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源村第一书记到婺城文化走亲
(2022-05-09 06:22:37)
标签:
教育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乡土文化 |
5月8日,兰溪市黄店镇露源行政村下派第一书记刘鑫来到倪建新位于白龙桥工业街50号附近的工作室,不大的房间内充满浓郁的古典气息,毛笔、字画、书籍……工作室的墙面上挂着很多他的作品。这是兰溪市下派露源村第一书记刘鑫第二次到这里文化走亲。在参观了油漆画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后,倪建新老师还以古筝弹奏作为表演。
倪建新自18岁时初学漆画,年复一年,这坛大漆已伴着倪建新走过了近50个年头。“既然下决心要做一件事,就要坚持一辈子,把它越做越好。”老匠人的言语淳朴无华,却掷地有声。一幅漆画可大如屏风,可小如扇面,从一遍又一遍地打底,到几番费思量的轮廓设计,再到一次又一次的调色配比,一个个局部落笔的把握,一层覆盖一层的铺陈描画,各色人物花鸟活态渐生,颇显气度,一幅稍精致的作品,倪建新总要忙活半月有余。
旧时各家请漆工师傅上门,多是因为婚嫁之仪或乔迁之喜将近。在八九十年代,因为活儿多,时间紧,倪建新手头总会备上一个小本子,按各家的好日子做好排期,漆好了新郎家的大床、衣柜等大红大件,又赶去画新娘的床头柜、书柜、圆桌等喜庆嫁妆,婚礼当日,两家物件往婚房里一放,便是天造地设的一整套。一把把的大红喜糖被塞进倪建新手里,让爱吃甜食的他甜在嘴里,乐在心里。
倪建新执着一笔漆画技艺,创办漆画传承基地“紫阳漆画馆”,先后落地公益创投项目“漆画进校园”“漆画进社区”。这一阵阵政策东风为他的漆画传承之路带来了强大的支持力。他走进莘畈乡、箬阳乡,以大漆墙画助推乡村文化建设。非遗传承路漫漫,须将上下而求索。年过花甲的倪建新感受到了婺城大地徐徐吹起的“文创风”,在逐步恢复传统漆画技艺的同时,试水文创,让漆画艺术连接人们记忆里的乡愁。
古老的油漆画经常用于装饰家具、墙壁等,那些古老的传统和手艺在倪建新心里闪烁着一种神圣的光芒。少时的他就拜师学艺,苦练传统油漆画,50多年来,一直默默地坚守着。他说,油漆画非常注重色彩、线条及冷热的搭配,反映的事物活灵活现,形象逼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时代在变迁,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制作家具已经用不到油漆画了,这种民间艺术正在慢慢失传。”他遗憾地说。倪建新希望通过创作摸索为油漆画找到新的出路,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他尝试将漆画画在木板上面,发现其效果比画在家具、墙壁上都要好,还能像油画一样,成为一幅艺术品。
对于油漆画,倪建新自有一套心法,他告诉我,漆画首先要做的是选好板材,好的板材对作画的影响很大,当然最重要的就是绘画中的线条把握。他认为传统国画和油漆画本质是相通的,一个好的油漆画师必定有着深厚的传统画功底。油漆画对线条要求非常高,毛笔的软性和漆画所需要的精准度恰恰相反,把握不好,线条就会不均匀,所以在画漆画之余,他还练习写字、描摹、创作工笔画,打好基底。除了练习绘画打基础之外,他还想着能不能够把工笔画用漆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创作出更具有特色的漆画。
漆画的创作自然是和传统绘画分割不开的,倪建新喜欢从书中涉取灵感,对传统文化的书籍有着深深的依恋,不少市面上已没有出售的传统画书籍他都一一收藏着,如《吉神》、《名家工笔系列》、《彩绘全本三国演义》等书籍都是托朋友从外地带回来的。只要一有空,他就拿起家中的书本开始翻阅,认为在阅读中既能吸收东方文化精髓又能融入自己的想象,倪建新将这种过程称之为“磨砺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