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店镇古建桥、亭、路

(2022-04-23 06:24:02)
标签:

教育

历史

旅游

文化

分类: 非遗文化

桥、亭、路

甘溪桥  桥长61米,横跨甘溪,共六拱,青石结构,一九一O年始建,三年后竣工,费资三万元,由女埠街道金家村在甘溪开词义昌杂货店老板邵根苟为首募捐所建,聘请东阳、青田建桥师父名一班。桥东四拱为东阳师傅所建。桥西二拱是青田师傅建造,原在桥东凉亭内有桥碑十二块,以记建桥之经过,建国初被破坏。

露源桥,桥跨甘溪滩,位于原甘溪乡政府旁,是去露源七村的毕经之路,桥长39米,块石及水泥混凝土结构,国家投资,一九七八年建造。

下包桥,横跨芝溪,位于下包村前,是甘溪至芝堰的公路桥,桥长36米,块石及水泥混凝土结构,国家投资,一九七五年建桥。二〇一三年新建。

紫金垅凉亭  民国十年建造,在新唐去余村的紫金垅,由新村唐桂义等人募捐所建,石柱来自朱家乡坞口村黄坦树脚。现存。

双溪凉亭  位于社溪至大坞陈途中的双溪口,民国二年建造,陈罗包头首募捐所建,已废。

甘溪凉亭  位于甘溪桥头,广济庙旁,始建不详,已毁。

下章凉亭  位于下章村至下包村的路上,始建不详,今存。

一心亭    位于永隆庙下,夏唐村正面,青石结构,今存。

县道:民国二十八年从都心至甘溪段为县道长五里,民国卅一年从厚仁至甘溪段又定为县道,长四公里半,民国三十二年,从溪西至甘溪定为县道,长十四公里。期间,民国三十一年为抵抗倭寇,动员百姓破坏县道,民国三十四年抗日胜利,又修复了县道。

原甘溪乡各村的主要道路,建国前均铺设石子或石板。建国后,道路进行了改修和扩建,简易公路,机耕路村村相通,大坞陈、上金、上包、社溪、前唐等村内主要道路浇上水泥路,方便了交通,便利了生活。一九五八年兰溪县城至甘溪通了公路。甘溪至芝堰公路生一九五八年开工后停又于一九七一年正式通车,甘溪至朱家的公路于一九七七年通了车。一九六九年清塘畈至清塘何村机耕路开通,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七九年关王殿至双溪口、大坞陈、上金、甘溪至潘村,甘溪至露源通了机耕路,一九八六年东坞自然村造起了新桥,机耕路可直达甘溪。

伏龙桥  位于黄店村伏龙岩附近,即黄店与东店两村的交界处。横跨前溪,长5米,宽3米,青石结构,呈拱状,初建于明正德丁丑年(公元1517年),光绪壬午年(公元1882年)被洪水冲击,梁木石柱荡然无存,是年重修,2012年因洪水冲毁无存。

王家桥  横跨甘溪滩,即黄店与王家两村交界处。原为木结构,用于墩为脚,木板为桥面,长30米,宽0。6米,行走不便,1970年4月,国家和黄店公社合资2万元,新建王家大桥,桥墩为青石,桥面为钢筋水泥结构,全长50米,宽2.4米,可行驶拖拉机,今存。2012年公路桥新建。

幸福桥  横跨前溪,在山后塘村瓦灶旁,1970年建,钢筋水泥结构,资金由国家和黄店公社两级负担,通公路。

孙家桥  1957年建,横跨小溪,距方坝桥50米,国家投资,通公路。

石灰桥  1980年建,横跨前溪,通往三泉村石灰窑的路上,距通乐桥10米,石拱桥墩,资金三泉村负担。

乌村桥  1982年建,横跨前溪,通往白露山。全长50米,宽20米,钢筋水泥结构,国家投资资料费4000元,黄店村担负劳力。

登坡桥  1982年建,横跨前溪,石拱桥,到麻坪坞村路上,资金由徐村担负。

新桥  1985年建,横跨前溪,钢筋水泥结构,资金由国家、原黄店乡政府、山后塘村三级担负,在三联小学到山后塘村路上。

通乐桥  1986年建,钢筋水泥结构,横跨前溪,在范宅村稻杆山脚下,资金由国家、原黄店乡政府、范宅村三级担负。

双狮桥  1986年建,钢筋水泥结构,横跨前溪,在柏树园村旁,是通往何家、三泉村的必径之路,资金由国家、原黄店乡政府、柏树园三级担负。

黄石凉亭  建于清初,在黄店、童家、麻坪坞、都心四个村田地的十字路口,1967年遭风暴摧毁。

乌村凉亭  建造年代不详,在白露山下,1956年毁。

都心岭凉亭  建造年代不详,在黄店到界牌的路上,距金龙水库200米,1960年毁。

桐子园凉亭  建造年代不详,在孙家岗氨水仓库旁,已废。

大路边凉亭  清光绪甲申十年由柏树园村唐永华堂重建,在高贵山下,距甘溪煤矿100米左右,今存。

拥秀凉亭  1936年建,在山后塘到毛堰殿口村的路上,今存。

和善凉亭  1937年由八角井村董文奶建,坐落在洪畈里,1955年遭风摧毁,已废。

下盛畈凉亭  1937年三泉村唐寿康建,木结构,在三泉到厚仁路上,今存。

长连岗凉亭  1943年长连村王正科建,石柱结构,在长连到厚仁路上,今存。

水库凉亭  1945年三泉村王树源建,木结构,在三泉到自叙园村的路上,今存。

金珠岭后凉亭  1967年建,木结构,在张家到厚仁的路上,今存。

张家凉亭  1968年重建,木结构,在张家到徐村的路上,今存。

建国后,道路进行了改修和扩建,村村新建了机耕路,有半数村还通了公路,方便了交通。1958年,黄店到兰溪县城通公路。1971年,甘溪到三联煤矿通公路。1975年,黄店到董店村通机耕路。1977年,黄店到王家村通机耕路。1984年,黄店村街道浇上了水泥路。

澄潭桥:座落在前方地边,岩石拱形结构,横跨前方溪边。长15.7米,宽3.8米。桥面两边用条石砌成石栏杆,栏杆高0.69米,宽0.25米。始建于民国十七年。从下王至前方、上王村的机耕路经过此桥。今存。

慈峰桥:座落在下慈坞村垄口,原为木结构,后改为青石结构,初建于民国十一年。由下慈坞村吴樟根、吴春祥、吴秀春、吴东发、吴桂喜、吴如康等捐资兴建,今存。

起凤桥:座落在芝堰村边,青石结构,初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先后被水冲掉修建四次,1962年修复后,今存完好。

大凹桥:座落在三峰殿口至樟坞村的大凹里,水泥沙石拱型结构。建于1981年,资金由樟坞村负担,通机耕路。

石涧坑桥:座落在樟坞村石涧坑,青石拱形结构。建于民国二十四年,由下王村王锡联独造。现存完整。

上唐桥:座落在上唐村罗畈。水泥青石拱型结构。建于1979年。桥长36米,宽5米,高6米。资金村委会自筹12000元。国家补助5000元。

桐山后金桥:座落在桐山后金罗畈溪滩,水泥青石拱型结构,建于1980年,桥长30米,高4.25米,宽3.6米,国家投资材料费8000元,桐山后金村担负劳力等5443.2元。2013年重建。

前方桥:座落在下王溪滩,水泥青石拱型结构。建于1976年,桥长29.6米,宽3.7米,高5.75米。国家投资材料费8000元。包出技工费。前方、下王两村自筹资金2000余元。

道峰亭:初建于1944年,座落在刺剑岗,由前方村方土昌独资兴建。以后因离村子较近作用不大,被搬迁到原新叶水库之中,后因建造新叶水库及亭中椽树被盗,于1981年由新叶村移建到水库岸旁,现存完整。

顺喜亭:建于民国二十八年,座落在桐山后金表塘岗,由桐山后金村金梦根捐款独建。后经梦根子孙复修,现存完整。

石凹凉亭:建于民国二十九年,座落在建德儒源村的山垄路上,由桐山后金村金梦根独资建造,因久年失修,于1977年拆除。

桃峰亭:建于清初,座落在石柱坞,民国初年由金光彩为首捐资修复,后因亭柱被盗,于1971年拆除。

康坞口凉亭:建于清光绪年间,座落在康坞口。1978年因建芝堰水库被拆。

建兰亭:建于民国二十年。座落在三峰殿口村口。由三峰殿口村和尚僧文标投资建造。是兰溪与建德人来往去的歇客亭,亭中有沈湘渔所作的石柱诗:“南绕桐山通建德,北沿芝水达兰溪;路近三峰何处非名山胜地,地联两邑此间有孝子贤孙”。现存完整。

风子凉亭:建于民国二十年,座落在冯思塘角。由下王村王锡联集资建造,木结构,三间。因年久失修被拆。

新塘边凉亭:建于明万历年间。座落在新塘边,由上唐村钦六六公建造。木结构泯墙,清道光十六年重修。现尚存。

包坞塘下凉亭:建于民国二十二年,座落在包坞塘下,由上唐唐门邓红妹建造,木结构泥墙。因年久失修,现两边泥墙倒塌,整体结构尚存。

且息亭:建于民国二十五年,座落在上唐石四桥头,砖木结构,由上唐唐门胡小妹建造,现存完整。

樟堪凉亭:初建于清光绪年间,座落在芝堰村樟堪,由芝堰村陈科连为首集资兴建。现尚存。

石子凉亭:始建于清初,座落在桃坑坞口,砖石柱结构,解放后曾修复两次。1978年因建芝堰水库被拆。

下阳畈凉亭:建于民国初年,座落在下阳畈,泥木结构,1978年因建芝堰水库被拆。

厦王石柱路:建于民国十六年,位于回龙殿至下王村上头,由厦王村王锡联为首铺柱,解放后被撬。

芝堰长柱路:始建年代不祥,位于芝堰至前方村的路上,全长700米。现存路面平坦完整。

群英桥  位于太平桥东首附近,横跨前溪,即朱家通甘溪公路桥,长25.7米,宽6米,高4.5米,红石水泥结构,下呈拱状,建于1976年,市公路局技款,现在通汽车公路桥,有拦杆。

太平桥  位于太平桥村上首,横跨前溪,长36米,宽3.4米,高5.8米,红坚石结构,呈拱状二拱,每头有18步踏道,建于民国二十八年。

联合桥  位于黄岱桥村边,横前溪百步岩村通往黄岱垄安道,长22.4米,宽3.6米,石头水泥结构,建于1980年12月,国家拨款2200元,民办公助,总投资5000元。

黄岱桥  位于黄岱桥村外首,桥跨黄岱村前溪,长14.5米,宽1米,石条结构,大清光绪二十年道,民国九年修。

青松桥  位于上毛自然村溪下首,长19.8米,宽3.5米,高3.8米,红石水泥结构,一拱一桥,建于1985年春月,国家投资6000元。

常春桥  位于范山头村外首近村边,横溪前,长13米,宽350米,石拱桥,建于1970年冬月,由市工程队建,现在通手扶拖拉机。

新生闸  位于范山头村前溪,东面水闸,上面作桥,四块石条,中间有桥道,下面有闸门。建于1968年春月。

红星桥  位于三石板,邵坞村前溪, 石拱桥,红坚石水泥结构,长18.8米,宽3.6米,高3.7米,建于1970年秋月,国家投资补助4500元,民办公助,市建桥队造。

沧源桥  位于朱家村外首樟村桥头,始建于明代,原是石墩木桥梁,石块平板桥,于1969年,改建水泥结构,长12.5米,宽3.1米,横跨溪通往芝堰的小路要道。

立新桥  始建原名樟村桥,现改为公路桥,长6米,宽6.4米,建于1976年,现通汽车,非机动车辆,由国家投资。

青云桥  位于朱家村南外首高桥,石拱桥,红石结构,长16米,宽3.7米,建于明代,过去通往建德要路,东头有踏步18步,西边头有踏步5步,现在由于年久桥上膝茂盛,行走少,居军图有记载古树、樟、构、柏三棵大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