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灵隐寺
(2023-03-29 20:08:18)
标签:
教育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旅游景观 |
2023年3月15日,是我到杭州浙大第一医院看病复查的第一天。一大早,我和妻子就从兰溪自5点半出发,到杭州浙大第一医院庆春路总院已经是7点多了。我们就下榻在医院附近的旅馆里。然后到医院进行了各种检查。经过检查,必须第二天到浙大第一医院余杭分部去看病。
下午有空,不用看病,于是我和妻子一同坐公交车来到灵隐寺公交站。
灵隐寺来过好多次,只是有些年份了。记得第一次到杭州灵隐寺,应该有40年左右的时间了,那时是跟甘溪乡教育工会活动一起来过灵隐寺。第二、三次,也是20多年前的事了。可以说,已经记不清了。
我们徒步来到了灵隐寺。
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曾登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他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显得十分幽静,于是就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
历经一千七百年的风雨使得灵隐寺成为历史与文化的宝库,自唐代至今,历代诗人多有赞颂。唐代诗人宋之问、綦毋潜、贾岛、方干;宋代诗人潘阆都留下了诗文。读之,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灵隐寺
宿灵隐寺
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
在天王殿两侧,有两个石经幢。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原安置在吴越国钱氏家庙奉先寺中,后迁至灵隐寺内。此为五代时期流行的多段幢身形式,分别雕刻好再建成整体。
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气势巍峨。殿正中,佛祖释迦牟尼像高踞莲花座之上,妙相庄严,颔首俯视,令人敬畏,这是我国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灵隐寺的原释迦牟尼佛像,在1949年因大雄宝殿正梁被白蚁蛀空倒塌而毁。现在这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时,由浙江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们采用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共同精心设计的。佛像高十九点六米,比原先的释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块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端庄凝重,低眉细目,气韶生动,极具风采。
释祖像后壁为《五十三参》彩绘群塑,共有姿态各异的大小佛教塑像一百五十尊,表现的是佛经中善财童子历经磨难参拜五十三位“善知识”(名师),终于得证佛果的故事。这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壁塑的主像是足踏鳌背,手执净瓶的观世音菩萨,她意态潇洒、祥和地接受着善财童子的参拜。
大雄宝殿前月台两侧各有一座八角九层仿木结构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经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生前考定,两石塔也是吴越末年雕造的。
大雄宝殿后面是药师殿,为近年重建,殿中供奉药师佛像。药师殿后面是直指堂,藏经阁。经常下面是灵隐寺佛教文物展厅。
最后面是华严殿。供奉“华严三圣”,中间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是法、报、化三身佛中的法身像。左右为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分别代表智慧与理德。三尊佛像的佛身均以缅甸进口的直径2.06米,高8.1米的楠木雕塑,衣饰、莲台等则为香樟木雕。
在寺庙的西侧有五百罗汉堂。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自明代就有,清初重建罗汉殿影响甚大。现在的罗汉堂是1999年重建,其平面呈“卍”形,为佛祖的三十二相之一,以示万法唯心,万德圆融,万缘俱息之意。五百罗汉均为青铜铸像,每尊罗汉像平均高1.7米,重1吨。
罗汉堂中心点,建有一座供奉四大菩萨的铜殿。分别是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及道场,采用锻、铸、雕、镶等12种制作工艺,殿高12.62米,翼展7.77米,底部面积5平方米,三重檐,立面,造型精致,气势磅礴,为“世界室内铜殿之最”,已被列为吉尼斯纪录。参观完五百罗汉堂,给人以极其振奋、震惊的感受。
参观完罗汉堂,我们又坐公交车,回到原来的宾馆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