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古代书院
(2022-07-14 07:12:04)
标签:
教育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乡土文化 |
兰溪古代书院
兰溪自宋有书院,至明、清遍布四乡,讲学之风甚盛。虽多数为科举而设,但亦造就不少人才。清乾隆年间,兰溪知县左士吉《重修云山书院记》称:“兰之科第蝉联勋名烂于朝野者,指不胜屈。是故浙东为郡八、为县五十有四,实学名儒,巍科显仕未有出兰之右者,猗欤盛哉!”
有史可稽者,共20处。
华石书院
魯斎书院
瀫东书院
湓东书院
仁山书院
齐芳书院:是宋末元初抗元名将唐元章之子唐良骥创建的,延请金履祥仁山先生讲道于此,并延请广东监察御史毛凤在书院讲学。唐良骥其弟良知、良史、良瑞皆学于是。而良瑞号石泉,尤知名。
重乐精舍
南轩书院
胡山书院
香山书院
渔石书院
大云书院
枫山书室
知新堂
摘星楼
香入云亭
池亭
岩山书屋
柏林
云山书院
明清两朝,兰溪书院兴旺发达,共有22处:
云山书院
学宫设有瀫水书院,清乾隆间易名云山书院。同治间县学规模日臻完备,包括大成殿(孔庙)、两庑、戟门、整衣所、园观门、櫺星门、泮池、泮桥、左右木坊、明伦堂、东西两斋、学宫两署等。
大成殿正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南向为“四配”: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东西向祀“十二哲”: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东西两庑从祀73大儒,邑人金履祥从祀东庑22位。大成殿定春秋两祭,有隆重而肃穆的祭仪。祭仪包括祭品陈设、释奠礼节、祝文和乐舞,均有严格规定。
此外,学宫还建有崇圣祠、八行八刑碑、白鹿教条碑、卧碑、儒学箴碑、敕谕七条。尊经阁藏有大量经籍。另建有天香亭和敬一亭,藏明嘉靖御制《敬一箴》、宋程颐视听言动《四箴》及范浚《心箴》。名宦祠,祀唐、宋、元、明四朝兰溪22位政绩突出的知县、县尹和训导、教谕。乡贤祠,祀唐、宋、元、明四朝70位大乡贤。还有土地祠、洗牲井、学仓。学宫拥有学田88亩、科试路费田50亩、乡闱卷资田90亩,文武乡会两试旅费基金2000银圆(月息1分,可获年息240银圆)。县学设教谕、训导各一。州学设学正、学录各一。明复为县,设教谕一,训导二。县学录取生员,学额以县大中小而定。兰溪为大县,宋崇宁(1102~1106)始,学额25名。清康熙十二年(1673),定文科25名,武科15名。逢庆典则加额。光绪十四年(1888),岁科两试取文生26名,武生岁试取16名。额设廪膳生20名,增广生20名,余为附学生。廪膳生是成绩优等者,增广生是成绩次优者。附学生指额外增加的生员。廪膳生享受县衙膳食津贴。
除官立书院外,民间私立书院有21处:
湖山书院
枫山书院
大云书院
竹塘书院
香山书院
湖山书院 明代方氏族人建,址在骥溪(今马涧镇所在地)。
渔石书院
槐荫书院
清逸书院
云山书楼
南阳书院
叔阳书院
兰洲书院
灵洞山房
豸山书院
沧源书院
三星书院
瀫东书院
忠义祠书院
廷祯书院
紫阳书院
明代兰溪著名的教育家有明中期理学名家、礼部尚书、南京国子监祭酒章懋(1436~1521),中后期浙中王学传人、万历十年(1582)南京国子监祭酒赵志皋(1521~1601),浙中王学主要传人之一、杭州虎林书院山长太常徐用检(1528~1611),万历二十三年(1595)先后任南京和北京国子监祭酒陆可教(1547~1598)。清初黄宗羲门生,历任会稽、长兴、仁和训导的唐彪(1640~1713),长期从事蒙学教学和管理工作,是清初著名的蒙学教育专家和语文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