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古城商埠水文化之解读
(2022-03-17 03:21:12)
标签:
教育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风情雅韵 |
兰溪古城风貌首先在于其山水,即整个城市所处的山峦起伏,两山对峙(大云山、横山)的宏观地形条件,以及三江交会(衢江、金华江、兰江)、两洲中立(中洲、外纡洲)的壮观水景资源,经过历代的发展,依山就水,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格局和丰富多姿的城市空间和景观。山决定了势,作为城市的背景存在;水构成了态,是城市一度的生活舞台。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兰溪的山水名胜,不知倾倒了多少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迁客骚人。唐朝戴叔伦的“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杜牧的“越嶂远分丁字水,腊梅迟开二月花”,宋朝杨万里的“水鸟避人飞不彻,看他没去看他浮”,元朝萨都刺的“越舟一叶兰江上,载得金华一半秋”,清代赵锡礼的“江流燕尾分将合,山扫蛾眉断复连”,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红叶清溪水急流,兰江风物最宜秋”等,都堪称千古绝唱。
距市区8公里的六洞山风景区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为石灰岩溶洞,山有涌雪、紫霞、白云、呵呵、无底、漏斗六洞,洞如其名,各有特色。涌雪洞内有长达千余米的全国最大的“地下长河”,水旱二界,钟乳石千姿百态,鬼斧神功,瑰丽奇特,为江南一绝。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来此探奇觅胜。山巅有古刹栖真寺,寺内藏经楼,曾珍藏我国佛教经典《北藏》6367卷。位于市西北15公里的白露山风景区是一处历史名人和自然景观相映的游览胜地。有“两门飞瀑”、“玉带环抱”、“驼峰日落”等十景。山上有北宋时期建的白露寺,金碧辉煌,规模宏大。寺内有拒秦桧诬害岳飞而弃官陷居白露山脚下的宋大理寺少卿周三畏墓。山之东有乘仙庙,庙内供奉因“甘露事变”蒙难的唐宰相舒元舆之像。山之南麓有宋左丞相兼枢密使范仲墓 。位于兰江西岸的兰阴山风景区与市区隔水相峙,山巅有兰荫寺,寺前有摩崖石刻“兰荫深处”四字。城北还有将军岩、黄大涧等自然风景区。
兰溪的建筑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它属于皖南建筑文化圈的一部分,却又因地理、历史、人文因素而具备当地特色。如建筑类型多而丰富,大木作严谨而小木作华美,民居内部开敞,多三开间大厅以及楼上厅,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装饰富伦理道德观念和审美情感的寄托,等等,呈现出皖南建筑文化圈边缘地区的变异特性。民居以木结构一至两层为主,典型的平面单元为“三间二过厢一天井”,建筑精美华丽的室内雕刻,立面灰瓦白墙和高出屋面的封火山墙,形成了兰溪民居的建筑风格。
兰溪优美的景色历来也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雅士他们为兰溪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成为兰溪今天的重要的文化遗产。
兰溪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兰溪的民间艺术、民间文娱活动、传统手工艺品和传统饮食文化。
兰溪的地方戏剧主要有婺剧,越剧,昆剧,三合班和木偶戏。婺剧——流行于金华,衢州两市各县的地方戏,包括徽戏、乱弹、高腔、昆腔、滩簧、时调等六大声腔。越剧——三十年代进入兰溪,称“的笃班”或“绍兴文戏”,因通俗易懂,多为家庭题材,而为家庭妇女喜爱,逐渐流行,四十年代初,圣山乡村民族程徐乐舞台,为兰溪自建越剧戏班之始。昆剧——明末就流行于兰溪,清乾隆年间金家村有昆曲坐唱班,后登台演出。咸丰年间该由12-13岁的青少年组成,颇有名。以后时辍时续,至今尚存。三合班——为高腔、昆腔、乱弹三种声腔合为一班的称谓。较早的包品玉班,于30年代后期解散。其后有黄店镇樟乌村的集庆三合班,建国后改为业余剧团。木偶戏——分为布袋木偶,提线木偶两种。布袋木偶的代表剧有《法海学法》,《八戒招亲》等,提线木偶的代表剧目有《龙凤钗》,《赠宝珠》等。
兰溪传统的民间文娱活动有:灯会、断头龙、衢州龙、走马灯、小脚灯、舞狮、大头哑剧,民间舞蹈等。灯会——灯会活动历史悠久。旧时多于元宵节举行,称元宵灯。清同治二年正月,太平军退出兰溪,元宵灯未及时举行,于清明补行灯会,从此改为清明灯。清明灯的巡行顺序是:孔雀、牡丹等花灯先行,其后为高跷、绳控狮子、秋千、台阁、落地狮子,最后为龙灯,长达数里。断头龙——水亭乡的布龙,因头与身子分离而得名。舞动时翻滚灵活,似仍然相连。衢州龙——寓居游埠的衢州人所制。略似板凳龙,扎有十二生肖与人物,一安机括,能做各种动作。走马灯——用竹篾作架蒙布为马。分两段,缚于儿童腰身前后,男女两队,载歌载舞。小脚灯——10岁上下儿童14人组成表演。4人擎彩灯,4人乘彩车,4人打花鼓,2人数板,配以乐器。舞狮——舞狮有两种,一种为落地狮子,一种为绳控狮子。台阁——特制的小台上扎铁架,儿童装扮成传统戏剧中的场面,4人扛台行走,故又称抬阁。大头哑剧——清代由金华传入。演员4人扮演大和尚、小和尚、老奴、柳小姐。均戴大头,有舞蹈而无说唱。民间舞蹈——畲族舞:畲族特有,一种祀神舞,10余人组成。另外还有翻九楼和斗牛等民间娱乐活动,但其后逐渐衰废。
兰溪的传统手工艺品有编织品、剪纸、刺绣、雕刻、粮食砌等五种。编织分为草编,花边,麦杆编,织带等。草编以茅草、笋壳、玉米衣为原料,染色后编织成各种日常工艺品,品种亦多,有垫类、套类、盒类、篓类、篮类,玩具与拖鞋。花边为新兴手工艺。制作者多为城镇妇女,用金属针穿引纱线,编织花卉、翎毛、动物等各种图案,有多种用途。麦杆编织凉帽、团扇,历史悠久,农村及为普遍。织带为民间传统工艺。用蓝白棉纱线为经纬织成。民间盛行剪纸,图案种类甚多,有五福盘寿、老寿星、万年青、麒麟送子、鱼跃龙门等,文字有百年好和、白头偕老、吉祥如意、一本万利等。刺绣在兰溪也历史悠久,清末有十字绣,其后盛行用五色丝线,按图案刺绣。雕刻主要为木雕。分浮雕、透雕两种。浮雕多用于家具,以花鸟为图案。透雕多用于房屋建筑物,所雕人物、花鸟、禽兽立体镂空,有的极精致。现仍有木雕艺人。兰溪现存石牌坊多处,在雕刻艺术上都有一定的价值。石雕艺人已甚稀少。粮食砌始于乾隆年间。以女埠街道金家村、黄店镇芝堰村最著名。
兰溪的传统饮食产品中有代表性的有火腿、蜜枣、罐头、茶叶、香肠、再制蛋等。其中尤以金华火腿、金丝琥珀蜜枣、老同泰酱油等声誉较高。金华火腿为兰溪市的传统名产。以色、香、味、形俱佳闻名中外。金丝琥珀蜜枣也是兰溪市的传统名产,选本地所产的优质粒大青枣,枣身用刀细切丝缕,用白糖熬煎而成。因色如琥珀,通体密布金丝,甘甜爽口而得名。最佳者去核,以玫瑰香料为馅。兰溪的米酒早在南宋时就已扬名于杭嘉湖一带,此酒又名无灰酒,出长乐区,愈沉愈佳,味比绍兴就更佳。兰溪特色的风味小吃有鸡子果、酥饼、水亭千张、汤包,冬米糖等。兰溪传统名菜有鲥鱼,神仙墩鸡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