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山民族小学

(2022-03-17 03:23:13)
标签:

教育

历史

旅游

文化

分类: 乡土文化

圣山民族小学

圣山民族小学位于兰溪水亭畲族乡东南部,珠带式集镇南侧。距市区约20公里,离水亭约5公里。她的前身是珠带式小学,办学历史悠久。远在大清光绪年间开办私塾,历经百年。光绪年间,村人徐金奎兴义举私塾(称徐金奎私塾)。至民国初期,随着乡村私塾纷纷改称学堂之风,又有村人徐金葵、徐鼎炎、朱烈光、胡宝康等人发起,于一九一四年(民国二年)创办珠带式新民小学,校址设在村南水口殿,招收初级班学生。抗战前期,乡村实行保甲制,新民小学也随之改称为水亭乡十八国民学校(简称十八校)。解放后,珠带式学校被兰溪县文教局统一更名为兰溪珠带式小学。随着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一九五八年学校扩招高小班学生,学校成为完全小学。并将校舍从水口殿扩展到村蜂场。一九六八年,农村“学校贫管组”进驻学校,开始对学校实行领导,珠带式小学又曾一度被更名为“珠带式五.七学校”,并增设初中班,由贫管组出面将在外地任教的本乡教师间接接回本乡学校任教。一九七一年,生塘胡“五.七学校”初中班并入珠带式,而后建立兰溪县圣山公社初中,下设珠带式小学(统一班子)。至一九七二年八月圣山公社初中迁址丁家村,珠带式小学仍恢复完全小学。同时在村后山新建校舍,并迁址。由于公社初中校舍紧缺,且考虑方便入学,于1975--1977年,1985年均附设初中一年的班。一九八二年根据教育改革之需,乡政府所在地小学均改建成乡中心小学,兰溪县圣山乡中心小学,因此而得名。一九八六年圣山畲族乡建立,学校又更名为兰溪市圣山畲族乡中心小学。后由于教育体制改革之需,将临近的上江小学、白岳桥小学、施家小学、荷龙里小学并入,扩大了办学规模。并于一九八九年在村东郊选取新址建立校园(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一九九二年,我市实行区乡镇的“撤、扩、并”,圣山畲族乡并入水亭乡,并建立水亭畲族乡。圣山畲族乡中心小学也随之改变成水亭畲族乡圣山辅导完小。圣山辅导完小建立八年来,到2000年学校新征用地6000多平方米,建造了一座建筑面积1036平方米的教学楼,并于下半年将圣山范围内的丁家小学、横塘小学、上朱小学、柳塘章小学、生塘胡小学并入该校。2001年度经兰溪市教育与体育委员会易名为兰溪市水亭畲族乡圣山民族小学,成为市唯一的一所民族小学(下设教学点1个)。生源覆盖原圣山乡17个行政村,其中有5个少数民族村。学校占地面积9361.2平方米,目前有14个教学班,学生608人,教职工32人。90%以上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该校就读。学校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并以畲乡风情文化为校园特色,根据畲族民族特点提出“质量立校”为学校发展的根基,“科研兴校”为学校腾飞的动力,“素质强校”为办好民族学校的保证的办学指导思想。

多年来,学校相继承担了省课题《民族与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一项,市各级课题多项。学校被评为“金华市先进学校”,并多次获得“兰溪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兰溪市行为规范达标学校”等荣誉称号。

圣山民族小学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师德优良、勇于奉献、业务精湛、业绩卓越的教师集体队伍。近年来,学校有三位教师获得浙江省春蚕奖,多位教师获得“县市级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辅导员”、“优秀导读员”等荣誉称号。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发表有113人次。多位学生在省地级市、县市级竞赛中获奖。姜翔同学获全国第13届信息学奥林匹克(金华赛区)三等奖,并与蓝瑶遥同学同获金华市网络征文一等奖。学生作品多次在省市报刊上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