研究,确立了《幼儿进入小学心理准备的研究》的研究课题,该课题旨在积极探索幼小之间幼儿心理准备方面的有效沟通方式,提升幼儿园、小学、家庭对入学准备的全面认识,使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利过渡,为幼儿的终身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创新之处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幼小衔接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国外对“幼小衔接”的某些研究,极为重视对儿童心理的关怀:①英国1988年所制订的国家课程五个方面的目标,第一目标就是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培养。他们很注意儿童发展的心理差异,他们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不是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全班同学,而是允许他们按其不同水平不同发展速度来学习。②在法国,为加强幼小衔接之间良好的过渡性,他们提出的一条措施是“增加男性教师”,提倡男性担任一年级教师,给以儿童更科学全面的心理关怀。因为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教师单一由女性担任,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利。③在澳大利亚,Kay
(1)避免幼小脱节,克服和解决刚入学儿童的不适应现象,减少幼儿在非智力因素、良好行为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生活常识、行为规则及作息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儿童具有健康的心理。
四、理论依据
1、新《纲要》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工作条例》中指出:“搞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为入小学做好准备,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衡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3、“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论。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论,突出了儿童在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凸显了教育的本质,及儿童发展。根据这一理论,有效衔接中更应该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与认知期望,为幼儿走向社会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五、研究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幼小之间幼儿心理准备方面的有效沟通方式,关注并解决幼小衔接中幼儿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寻找整合、多元、科学的幼儿心理准备的途径和方法。
2、研究内容
(2)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兴趣是指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孩子上学是否有兴趣,是高高兴兴还是愁眉苦脸的,学习时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深厚的兴趣和好的情绪使幼儿智力活动进入积极状态。
(3)关注幼儿心理健康能力培养。如抗挫折、积极、勇敢、谦让、与他人分享的能力。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
。
六、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由幼儿园和小学成立主课题研究组,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入手,整体思考研究内容,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分工落实研究任务,逐步达成研究目标,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确保研究方向正确,措施有效,最终将研究成果逐步成为园所文化的奠基石。
2、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1)文献研究:及时收集国内外前沿的研究成果,汲取相关的研究内容为本课题研究所借鉴。
为了使课题研究过程力求科学规范,我们准备有系统、有规划地分三个阶段开展实验研究。
准备阶段(2014年2月-2 014
2、收集相关研究资料,构思课题的研究方案,撰写课题研究申报书并进行申报。
3、不断完善课题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第一阶段(2013年5月---2014年6月):
1.
2.梳理原有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做好已有幼小衔接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
3、成立幼儿心理咨询室,进行有关幼儿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4.在幼儿园选取幼小衔接实验班,向相关幼儿教师、家长、小学一年级教师公布课题计划,让他们了解、支持、并配合我们的工作。
5、围绕课题涉及发放学生、家长问卷、,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确立接下来研究的措施和方向
6、实验教师主动与小学教师联系加强沟通,开展关于幼小衔接心理准备方面的座谈会。
7、安排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熟悉小学环境,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小学生开展联谊互动活动。
第二阶段(2014年6月---2015年6月):
1.组织课题中期汇报活动,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使课题不断地完善。
2.继续开展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并在中期汇报活动之后,对下阶段的研究思路进行调整。
3.课题组成员提炼阶段研究经验,整理阶段研究的成果,撰写相关的研究随笔、论文、个案分析追踪记录。
4.
5、围绕课题开展一课三研活动。
6.对实验班的一年级新生、家长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进行整理和分析和总结。
1、对研究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汇总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情况,撰写研究报告
2、组织课题研究汇报会,总结研究工作,编辑、汇总、展示研究成果;
3、邀请相城区相关专家进行课题结题鉴定。
八、预期研究成果
1、《幼儿进入小学心理准备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编辑、汇集:
《幼儿进入小学心理准备的研究》论文集
《幼儿进入小学心理准备的研究》幼儿个案分析追踪集
《幼儿进入小学心理准备的研究》家园月刊精编刊
《幼儿进入小学心理准备的研究》优秀教案集
九、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由相城区黄桥中心幼儿园葛彩红担任主持人,葛彩红担任黄桥中心幼儿园的园长助理职务,全面负责黄桥中心幼儿园科研工作,先后获得相城区优秀班主任、、相城区十佳青年教师、相城区学科带头人等个人荣誉称号,幼儿园一级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经验,多次参加苏州市、相城区的评课选优和公开展示活动,发挥了区级骨干教师的带头辐射作用,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也获奖或发表,能够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
谢振贤:相城区教学能手,黄桥中心幼儿园年级组长,幼儿园一级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多次参与相城区骨干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积极参与市幼儿园省级、市级、区级的课题研究,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
幼儿园在经历了“九五”、“十五”、“十一五”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教科研经验,本课题有黄桥中心幼儿园和小学的主要领导和骨干教师直接参与,得到实小教科室的知道与支持,科研力量较强,并受到上级主管领导的重视,在经费和时间上会给与相应的保障。课题组在对幼小衔接现状及相关理论作了较为丰富的前期资料积累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学习、研讨、反思等工作,了解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曹丽萍
王雪珍
徐建青
(二)课题领导组:
葛彩红
谢振贤
(三) 课题组人员(排名不分先后)
张建芬
濮雪琴
冯曦
十、经费管理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自筹研究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