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回数探究

(2020-10-08 09:27:52)

摘要: 《红楼梦》小说到底写了多少回,一直是人们争议的话题。本文从红学研究结果分析, 108回是一种推理想象,100回和110回是脂批一种含糊说法和暗示,80回说法实际上就是腰斩《红楼梦》,120回才是一部完整的小说,而且是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红楼梦   回数研究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登峰造极的作品,研究的人颇多,形成了一项专门学问,人们称之为“红学”,由此产生不少的争议。关于它的作者、年代、寓意、索隐、抄本、版本、历史人物影射,都被人们搜索枯肠的研究,答案各异。特别是红楼小说究竟写了多少回,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定案。回顾红学研究历史,有120回、80回、110回、108回、100回等多种说法,现将各种说法剖析如下,究竟哪一个正确,见仁见智,由读者评判。

 

  “后四十回高鹗续”论点是腰斩《红楼梦》

 

自从文学博士胡适考证《红楼梦》以来,得出两个重要结论:一是“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二是“后四十回是高鹗补的”。前一种观点虽有争议,但学术界基本是认可的,而 后一种观点,胡适考证的依据主要是张问陶的诗及注,“艳情人自说《红楼》”注云:“红楼梦八十回后,为兰墅所补。”后来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研究》进一步阐述胡适的观点,明确提出“《红楼梦》原书只有八十回,是曹雪芹做的;后面的四十回,是高鹗续的。”当即遭到部分学者质疑,如容庚(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宋孔显(哲学教授)、分别发文驳斥。由于胡适、俞平伯的新红学渐成显学,“高续说”也成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研究中主流观点。之后,红学家周汝昌、作家张爱玲等人竭力否认后四十回,扬言要把它“扔进字纸篓里去,不许他附骥流传。”(1)随着《红楼梦》深入研究,越来越多专家、学者论证,否认了胡适、俞平伯的论点,一直认为:

1、张船山(名问陶)注中“补”字不能认为是“续”,只能是“补辑”而绝非“补作”。

“补”的意思就是“编辑整理,补遗订讹”

2、高鹗没有时间、没有阅历续写。

3、程伟元、高鹗序不可能撒谎。

特别是国学大师林语堂写下了专著《平心论高鹗》,明确并提出了“后四十回除曹氏旧稿流传出来由高鹗整理补辑以外,任何人不能续。”上世纪70年代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牵头,集中全国一流的红学专家,对《红楼梦》第三次进行校订与注释,于1982年出版。后经几次校正,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红楼梦》书名上作者的署名有了变化,延续多年的曹雪芹著、高鹗续变成了曹雪芹著、无名氏续,这桩公案总算有了一个结论。【尽管续作者署“无名氏”仍略有遗憾,因为“无名氏”不是指作者无名无姓,而是说无从知晓名氏或不愿署名,以古籍版本学论,如不知作者为谁,一般说法是“佚名”。但无论如何,新版《红楼梦》署名较原来更为客观稳妥,为研究者留下了继续探讨的空间。】(张庆善 赵建忠《当代红学七十年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前景展望》)

说句实话过去看小说多是看情节,从头看到尾,没有把小说分成两部分来看,也很少评头评尾,唯有《红楼梦》人为地割裂开来,实在是一件不幸的事。事实上,人们看的仍然是一部完整的书,不论他署名是谁,而感动大家恰恰是后四十回。在新红学未出现以前,从《红楼梦》问世到胡适、俞平伯考证这一百多年间,人们并不怀疑后四十回真伪,《红楼梦》在人们心中是完整的,一致的。俞平伯一生在研究《红楼梦》中观点反复,前后矛盾,晚年认识到自己是“腰斩《红楼梦》的,有 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千秋功罪,难于辞达。”(2)还告诫人们:今后研究《红楼梦》要从文、哲两方面加以探讨。“后四十回高鹗续论”,腰斩了《红楼梦》,以致才出现了《红楼梦》只有八十回的说法。

 

  批语不能作为定格为八十回的依据

 

脂砚斋是谁?是男是女,至今无法确认,但他与《红楼梦》及其相关,留下了大量批语,批语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对叙述方式、语言文字、人物性格、场景描述的评价,为读者更深层理解《红楼梦》,提供了释义。特别是小说情节和人物结局的暗示和预示,成为了红楼学者研究后四十回是否续写和作者是谁的重要依据,但也给人们带来了争议。

脂砚斋是一个批书人,从批语内容来看可以肯定他是作者的至亲好友,他们不仅了解作者家世生平,而且熟知小说的生活素材,小说最初问世时,不仅连同这些评语一起抄传,而且连书名也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可以说,《红楼梦》在它最初流传阶段是和脂砚斋的评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目前发现的《红楼梦》旧抄本中,前八十回正文或批语属于脂本系统的大约有十二种,残缺不全,其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有七、八种,由于批语都出现在前八十回,因此给人们带来了一个错觉,认为作者只写了八十回,加之批语中预示人物及故事的结局与后四十回相悖,断然否定后四十回不是原作者所写。如“林黛玉闷作十独吟”、“狱神庙茜雪慰宝玉”、花袭人有始有终卫若兰射圃、“妙玉瓜州渡口屈从”、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甄宝玉送玉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等至今不见于各种《红楼梦》版本,而只有提纲或见于脂批的有关文字。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文学博士夏薇研究:前八十回中没有兑现的预示就证明不是作者原稿,不符合逻辑,也是不科学的;脂批的“后文”所指不一定皆属八十回后文字;批者不确信自己的预示一定能在后文中实现。(3)在作者创作过程中,脂砚斋、畸笏叟等人作为至亲人员随意传阅、随意看、随意批,看了一遍又一遍,以致出现前后矛盾、重复的批语,加之脂批抄本笔迹真假难分,其他不明人员批语混在一起,以此为研究考据的科学证据还是不足的。

同时把脂批作为定格为八十回依据,无法理解作者写出没有结局的小说的目的和意义,无法理解作者在第一回中所写“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的含义。有位红学家说:为什么我们非要按照脂批的意见去看《红楼梦》呢?作者也不会完全按照批书人批语去修改自己的小说。当今有人按照脂批预示写出续书,事实上并不受欢迎,这就是最好的说明。被人牵着牛鼻子走,永远找不到东西南北。

 

  推理想象中一百零八回

 

现代作家刘心武在《揭秘古本《红楼梦》一书中写到:【“曹雪芹是把整部《红楼梦》写完了的,不过全书不是一百二十回,根据周汝昌先生的研究,概而言之,《红楼梦》通部的结构,是以九回为一个单元,又以十二为总揽人物和情节的组合数,因此,全书应该是9x12=108回。”】(4)而且还认为这108回的《红楼梦》,曹雪芹已经大体完成,有完整的回目。很遗憾至今人们没有看到曹雪芹的原本和回目,倒是看到了刘心武续《红楼梦》,与周汇本合在一起,刚好108回。所谓《红楼梦》108回只是红学家的一种推理,并没有发现真本。

2014年九洲出版社出版了名为《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据整理者金俊俊、何玄鹤介绍,癸酉本石头记共12册,每册9回,计108回。封面题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通本带有大量朱批,其中有些批语是其他石头记古本所没有的。一石激起千层浪,震动了红迷和学术界,人们纷纷要求公布原本,哪知这是一个大气泡。2018227日《光明日报》刊登了记者刘剑写的《“吴氏石头记”的倒塌》一文,较为详细介绍了这本书来龙去脉,整理者承认批语造假,只有他本人见过“过录本”,且已丢失,现在看到的本子而是由他凭着记忆还原的情节,并经过了他本人及其他人的多次修改;他声明,不存在伪造抄本的可能。红学界学者杜春根、段江丽和任晓辉等则认为“吴梅村作《红楼梦》说‘是’无稽之谈,不值一驳。”这样一个造假文化事件折腾将近十年,而且余火仍在燃烧。但值得一提的这本书故事内容与前八十回诗词和脂批预示中结果高度契合,虽然文字粗糙,如果不以古本出现,而以续书问世,则是一种文化状态,但与曹雪芹就没有任何关系了,只是后人的创作或续作。

从上述情况来看所谓《红楼梦》108回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只是红学家一种推理想象。

 

  一百回和一百一十回含糊说法及现代百回版

 

《红楼梦》百回和一百一十回说源于脂批,现将有关回数批语摘录如下:

王府本第二回“以百回之大文······世态人情尽盘旋于其间,而一丝不乱,非聚龙象力者,其孰能哉?”

王府本第三回夹批中有:“后百十回黛玉之泪总不能出此二语。”

庚辰本第二十五回眉批:通灵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见,何得再言。僧道踪迹虚实,幻笔幻想,写幻人于幻文也。

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脂批:“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馀。故写是回,使二人合二为一。

庚辰本二十一回前批有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卅回犹不见此之妙(王府、有正作“之三十”)

(以上脂批原文全部引用法国陈庆浩编著《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年)

因为有了上述批语,《红楼梦》小说回数就有了百回之说,但是从以上说法来看,十分的含糊,甚至前后有矛盾。所谓  “百回”可以左右 ,“百十回”可以理解为110回。“已过三分之一有余。” 这句话也就是说前37回算得上是全书三分之一多了,37 × 111。正好大于110,所以这条脂批暗示了全书有110回。“未见后卅回”加之前80回,同样暗示了110回,表面看来没有什么疑问,但细想后三十回必有一个过渡阶段,也能说是最后30回,未必总回数就是110回。此外,几种抄本批语不一,加上一个“之”,必另有原因。完全以脂批说法来判断回数,并不严谨,可信度也不高,直到现在也未见到100回和110回真本,只是一种想当然的空中楼阁。

2011年湖南作家唐国明,以脂批为依据,认定《红楼梦》作者只写了100回。几十年的探索,以程高本后四十回为参照底本,以补修、增删、改添、复原,完成了13万多字的20回小说《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2016年正式出版。很多媒体以各种形式转载和报道,以后又完成了共计 100回修补复原。他的探索,执着、痴迷、吃苦精神,赢得了新闻界和媒体赞颂,也得到了部分学者的认可。这部小说在文字上,远远超过了《癸酉本石头记28回》,比较接近原文。在修补增删过程中,但也有不该删的文字,比如第87回“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这一句寓意较深。第99回“穿鞋带帽的强········强盗来了”其中“强盗”二字是不能删除的。 但是修补总是有现代人的痕迹,不可能完美。作者不承认是续写,但实际上是续写的另一种形式。

2011年,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温皓然的《红楼梦续》由九州出版社隆重推出之后,立刻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之后,又接连推出并再版了曹雪芹、温皓然百回本《红楼梦》,百回《红楼梦》自然有了一席之地,据天津大学教授、红学家赵建忠的《红楼梦续书研究》等论著表明,从清代末年至民国,延伸到现当代的《红楼梦》续书竟逾百种,大致划分为8种类型,即“程高本续衍类”、“ 改写、增订、汇编类”、“借题类” 、“外传类”、“补佚类”、“旧时真本类”、“引见书目类”和“短篇续书”。这些五花八门“续红,固然是《红楼梦》原著”巨大影响下的产物,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也许以后还会出现,各种回数的续写,虽然与原著有某种关联,实际上都与原作者无关。

 

《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是一部完整的小说

 

程伟元、高鹗二人整理的120回《红楼梦》全本流传下来,使大家看到了一个完整悲剧故事。程伟元在序中写到“然原目一百廿卷”表明看到了目录,并收集到几十卷,钞成全部,但是胡适则认为程伟元作伪,没有任何证据就说古人撒谎,似乎没有道理。截止目前为止,已经有六七种一百二十回版本新材料面世。近几年来,据夏薇博士研究,她用了六年时间找到了五种一百二十回抄本,逐个考究,发现抄本与程甲本、程乙本相较都有很明显很关键的异文,各自另有底本。这说明了一百二十回抄本系统存在,并早已流传,也说明《红楼梦》是写完了,只是没有最后统筹书稿,以致出现一些人物前后不符,情节变化的的瑕疵。证明了程伟元序言属实,她和高鹗所扮演角色只是整理者、编辑者,而不是续作者。

早在20年代就有学者撰文写到【这部书在中国小说中,算是很长的小说。全书一百二十回,这一百二十回,却是脉络贯串,一丝不乱······全书的层次,错综变化,是自然的,不是机械的;而秩序却极整齐。相传这书出于两人之手,后面四十回,是后人所添。很有许多评点家,说是不足信的。但是依全书结构而看,这书万万不是出于两人。作者写第一回的时候,全书结构,已了然在胸;不是随随便便,一回一回的写下去的,所以才有这样精密的结构】。(5

《红楼梦》120回本流行最广,也是为大众所接受,由于人为的将《红楼梦》分为80回和后40回,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从艺术成就上看,无论是主旨题意、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语言运用、文化涵盖、还是作品格调等各个方面看,120回本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前后互相衔接,浑然一体。情,色、空观念高度统一,并成为了《红楼梦》故事不可分割的部分。最大的特点,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悲剧也,使《红楼梦》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最为伟大悲剧艺术作品。尽管后面有“兰桂齐芳”,“皇恩”“延世泽”等简单的叙述,但写的很虚、很干巴。宁国府被查抄后,家族的败落,各种家破人亡、妻女子散的场景写得很细致、很悲惨。【“鲁迅所说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这浓重的悲雾是从后四十回生发而起,并弥漫、笼罩全篇的。”】(6)特别是林黛玉“魂归离恨天”、宝玉的出家,更加显示了悲剧中悲剧。文学家林语堂认为:【《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第一流小说,所以能迷了万千的读者为之唏嘘感涕,所以到二百年后仍有绝大的魔力,倒不是因为有风花雪月咏菊赏蟹的消遣小品在先,而是因为他有极好动人的爱情失败,一以情死一以情悟的故事在后。······换言之,《红楼梦》之有今日的地位,普遍的魔力,主要是在后四十回,不在八十回·····】(7后四十回故事是红楼梦最精彩的部分。最感人自然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两百多年来不知感动多少读者。甚至连不看好后四十回的红学家冯其庸在97回回后评中写道:【“黛玉将诗稿、诗帕付之一炬,则其身心亦已随之成灰矣,是千古血淚之文,是千古不磨之情。此续作中之最动人心魄处,无怪其二百年来传诵不衰也。”】(8)如果没有这一回的描写,《红楼梦》也不会成为悲剧中的悲剧。后四十回其他精彩故事如:黛玉梦魇(82回)、黛玉谈琴抚琴(86/87回)、宝玉与黛玉对禅(91回)、锦衣军查抄宁国府(105 回)、五儿承错爱(109回)、宝玉出走(120 回)都是写的不错的章节。胡适先生也认为:【他写司棋之死,写鸳鸯之死,写妙玉遭劫,写凤姐的死,写袭人的嫁,都是很精彩的小品文字。】尽管还有一些专家有异议,说是很俗套,重复,甚至对于故事中诗词,禅语都要指责,何许是一种固执与偏见。【《红楼梦》所以伟大,不仅因为有前八十回,而是完整的一百二十回。特别是后四十回对《红楼梦》是否伟大起决定性作用。】(9)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已经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存在”,不论考证如何,谁愿意去看有头无尾的小说呢?

《红楼梦》悲剧艺术,其美学价值的存在,正如刘宏彬教授所分析那样:从悲剧主角来看······一切都是那么真实、本色、朴素,如同生活本身那样;从小说展示的矛盾冲突来看,它体现了悲剧美的根本属性----必然性;悲剧冲突双方都各有合理性和片面性。【从以上三个特点来看,可以说《红楼梦》的悲剧艺术是一种最优秀的悲剧艺术,具有最高的‘艺术档次’,它的悲剧冲突体现了悲剧理论史上一些杰出的思想。】(10)如果不是一部完整的小说,这种悲剧艺术特征是无法表现出来的。

【“从结构上看,如果只是八十回,那是没办法来解决《红楼梦》结构问题的。而公平地看待后四十回,将一百二十回本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事情就简单了。”】(11)其实《红楼梦》的结构是非常的清晰,前部分写“兴旺”,后部分写“衰落”全书各个环节是一个完整有机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红楼梦》小说的回数,120回是最为可信的,是一部完整的小说。所谓108回只是专家的一种推理想象,110回、100回虽有脂批支持,但很不严谨,可信度并不高。现代人不论是续写还是补修,还原不了原著,只是一种文化存在方式和个人的自由。只有80回说就是腰斩《红楼梦》,使人们看不到艺术效果。根据目前红学研究的成果,建议人们还是阅读120回本,更能全面欣赏这部伟大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周汝昌 《红楼梦新證》[M]译林出版社20122月第1版第439

(2)       韦奈   《我的外祖父俞平伯》[M]团结出版社2006 43

(3)       夏薇  《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初探》[M]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2月第1  40页到45

(4)       刘心武  《揭秘古本红楼梦》[M]人民出版社  200612月第1 250

(5)       佩之 《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册 《红楼梦新评》[C]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2月第2  52

6)(10)刘宏彬《红楼梦接受美学论》[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10月第1 版第107  102—103

7  林语堂  《平心论高鹗》[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4月第1版第091

8   冯其庸  《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下)》[M]青岛出版社 20137月第1版第1694

9)宋浩庆《红楼梦探------对后四十回的研究与赏析》[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4月第一版第325

11)刘丁臣 《红楼梦》版本真相-----《红楼梦》脂本与程本的文本辨析与赏析[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91月第一版第3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咏诗二首
后一篇:读诗偶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