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黄店村云山书楼文化
(2022-04-17 22:37:25)
标签:
教育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理学文化 |
黄时高,字云山(1435——1520),明弘治庚戌科进士,官至侍御,平生好蓄书,在白露山之佑塘山上创建了云山书院(云山书楼),延请吏部尚书章枫山先生讲学,以教育后代。云山书院,院东侧是云山公墓,院前有一“天池”,整体面积有3000平方米,风景幽静美丽。书院旁边建有一座“摘星楼”,意为凡在此书院读书求学的人均能中举,摘取桂冠。在历史上有名的如黄傅、章拯、陆震、唐龙、唐仁、黄友杰等均为此院学生。
黄傅,字梦弼,号白露山人,人称黄白露(1461~1499),于弘治三年中进士,十二岁任江阴县令,迁贵州道监察御史。他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精究法治,兴利除弊,扶贤良,抑豪强,权贵惮其风,相戒敛避。因病卒于家,年仅39岁,时人无不惋惜。据《龙岩黄氏宗谱》所载,明皇对其父母、妻子均有诰封,《敕封文林郎黄祉诰》,黄祉为黄傅父;《敕赠孺人唐氏诰》,唐氏为黄傅母;《敕进界文林郎江阴县知县黄傅诰》;弘治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敕封孺人程氏诰》,程氏为黄傅妻,同时,《贵州道监察御史黄傅敕》,黄傅于弘治十四年九月十九日金华府道蒙批准于十一月初十日送入乡贤祠。他才华横溢,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著有《白露山遗稿》一部十本。江阴百姓为纪念他,专门建造了“黄傅祠”。
一、黄店云山书楼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佑塘佳地是兰溪市风景秀丽的白露山南麓,人称佑塘山,在黄店镇黄店村上方。明代,村人黄时高在此兴资建立了云山书院,延章枫山、童吕等讲学。在他们的
明弘治进士官至工部郎中,今兰溪市香溪人的童琥也题诗《云山书院》,诗曰:历历层楼护翠峦,阴阴乔木拥危檐。深藏卢老五千卷,满插邺侯三万签。动植已看沾化雨,岁时争肯付游谈。前人垂统后人继,凭仗斯楼作指南。
明朝诗人方太古,字元素,号寒溪,今兰溪市女埠街道人,也作诗《云山书楼》,诗云:云山阁在翠微中,乘兴登临柱瘦筇。一两声泉清滴沥,万千个树缘鬃
正是有白露山这种清幽雅静之地,正是有黄时高这种蓄资兴学之情,正是有章懋等名望之师的循循指教,才有了如章拯、黄傅、陆震等名人乡贤辈出。白露山是孕育一代又一代名人之地,这更增加了白露山的秀美。人们由此更加地热爱白露山,热爱这神秘而有灵性的土地。
二、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明代,理学斐声朝野,章懋文章史学,名著一代,英年致仕,回乡办学,从者如云,董遵、唐龙、陆震、方寒溪等名流学士,皆从其门下,为兰溪培植教育一大批名宦学士,时称"一代祭酒、八婺儒宗"。明中晚期,文人学士如众星灿烂,郑锜、郑本立、方太古、童琥、唐邦佐、徐用检、黄傅、李壁、唐龙、郑国宾、僧吴孺子、赵志臯等云集一代。诗文古学,争妍媲美。城内为名宦贤达表彰功德,刻石立坊达67座,加之乡村牌坊达130余座,今保存完整者,仍有40多处。元明之际,郡儒崛起,书院林立。明《金华诗录》:"婺州藏书独盛于兰溪,胡应麟有'二酉山房',徐介寿'百城楼'与陆瑞家"万书楼,一时角立。"除上述三家外,尚有元柳贯'静轩楼',明黄时高'云山书楼'、方太古'寒溪书屋'"等20多家。
鉴于上,黄傅为明中期金华府著名理学家。是章懋著名的学生,无论是在理学领域还是文学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继承了和发展了金华理学,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在文学领域则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整合利用这一资源,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对凝聚爱国主义精神,必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以民间文化交流和共同的文化渊源为基础,大力宣传兰溪,增强兰溪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感,为全面推进我市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对外交流与合作必将作出应有的贡献。
研究黄店云山书楼文化,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特别是我市自南宋以来的婺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现今兰溪市开展全域旅游、弘扬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明黄时高创办云山书楼为国家培育一代高品质人才,黄傅先生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整合利用这一资源,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对凝聚爱国主义精神,必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以民间文化交流和共同的文化渊源为基础,大力宣传兰溪,增强兰溪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感,为全面推进我市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对外交流与合作必将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