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论诗的创作
(2016-02-16 11:21:13)
《红楼梦》书中的诗词是小说语言表现一个重要特点,可称为一绝,其数量之多,内容广泛,格意新奇,并成为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红楼梦》中的诗词,就像艺术宫殿中的名画,光彩夺目。它的每一首诗词,每一幅对联,每一篇赋文都是为小说中人物和场合量身定做的。它不仅反映了人物的特性,甚至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正因为有了这些诗词歌赋、对联,《红楼梦》才成其为《红楼梦》流传至今,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红楼梦》除了以诗词代文外,在第37回、第38回、第48回、第49回、第64回、第76回、第78回等章节中,通过大观园结诗社题诗写诗活动和香菱学诗的故事,作者借宝钗、林黛玉、宝玉等人之口,精辟地论述了诗的创作理论。这些诗论,对于弘扬经典文化,普及中华传统诗词仍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
《红楼梦》第48回林黛玉教香菱学诗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
,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上述的诗人是指唐朝王维(字摩诘)、杜甫、李白(自号青莲居士)、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应玚(东汉建安诗人)、谢灵运和谢眺(南北朝诗人)、阮籍(魏晋正始文学作家)、庾信(梁朝诗人)、鲍照(南北朝诗人)。他们留下的作品都是古典文化的精品。这一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要练好基本功,学诗要先学名家的经典诗。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就是这个道理。
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红楼梦》第48回林黛玉对香菱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古代词的分类只有虚、实两类,应该是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林黛玉虽然说的很轻飘,但掌握起承转合很不容易,正如元朝范德玑在《诗格》中写道:“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做到这几点必须要有基本功,还要巧妙地构思意境,只要词句新颖,可以不讲究平仄和词句对仗格调规矩。香菱经过林黛玉点拨恍然大悟:“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当然,律诗是有特定的规格的,平仄是最重要的因素,主要的在于声调的合律。除律诗外所谓古体诗也就相对自由了.。用现代语言来说写诗不要受到格调规矩的约束,关键要掌握起承转合的方法。
三
立意要紧,词句新奇为上
林黛玉在教香菱学诗中时还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黛玉说的
“第一立意要紧”这句话,可谓深得诗中三味。第37回薛宝钗在与史湘云商议如何设东拟题时说:“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林、薛认为写诗都是要先立意,可见写诗立意的重要。所谓“意”,即是诗的主旨,诗的灵魂,诗的生命寄托。诗有立意,任客观事物千形万状,任凭主观畅想百怪千奇,无不随意吞吐,舒卷自如;诗无立意,就像泥牛木马、陶犬瓦鸡,形体虽备,但已无生气可言了。诗不患辞浅,所患者意不深,所谓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所谓炼意就是创造诗的意境,也就是立意。
四
不为韵所缚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古人的诗大多是押韵的。但也有押韵的不一定是诗。薛宝钗却不主张限韵,因作诗限韵而束缚人的做法。第37回宝钗向湘云道:“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呢,
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倒是小家气。”史湘云问菊花咏“该限何韵?”,宝钗答道:“我平生最不喜限韵,分明有好诗,何苦为韵所缚?咱们别学那小家派,只出题不拘韵。原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乐,并不为此而难人。”于是湘云听后说:“这话很是。”在宝钗看来,诗不必限韵,如限韵定会束缚人,这就不会做出好诗,显得小家气派。第38回湘云又把不限韵的原故说了一番.宝玉道:“这才是正理,我也最不喜限韵。”薛宝钗、贾宝玉在作诗的观点是一致的,
这表明,在作诗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她们更重视内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也是正确的诗理论。其实南宋诗人杨万里、魏了翁都曾明白反对在平常吟咏中也一定押《礼部韵》,也许《红楼梦》的作者受其影响,大胆
反对限韵。今日作诗大多未受韵的约束,如现代的朦胧诗、口语诗很多无韵。但近体诗必须用韵,民歌大多有韵,有韵的诗好记,易于流传。何况今日的韵比古代的韵更易掌握。
五
放开胆子,寄兴写情
香菱初学写咏月诗宝钗看后说了一句感叹的话:“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这句话耐人寻味。有位老师对学生说写作文要有胆量,不怕胡说就怕不说,写诗也是一样。细想香菱也不是胡说的,还是黛玉说的明白:“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香菱苦志学诗,静血诚聚,终于写出了“新巧有意趣”的诗。所以写诗也要放开思路,大胆的‘胡说’,然后精雕细刻,寄兴写情。
寄兴写情是薛宝钗总结的古人写诗的经验。第37
回大观园里结成了诗社,除了李纨外,大家都未曾欣赏到新抬进的两盆白海棠,做起诗来确有难度,于是迎春提出疑问:“都还未赏,先倒做诗。”这时宝钗说道:“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若都是等见了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为此,脂砚斋对此评曰:"真诗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