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篾制灯笼
(2022-03-30 17:10:08)
标签:
教育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非遗文化 |
永昌篾制灯笼
旧时没有电灯、煤气灯、煤油灯,灯笼作照明用。随着社会的进步,老百姓不再用蜡烛灯笼作照明工具。现在购买、定制灯笼的已寥寥无几,只是过大年时或办婚丧事时用到。灯笼上号上本氏族堂号、姓氏等。如“崇德堂”“聚睦堂”“文焕堂”等,出于一种怀旧怀古的心态,也是对祖宗的一种缅怀。灯笼主要用于寺庙、厅堂(如诸葛八卦村大公堂)等。
灯笼各地均有制作,兰溪以永昌桥东孙氏较为著名。其具体工艺流程为:
1.制灯罩(灯笼壳)。用竹篾劈成细丝,编织灯罩(编织时有用双株篾和单株篾的)。
2.修剪。编织好的罩必须修剪平整、圆滑。
3.灯罩糊上棉纸(或绷上丝绸)。
4.写字、作画、装饰。糊好的灯罩上用水彩颜料作画,一般是花鸟图,也有山水画、人物图。定制灯笼按需方要求写字,如氏族堂号、商店堂号等。灯罩上下口画上花边。
5.油漆灯罩。
6.制作灯笼底座。底座一般置一块与灯罩相匹配的圆木板,圆木板比罩底口稍大,园板中间安一条长短适中、与所用蜡烛大小相适宜的铁针(插蜡烛用)。
7.制作灯笼提手。灯笼提手安在灯笼底座的圆木板上,常用钢丝制作,以圆木板上蜡烛插针为圆心,以灯笼底口半径作一圆,此圆内接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为安装灯提手钢丝的落脚点。灯笼提手长短视灯罩俄高低而定,可用竹条、木条做成。
8.制作灯杖(提擎灯笼的手棒),灯杖用毛竹条制作。
篾制灯笼就是以竹丝编织成风罩的灯笼。
主要材料:竹、木板、棉纸、丝绸、麦粉、画笔、颜料(现用广告颜料)、油漆(用青油、桐油、石灰、山上山栀混合煎熬而成)、细钢丝、铁针。
工具:篾刀、锯子、钻子、钳子、圆规、糊刷、漆刷、画笔、毛笔等。
灯笼的规格有大堂灯(大油元),中堂灯(中油元),小堂灯(小油元),小花灯等。直径13—40厘米,高14—60厘米不等。
永昌篾制灯笼技艺由浙江萧山传入。1933年萧山闻堰孙氏迁居永昌,传承人叔祖有一手制作篾制灯笼的好技艺,其叔祖特将此技艺传给了孙志成之父孙桂芳。1961年,传承人孙志成初中毕业,其父手把手教会孙志成篾制灯笼制作技艺,使这民间工艺得以传承。
孙志成所做灯笼的品种有:结婚龙凤灯,寺庙开光堂灯,春节民用堂名灯以及大年红、元宵龙头灯、龙尾灯、国庆灯、狮子灯、儿童小花灯、天堂灯、拔道灯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