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流星雨刘鑫
流星雨刘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963
  • 关注人气:2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埠古镇五座桥

(2022-07-08 11:38:09)
标签:

教育

历史

旅游

文化

分类: 乡土文化

游埠古镇五座桥

刘鑫  供稿

游埠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当地,对游埠镇上的五座桥称为“五马归槽”。在穿过镇中间的游埠溪上,依次排列着潦溪桥、太平桥、永济桥、永福桥和永安桥五座桥。据地方史料记载,五座桥原是木桥,年代相当久远,几废几建,到了清代因为当地财力充实了,才先后改建成石桥。五桥横跨东西,相隔不远,都以黛青色的青石砌成,但建造风格迥异,当地人称为“五马归槽”。

太平桥最能见证游埠古镇的历史。太平桥横跨太平里和解放街。唐朝初期,它是一座雕梁画栋的廊桥,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为了稳固和久远,当地老百姓筹集资金将木桥改建成了斧形桥墩双孔石拱桥,长18.7米,宽4.36米。桥墩上置一镇桥石狮子,桥东端建有一座六角亭,曰:“六和亭”。写有“光大千年游埠镇,奠安百世太平桥”之句。到抗日战争时期,驻军为了拒敌,提出炸桥方案,游埠商会毅然出资建造了桥头门楼,门楼日开夜闭,使太平桥逃过一劫。而逃过一劫的太平桥依然不太平。1999年初的某天中午,由于该桥年久失修,轰然倒塌,一对准备过桥去对岸洗衣服的母女不幸遇难。2006年夏,复建太平桥的工程开始动工。虽然名字依然叫太平桥,但显眼的现代砖石所砌成的石桥,怎么看都少了历史的味道。“五马归槽”的传说依旧浪漫。

现保持原形的永福桥,坐落在大街里28号,建于清初,为单孔石拱桥,长36.9米,宽5.26米,全部用红石垒砌。 如今的水上婚礼,已经成为游埠摄影小镇的一大亮点。

游埠永安桥为游埠三座古桥之一,位于兰溪市游埠镇永安路62号东边。为双孔平桥,东西走向,面积90平方米,为清光绪时期建筑。该桥为双孔平桥,横跨在游埠溪上,桥身用当地红石并联垒砌而成。桥中间东边设分水尖,桥面在1964年间加高、加宽成钢筋混泥土桥桥面,西边桥梁上原刻有“光绪戊申冬日重修”,改造后刻有“1964年6月,兰溪永游公路修建委员会”。桥面两边设栏杆。桥全长13.5米,桥宽4.7米,桥两端设两码头,南端码头为扇形,九级台阶,北端码头设十级台阶。该桥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便利,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游埠永济桥为游埠三座古桥之一,位于兰溪市游埠镇解放街149号东面,为两孔石拱桥,东西走向,面积125.20平方米,清代建筑。该桥为双孔石拱桥,分水尖桥墩,横跨在游埠溪上。桥身用当地红石并联垒砌而成,桥面为拱形,用青石板铺设。桥两端设望柱与栏板连接的护栏。桥东端设二级台阶,西端设三级台阶。桥全长28.5米,桥面宽4.12米,桥面中间栏板上刻有花卉图案,中间望柱上置石狮,其它均为束腰方形柱头。桥身中间镶嵌有“永济桥”三字浮雕石匾一块。该桥又名大街桥,为过往车辆与居民提供了便利,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横溪镇通津桥
后一篇:游埠里花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