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石传说
在兰溪西乡的诸葛镇长乐村有一座名叫象贤厅的古建筑,它与西邻的滋树堂及望云楼有一弄相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这座规模宏大的古建筑,是金氏嘉会派第二十一世金濂所建,建造时间在明景泰年间。金濂是为纪念祖先金履祥而建造的。金履祥是黄店镇桐山后金村人,长乐村金氏是桐山后金村的后裔。
至于金履祥的事迹,已经成为千古佳话。金履祥生于1232年,死于1303年,字吉父,号次农,自号桐阳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生于南宋末年,少时即饱经世志,学与金华何基、王柏。凡天文、地理、礼乐、田乘、兵谋之书无不通晓。
20岁以后,专事研究理学。理学亦称道学,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吸取老庄、佛、道诸家思想而形成的儒家哲学思想,是宋元明清四朝的官方哲学。继吕祖谦后,金履祥同何基、王柏、许谦一道,坚持和发展“浙东学派”,它是宋代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金履祥是“浙东学派”的中坚。何基曾受业于黄干,而后者是朱熹的嫡传弟子和女婿。“浙东学派”同程朱理学关系密切,但“浙东学派”毕竟受范浚影响甚深,他们提出“居敬以持其志,立志以定其本。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更强调“敬行”,强调实用。比较程朱理学核心理论“存天理,灭人欲”的彻底的唯心主义,无疑是一个创新和进步,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金履祥尤精经史,主张学以致用。南宋晚期,因奸佞当权,金履祥绝意仕进,但仍忧心国事。元兵攻襄樊,上书进牵制捣虚之策。主张用重兵由海道直趋河北,襄樊之危将不战而解。并详叙海运所经远近难易,详实可据,惜朝廷未能采用。后人为了海运之利,曾照此路线图复核,与实际情形咫尺不误,无不佩服。
德佑初年,征为迪功郎、史馆编校,辞不就。宋亡,隐居教学,曾主讲严州钓台书院,金华丽泽书院、兰溪三泉齐芳书院和童乐精舍。后又在兰溪城内小天福山开设仁山书院讲学。晚年,金履祥隐居桐山后金仁山下,著书讲学,教育后进,谆谆不倦。由于他学富五车,博通理学,造诣深邃而思维严密,加之训迪后学,因而四方学子纷至沓来,学者称他为“仁山先生”,与何基、王柏、吕东莱(祖谦)齐名,为浙东学派中坚。元代翰林院待制柳贯,理学名家许谦,都是他的学生,两人均在《元史》列传,后者还和先生一道从祀孔庙。
元大德七年(1303年)卒,丧年72岁,谥文安。著有《尚书表注》、《大学疏义》、《通鉴前编》《濂洛风雅》、《论语集注考证》、《孟子集注考证》、《太极图通书》、《文集四卷》等书,皆有独到见解。明成化二年敕祀郡正学祠,清雍正二年(1734年),金履祥以及吕祖谦、何基、王柏、许谦同时以“大儒”的身份诏从祀曲阜孔庙。中国历代从祀孔庙的“大儒”总共73人,金履祥列东庑第22位。
当时朝廷为了纪念这位理学先贤,便在象贤厅门口用二块长方石和一个八角莲花石盘立了“下马石”,当时凡是文官到此都要下轿,武官到此都要下马。此石至今还留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