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郑有莲的道情人生
(2022-09-02 04:18:54)
标签:
教育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非遗文化 |
民间艺人郑有莲的道情人生
今年8月30日晚,由黄店镇露源村第一书记刘鑫牵头带队文化走亲活动,带领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道情传承人郑有莲来到三泉村文化礼堂——三泉文化广场,开展了喜迎二十大 曲艺进万家“婺风遗韵·明月书场”宣讲活动。郑有莲自编自演的道情节目,以喜迎二十大,歌颂兰溪巨大变化为主题,内容切合实际,很受群众欢迎。
此前,郑有莲为了走遍兰溪的各个公园,以道情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演绎出一曲曲脍炙人口的道情,用优美的道情唱出了人们对新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提起郑有莲,兰溪人可以说是人人皆知。53岁的郑有莲,现在已成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浙江省乡村文化能人、连续两年被评为兰溪市十佳文化能人、兰溪好人、兰溪市首席技师、兰溪市戏剧学会会员、兰溪市作家协会会员、兰溪市知联会会员、永昌文化站文艺宣传队教员、永昌街道以及云山街道轻骑兵、游埠派出所宣讲员、金东区曲艺协会会员、金华电视台《节节棒》特邀嘉宾。
郑有莲从小痴迷兰溪当地民间曲艺道情。在她12岁那年开始,听本村老艺人沈友良唱长篇道情《八美图》,自己跟着念唱,虽然她对故事情节比较朦胧,但值得回味。
道情又叫渔鼓。是我们金华当地的一种文化传播工具,起源于道教,但经千百年传承,早已演化成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娱乐形式,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兰溪道情慢慢失传。
郑有莲对道情十分喜欢,会唱几十种传统曲目。一直希望兰溪道情得到传承。只因老一辈兰溪艺人没有留下任何剧本和道具,连续在当地找了好多年都没有找到任何线索。后来我儿子给我做了一个不规范的道情筒先用,直到后来我儿子也慢慢摸索出制作道筒的方法。
从2006年开始,她将道情用于宣传现代故事。白天上班,下班回来我就自己编唱兰溪新闻新事道情。时常上下班会一路唱着,晚上自己边琢磨边记边写。直到2012年通过永昌街道文化站长陆明标的的推荐下,为本街道百凤林美丽乡村建设写了三十来篇道情稿。当她把十几份编稿送给何永清书记审阅的时候,他有些惊讶地说,那天傍晚时分我和品龙两人只陪你整个村子转一圈,万万没想到你把所有的道路建设、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新农村建设工程写的这么全面?从那之后她得到百凤林村干部和村民们的大力配合,后来百凤林村人都把她当作本村人,所以就有了后面全市乡镇干部都以为郑有莲是百凤林村民。紧接着又编写越野赛车场、生态环境建设、宣传党的政策等。郑有莲也在本街道各种场所演唱。
只因当年郑有莲边工作、边学习,加上又居住在农村,不像现在有文化礼堂等活动场所,到城里要二十华里路程。为了能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只能白天上班,下班后经常会骑车去兰溪公园看别人怎么表演。经过很多次的接触当时也认识了兰溪好声音主持王根丽、为梦唱响团团长陈文彪、凤凰艺术团团长陈土芳、草根艺术团团长朱兰庆等几个团队的负责人,通过自我介绍,从此,也就有了在市里各公园和公共场所登台表演的机会,给市民带来欢乐和笑声。同时听到观众的激烈掌声,这才是给她最大的鼓励与支持。当时只要接到通知,恰当按排好时间,从和平公园唱到到金角大桥,东西两团队串场表演,一年起码300来场,使久别的道情让观众再次回味。
有缘巧遇兰庆草根艺术团长朱兰庆夫妇。是他夫妻俩给了郑有莲的道情艺术成长路上的好平台。
朱兰庆夫人蒋小玲老师有一个形体走秀班,她不但免费让郑有莲坐在那里观摩,看别人是怎么走台的,学习舞台经验。通过朱兰庆夫妇的帮助,加上郑有莲自己对道情情有独钟、刻苦学习,只因对道情的执着与热爱,是她一生最大的追求。
2017年在一次政协六送文化下乡,郑有莲跟随团队一起去老家永昌街道文艺展演,通过朱兰庆的推荐,使其有更好的机会认识了市政协副主席陈兴兵。因为郑有莲只读过初一文化很底,通过陈主席的耐心点化和改稿,2019年参加了浙江省文化礼堂春晚研培和成果展演,《美丽引得百凤来》得到省专家老师辛冠中、吴建伟和总导演张晓峰的认可,这是唯一一个凭自己征文稿来参赛的作者、演员。在陈主席推荐下,郑有莲的道情作品《生态竹林好风光》在《文化金华》一书中投稿出版,道情创作之路越走越远,越写越规范。同年还被选入金华电视台“节节棒”节目。同时参加宣传部每年百场春晚,参加市政府,公安,司法等各种公益宣传。
朱兰庆、陈主席更是把郑有莲与其的作品推荐到兰溪市文化馆、非遗办,得到了方芳馆长等领导的认可。
方芳馆长在兰溪各乡镇的文化干部面前到处宣传郑有莲的道情创作和表演。郑有莲的知名度越传越广,几乎唱遍了兰溪各乡镇。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写到美丽乡村振兴,从垃圾分类写到扫黑除恶、疫情防控、防诈骗、企业和个人先进事迹等多种内容。郑有莲也从写作平平,字句不韵到一韵到底,从第一篇文稿刊登直到了省文旅厅,现在刊登的书籍已成了列柜。又得到游埠古镇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邀请,在千年早茶街上表演,成了一名兰溪网红和道情艺术工作者。
这几年通过大家的帮助和支持,郑有莲的道情艺术生涯越走越远,不但走进学校、街道,各敬老院,还跟随兰庆草根艺术团等,参加市宣传部百场春晚进礼堂,参加市政府各种公益宣传、教育、募捐等等重大演出活动,也得到市领导的重视,而且还引发各大媒体记者的关注和报道,2018年兰溪市融媒体中心90.8兰溪电台节目部主任祝佳来到郑有莲家釆访,有关于郑有莲道情说唱艺术和功底进行录制。
同年兰溪市融媒中心《民生6十1》林剑超通过永昌街道对郑有莲的推荐,特地前来她家釆访录制,郑有莲在很多舞台演出中,兰溪市融媒体中心一级播音员姜憬主持人多次一起参加公益活动,比如每年6月26日反毒品宣传、防诈骗等等在舞台上作釆访,融媒体中心还有更多的主持人像章霞、林志豪、焦峰等人对郑有莲的不同表演场合作釆访。通过兰溪、金华、省广电厅和报社记者的推广,已好多次上过“学习强国”。2020年9月份在金华非遗中心全国直播活动中,我又是唯独一个凭着自己自编自演最多场的人。
在一系列荣誉面前,郑有莲认真反思,深深感谢永昌街道办事处精神文明办的章庆辉书记和文化站站长马玲君、胡雪峰等的帮助和推荐,使郑有莲才有这么好的机会多次参加省里培训。
每个场景都有不同的台词,至今已编制了二百多个作品,即使赶场也要临时现编,郑有莲的作品《生态竹林好风光》在金华文旅局《文化金华》一书中出版。
从那之后,郑有莲更有新信心投入创作了。当郑有莲接到市拆迁办领导胡雪峰的通知,要求郑有莲编写古城“天下江南”旅游景点的道情。郑有莲对历史不了解,巧遇一位详知兰溪地势和历史文化名城故事情节的老者,圆满完成任务。分别为《赵氏记》、《药皇神庙历史找》、《二酉山房》、《章懋故居》。后来又接到永昌街道党工委陈丽娜书记的通知,到永昌街道童山村编写红色历史《星火燎原》,现在《星火燎原》已被市作协采用,准备省里出书。
2020年正月疫情突袭,接到市文旅局和文化馆的通知编创9个宣传节目,其中《两个人的婚礼》被省里评为优秀作品,有好几个上过“学习强国”。在一个星期内点击量超过三十五万以上。郑有莲的唱功字音准确、咬字清晰、字正腔圆,表演动作等等不但得到金华市级领导认可,而且在2019年参加《浙江好腔调》演出,连省级专家老师周鸣岐都这样认定,说郑有莲已成了金华道情的独派。
在一系列荣誉面前,郑有莲不骄不傲认真学习,创作出更切合实际的新时代作品。4月3日参加金华文化馆作品加工座谈会上《赵氏记》深受王跃丰主席和省级专家袁伟文老师的认可和好评,夸赞她文化底蕴深厚,写作基础扎实,平时也得到省里好几位专家老师的好评和认可。
为了兰溪道情能得到传承,郑有莲自己一直在传承金华道情,道具制作、作品探讨交流与修改。通过每次去金华非遗中心和省里学习培训,郑有莲深知肩挑传承的重担和使命。 2021 年元月 25 日在永昌中心小学举行正式收徒仪式,共有 10 名学生,其中6名通过家长同意正式拜师为徒。
市教育局主办的防诈防骗活动中,郑有莲特意编写道情一首参加演出。
2021年7 月 25 日由永昌街道出资拍摄的两个方言红色道情,完成了“金华道情红歌新唱”的重要任务。郑有莲已有好多作品和视频在省里博物馆、文化厅、艺术馆珍藏。
9月份起得到永昌中心小学校长和老师的重视,担任长期道情传承辅导老师,第二批收了15个学生。特别在游埠早茶街,更是演出多多,参加过浙江卫视、金华文旅局举办的华少、张绍刚、胡明海等明星来游埠的美食拍摄、浙江三十大碗启动仪式,去年9月29日小强热线走浙江,郑有莲在游埠现场直播等等活动,应该感谢邵卫荣会长的引荐,姚胜所长、童忠华主任、徐慧斌书记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在金华非遗中心表演,不但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表扬,而且也得到观众的夸奖,通过2020年和2021年去省文化旅游厅参加全国非遗培训,更得到省艺校周丽芳校长、助理研究员陈琳老师、班主任、专家老师们和省非遗中心副书记吴延飞的赞美和认可。随着各大媒体的报道,经常会接受各路记者、编辑采访,各种报社刊登和广播、电视台的播放。在演出和创新中不但得到兰溪市各界文人墨客的认可和邀请,多次性参加书画会活动,也参加过著名作家王山老师的授课。更得到兰溪市文联副主席林隐君对我非遗作品看好,经常给我推荐出书。还有刘鑫老师给我更大支持,为了弘扬和抢救兰溪非遗传承,不但邀请郑有莲参加书画展、专场演出,而且早就给郑有莲预约好几家学校和乡镇讲非遗文化,唱非遗的各种形式活动。到现在为止,郑有莲不但唱响兰溪、金华,而且还会受周边县市的邀请,建德瑞函书院、新叶古村、龙游等等。
去年兰溪日子有戏有味在浙江省广电厅出版前,得到市委陈峰齐书记的改稿。
郑有莲的演出多次得到陈峰齐书记的鼓掌和点赞。市委、市政府将义乌会馆当作朱兰庆草根艺术团的活动场地,朱兰庆团长对非遗十分重视,给郑有莲一个道情传承工作室,于是郑有莲就有了兰溪郑有莲道情传承中心。
2020年疫情好转以后,郑有莲编写了陈薇院士《与毒共舞兰溪囡》及全国十九大代表宋玲华《十六年公益勿容易》等等各种形式的作品,得到大家好评。
去年在兰江导报《天下兰溪人》杂志第八期中刊登了郑有莲的非遗传承事迹。10月份又参加全国非遗传承培训活动。在这次十九大六中全会期间,接到市宣传部通知,当晚就创作《全会精神放光芒》,第二天就在游埠早茶街进行演出,今年3月份郑有莲的作品被永昌中心小学吴旭春校长编辑出版,列入为学校教材。郑有莲表示会继续坚持努力,做好当地非遗道情文化传承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