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黄店镇的宋韵孝文化推进社会文明

(2023-02-10 17:13:25)
标签:

教育

历史

旅游

文化

分类: 孝德文化

             黄店镇的宋韵孝文化 推进社会文明

     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提升黄店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弘扬“孝亲敬老、关爱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继续深化孝文化教育把孝文化的传承发扬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抓手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黄店镇精神文明建设再上台阶。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势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孝敬文化,推进道德建设,形成“孝亲敬老、关爱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构建关爱互助,识大体、顾大局、讲文明、促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推进文明和谐社会建设。

孝的本源

从孝的产生时间看:由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的卜辞中已有“孝”字,因此,孝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商周时代之前。有学者认为,孝产生与原始末期的父系氏族,可以得到考证的,即孝大兴于周代。

从孝的选字与释义看:“孝”之选字经历了从图、符号到文字的过程,是一个会意字。中国古文字学者作《说文解字》对“孝”字的解释为“是完善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其作者许慎以中国古小篆为依据,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在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其首篇之一《释训》中对“孝”的解释为“善事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辞源》对“孝”字注释的第一义为:“旧时称善事父母为孝。”《尚书·尧典》:“克谐为孝。”《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因此可以说,孝字的注释义应该是子女对父母的善行和美德。

从孝的初始适用范围看,有研究认为,孝之初始义之一的尊祖敬宗,孝之初始二是生儿育女,传种接代,综上所述,孝之初始义主要适用于部落家族内部的家庭伦理。

将孝道思想首先伦理化并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的是《孝经》,《孝经》对孔、曾、孟等人的孝道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和阐述,并对孝道的内容进行了广泛化,使之政治化。不仅将孝道之义推广至社会,以解决国家政治的君臣关系,还一举把孝道推上以孝治天下的及至地位。

由于将孝道与忠君联系为一体,并进一步从以孝事君推及以孝治国,孝道思想亦由家庭伦理道德上升为社会公众道德和国爱政治道德,使之具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至汉代以后,孝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得以不断发展,通过封建统治的推广教化,孝道被逐步推向极端化、专制化和愚昧化。尤其是在宋代,孝不仅得到了宋朝政府的大力褒奖,并得到了宋代理学的论证,孝行中出现了许多荒诞不经的愚孝故事,并被作为孝的典范得到鼓励与宣扬。

二、黄店镇宋韵孝文化

黄店镇一带在古代属望云乡,宋宣和五年改名纯孝乡。纯孝乡之名的由来,是因为这一带出了陈天隐、董少舒、金景文三孝子。宋宣和五年,金华郡守范之才呈奏朝廷,将其列为三贤宋咸淳四年,兰溪知县沈应龙又奏请于朝廷,建三贤祠,立八行碑,以教育后人。由此,望云乡也改名为纯孝乡,其尊老、敬老、养老的纯孝之风流传至今。

历史上的三孝子,如今已成为美丽的传说,人们一提起三峰山,三子拜母的故事就历历在目。三峰山上有大峰,大峰下面有三个小峰,如三子拜母。故三峰山,又称三子拜母山。三峰山便成了儿子服侍老母永恒的形象。

现在黄店镇范宅村、毛堰村、社溪村等范姓村民是范仲淹的后裔,是范仲淹之孙范正路游学兰溪后繁衍的后代。他们先由坞口龙门迁往彩衣堂,后迁范宅。他们的祖先中就出了个有口皆碑的孝子,这个孝子就出在彩衣堂村。

“彩衣堂”这个村子的名称是因范氏孝子而来的。相传宋元年间,彩衣堂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孝子,名叫范宠。他孝敬父母双亲,每天端饭送菜沏茶,自不必提。夏天他总的打着赤膊,扇掉父母床上的蚊子,把余漏之蚊一个个捉掉,以便使父母少受蚊虫叮咬;冬天,他就先入床,把父母的被窝烘热,再让双亲暖烘烘地入睡。

孝子娶上了媳妇后,这位媳妇由于受丈夫的感染熏陶,看到丈夫对待公婆如此孝心,每天也像丈夫一样,给两位老人洗脚、擦身、洗换衣服、端茶送饭。于是人们天天能见到孝子的媳妇提着一篮衣服和菜去塘里洗。

因为在这以前,这个村子没有村名,金仁山来这里教书,村里的人要求金先生起个村名。金仁山答应了村人的要求提笔写了“彩衣堂”三字。

自此,彩衣堂孝子夫妇的美德与彩衣堂的美名永远流传于世。

2003年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省妇联等单位指导,浙江省公益事业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浙江孝子”评选中,兰溪市黄店镇范宅村农民范庆如被评为:“浙江十大杰出孝子”之一。

范庆如正是受到古代孝子典型的影响和熏陶,特别是受到范氏祖先彩衣堂孝子的影响,一如既往地服侍老母。据范宅村的老人说,范庆如正是受到古代尊老敬老典故的影响和熏陶,立志学习先贤道德,与古代孝子仁孙相媲美。

彩衣堂孝子作为传统的孝子形象,在黄店镇一带家喻户晓,成了大家模仿和推崇的对象。现在社会中尊老敬老养老的风尚,如创建文明村,评“五好家庭”,推行“五讲四美三热爱”,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更增强了范庆如敬母养母的信念,并化成了具体的行动。我们看到,是现代社会孕育了现代孝子。这种终生不悔养老母,时时刻刻倡公德的精神,更体现了现代孝子的特有风范。

    黄店镇孝文化活动的开展

  (一)加强宣传,拓展基层舆论宣传阵地,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深入宣传“弘扬孝敬文化、推进道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掀起孝敬文化建设的高潮。各村在宣传栏制作相应的宣传标语,保证各村做到孝敬文化内容上墙,并以村、家庭为单位,以讲座和座谈会的形式开展一次家庭孝道和谐教育,大力推进孝敬文化建设。

  (二)精心组织,把孝文化的传承发扬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抓手开展多种形式主题活动,发挥孝敬文化的影响力。      1、开设一堂孝敬文化课。结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感恩”教育活动,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整合课程资源,弘扬孝敬文化,同时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演讲等形式,或开展“尽一份孝心,为父母做一件可以做到而常常忽略的事”等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使未成年人懂得孝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学孝”,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行孝”、“传孝”行列。

   2、举办一次孝敬文化座谈会。各村邀请学校教师、党员群众代表参加座谈会,围绕如何弘扬推广孝敬文化展开讨论,深化对孝敬文化的认识,进一步扩大孝敬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三)广泛发动,做好“三类评选”活动,弘扬孝敬文化的先进典型。

    1、“三类”评选标准

  1)“德孝之星”评选标准。对能模范践行家庭美德,孝敬老人;夫妻恩爱和睦,患难与共,不离不弃、守护相助;善待亲人,兄弟姐妹团结友爱,家庭生活温馨和谐,受到社会和周围群众广泛好评的。

  2)“孝义之士”评选标准。对父母、长辈孝敬,义务赡养社会老人,关心、支持老龄事业,为老年人做好事、办实事,积极捐助、投资敬老事业,具有显著成绩和广泛社会影响的有识之士。

  3)“和谐之家”评选标准。对家庭成员之间平等、民主,孝老爱亲,邻里之间相识相知,互帮互助,团结友善;家庭生活方式科学文明、绿色节俭;且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文明家庭。

  2、评选方法

  三类评选活动,各村先由居民组组织评选,经过筛选,通过支部与村委会审核,召开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确定,在村公示后,确定“德孝之星”、“和谐之星”1000人以下村每类典型1名候选人,1000人以上的村每类典型2名候选人;“孝义之士”以区为单位,每区报1名候选人,上报镇政府,再由镇政府从每类典型中评选出3名,经公示后,并在镇大会上予以表彰,最后由镇政府协同村委会制作精美荣誉牌颁发给各典型户。

  黄店镇孝文化教育的方法

以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关心青少年生活,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继续深化孝文化教育把孝文化的传承发扬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抓手全镇中小学全面铺开,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扬孝文化教育为主题,深化青少年“四好”教育,以“孝文化”园为主阵地,对未成年人不失时机的开展思想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一)、以陈列馆孝道文化开展教育

陈列馆内容丰富,其主要内容有:孝道的最高准则、道德的基本原则、民间歌谣、民间戏曲《珍珠塔》内容、为事业尽孝忠、为父母尽孝《二十四孝图故事主题》、孝语录、“三子拜母山”史迹、方氏世系孝义家传、民间故事、三贤史迹、中华美德等,让中小学生进馆参观,给他们讲孝义故事,不失时机地对未成年人开展孝道文化教育,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

(二)、以古代孝子典范开展教育

三峰殿口村是传统的孝道文化发祥地之一,黄店镇更有着“孝道”的悠久历史,孝道之风代代相传。利用古代纯孝三孝子典范开展教育,陶冶了公民的孝心,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发展。

(三)、利用当地民间故事开展教育

当地民间故事较多,黄店镇对民间故事进行了挖掘,并给予新的活力。其中《金履祥题匾彩衣堂》的民间故事,既有真实性,又有代表性,故事中的孝子侍奉父母,不愿娶妻,娶了妻子后,又教育妻子敬重老人,故著名 地理学家金履祥题了匾名,现为村名。彩衣堂为黄店镇的一个自然村,此故事妇孺皆知,故事中的孝子成了公民心中的形象,使孝敬老人之风蔚然成风。

(四)、以现代孝子楷模开展教育

利用范宅村农民范庆如被评为“浙江十大杰出孝子”这个现代孝子典型,对中小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树立赡养老人是弘扬传统美德的观念。

(五)、以各种系列活动开展教育

全镇各校以“孝文化”教育活动为抓手,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系列活动。

1、以素质教育劳动实践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

让中小学生在此参加劳动,进行实践,体味劳动的成果,体验父母劳动的辛酸,从而引发青少年热爱劳动,热爱人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2、以老年协会为阵地,开展老少书法艺术评比等活动。

各村老年协会会同学校举办老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展览、书法书画比赛等,描绘美丽田园,描写美好人生,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寓教于乐,形成了老少共融、和谐美好的氛围。

3、以献爱心手拉手夏令营活动为载体开展教育

开展献爱心手拉手夏令营活动,活动可游览白露山,参观三峰农庄、芝堰水库大坝、三峰殿口村孝道文化园,对青少年开展了孝道文化的节水教育、劳动教育、热爱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4、以“孝文化”为内容,开展作文征文比赛。

学校以“孝文化”为内容,以三峰殿口“孝文化”园为阵地,着手编写“孝文化”校本课程,读孝语录、听孝故事、讲孝文化、看尊老敬老爱老的书,并且以此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将孝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特色教育来抓,开展了“孝文化”作文征文比赛,进一步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5、以敬老为主题,切实为老年人服务。

黄店镇新敬老院的建立,有一百多位孤寡老人入院颐养天年,这更加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作为青少年就更应该从尊老、敬老、养老开始。

6、以演讲比赛为内容,深化诚信教育。

各学校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在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开展了以诚信、孝敬教育为内容的作文征文比赛,同时开展了演讲比赛,做到了孝道教育与诚信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深化了诚信教育。

7、聘请校外辅导员,开展法纪教育。

各中小学以聘请老党员、老干部、校外辅导员对未成年人讲公德、讲法纪、讲传统,不失时机的开展思想教育,推进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聘请法制校外辅导员来校上法制课。

8、开展“孝先进”评比活动,使孝敬老人蔚然成风。

“孝文化”园为基地,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 “四好”教育,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切实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培养,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开展“孝先进”“孝标兵”的评比活动,使孝敬老人,蔚然成风。

五、以孝文化推动社会文明

黄店镇素有“孝文化之乡”的美称,宋代就出了陈天隐、董少舒、金景文三孝子,而被当朝皇帝御赐为“纯孝乡”,现代出了浙江省十佳孝子范庆如。近年,三峰殿口村创建了孝文化园,黄店中心小学、芝堰中心小学成为兰溪市孝文化特色学校。孝文化教育已成为黄店镇的一大特色。

我国是一个具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悠久历史的文明之邦,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更需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父母给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你吃饱穿暖,所以你要照顾父母之温饱。

孝文化不仅是封建社会独有的文化思想,也是人类文化的永恒课题。孝道具有扩展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当代社会,孝文化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第一,弘扬孝文化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弘扬孝文化对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三,弘扬孝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做人不能忘本,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的丰富的人生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家园。作为一所学校有责任要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契机,以青少年“孝文化”教育活动为载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黄店镇悠久的孝文化加以推行,在三峰“孝文化园”的基础上,利用好“青少年孝教育示范基地”,把三峰“孝文化园”提升为金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孝文化教育列入黄店镇中小学的特色教育,使未成年人从爱父母、爱长辈到爱集体、爱家乡,提升到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度,使黄店镇的灿烂孝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贡献。

 

                                                    20232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