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迹
南浙名宗
在宗祠“叙伦堂”后方的中厅上方,原本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南浙名宗”四个大字,此匾至今遗存。据考证,此四字来历主要跟蒋氏的渊源有关。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第三个儿子姬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
约公元前617年,蒋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为蒋氏。严格来说,蒋氏后裔均为“皇族”,是后稷之裔。
二则蒋氏历代人才辈出。上蒋村蒋氏为史称“九侯世家”的函亭侯蒋澄的后裔,与有唐吏部侍郎后被封为武烈侯的蒋环、北宋进士蒋之奇、民国总统蒋介石、人民诗人艾青(原名蒋海澄)等都是同祖同宗。
三则,蒋氏宗祠又称蒋环公祠,供奉的是武烈侯的蒋环,并有皇帝圣旨规定文武百官路过上蒋村时,必须“文官下轿,武官落马”。
眠牛伴溪
据光绪年间的宗谱记载,在村外东头、古木林边,有一座山形似眠牛,叫眠牛山。它牛身隆起,头往下探至柽溪边,牛尾则甩至水口边,形成眠牛伴溪一景。
相传,太上老君骑着仙牛到东海龙王家坐客,路过此地。仙牛发现这里青山绵延,动了凡心。一天,乘太上老君在东海龙王处游兴正浓,就偷偷腾云驾雾来到这里,化成一个翩翩少年,不久与上蒋村的一名美丽的村姑结为夫妻。从此,仙牛与村姑男耕女织,生活美满。天上一天,人间一年,但好景不长,太上老君准备回天庭时,发现仙牛不知去向,就腾云一路寻找,终于在上蒋村找到仙牛。
但仙牛已相妻生子,不肯离去。无奈之下,太上老君只能禀奏玉帝,将仙牛化成一座隆起的青山,永远守护着村姑和他们的子孙后代。有诗为证,“魏魏青山依村边,一似青牛傍溪眠;任使挥鞭终不去,桑田因彼永安闲”。
又说,眠牛山是大禹治水留下的遗存。
眠犬守门
在与东阳林甘交界处,有一座山叫眠犬山。它的头探向去东阳的大路,尾巴则紧挨着路边,似乎一旦有风吹山动,就会起而狂吠,甚至攻击,守护着上蒋东去的大门。
相传,跟眠牛山一样,它也是大禹治水留下的遗存。在大禹陵,也有同样的两座山。
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牛和犬两只动物,一直忠心耿耿地追随着大禹。大禹死后,它们就化成了眠牛山、眠犬山永护着他。
另一传说则跟下蒋村有关。据考证在眠犬山边,曾有一个村庄叫下蒋村。这个村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所养的狗均凶残无比,见人就咬。为此,有人偷偷报至官府,官府派人调查后,认为此地是一块凶地,与眠犬山有关,要求下蒋村的人全部搬迁,并将所有的狗都杀害(一说,官府将下蒋村连人带狗全部杀害)。同时,在眠犬山的“狗尾巴”之处建了一座庙,以镇邪气。如今,这座庙已重建,为上蒋村的家庙。
笔架山与贵人山
南宋末年,先祖千一公从横城迁居此地前,曾到此地考察。除了眠犬山、眠牛山之外,这里还有几座山的形状也让他惊喜不己。这几座分别叫笔架山和贵人山。
一座笔架山坐落在眠犬山的斜对面,与眠牛山相邻;一座则在村西口。相传,笔架山是预兆着文曲星初降的宝地,文曲星将自己的笔架遗落在此的。
文曲星是星宿名之一。在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往往被称作文曲星下凡。民间认为民间出现过的文曲星包括比干、范仲淹、包拯、文天祥、许仙的儿子许仕林等。
贵人山也有两座,一座叫“贵人骑马”,一座叫“贵人捧印”。先祖看到这两座贵人山,会不会就联想到子孙后代能得到“贵人”的相帮?改革开放后,上蒋村村民的经济有所发展,是不是也跟“贵人”指路和相帮有关?
青头尖仙宫
在上蒋村东北边,有座最高峰叫“青头尖”。在峰顶内,曾经建立着一座尼姑庵,叫“仙宫”。对此,民国二年《重修宗祠记》中有“共推仙宫之游”之语,在峰顶至今还能找到“仙宫”留下的瓦砾、地基。
在“仙宫”边,还有一片高山湿地,长年清泉不断。站在“仙宫”之地,抬头望东南,还能看到一座仰面朝天、端庄秀丽的神女峰、神龟等景致。
“仙宫”内供奉着何方神圣,已无从考,有村民说那里曾供奉着董永和仙女,因为离青头尖不远的董坑村就是董永后裔居住地,至今还保留着董永的遗像。
在青头尖边、从董坑至上蒋有一条岭叫董岭,是永康到仙居甚至出海的古驿道之一,一直是驴友探秘的好去处。
在董岭方圆5公里的范围,除神女峰等景致外,还留存着其他与仙女等相关的遗迹。
如仙女照镜。它坐落在离董岭四公里左右的箬步岭口。目前,新永磐线正在建设中,线路刚好穿遗址而过,低头就能看到一口圆形的水塘,就是“仙女”每天要梳妆用的镜子了。
相传,七仙女被迫离开董永后,思念心切,常跑到这里梳妆。久而久之,七仙女变成一座高数百米的青山,而镜子则遗落在山间,变成一口圆形的水塘。这个塘终年不干,像盛着一滩相思的泪水,源源不断的。
革命烈士墓
在村口的古木林中,坐落着一座革命烈士合墓,安葬着两位烈士蒋士骥和蒋银昌。
蒋士骥,1928年农历八月出生于上蒋,抗日后期毕业于永康简师,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6年参加革命。由中共永康工委组织委员李立奇同志安排蒋士骥在前黄村校教师。
10月间由党组织决定,蒋士骥与“中共金华地区特派员”应飞等人会合后,当年冬转战兰溪、建德一带,开展游击武装斗争。在部队发展壮大过程中,他先后担任文化教育,组织经济等工作。
1948年3月托人从上海购回药品,他单独一人前往取药时,不幸被捕。蒋士骥出狱回家第2天就回六支队,被安排在东区办事处工作。1949年5月8日永康解放,同月24日永康县人民政府成立,蒋士骥被任命为方岩区区长。6月不幸被土匪杀害在桐坑,时年22岁。后被民政部追任为革命烈士。
蒋银昌,1931年出生于上蒋。1949年参加革命。浙东六支队七大队柏岩武工队任粮经工作,解放后任董岭乡乡长。1950年2月在一次战斗中牺牲。时年20
岁。后被民政部追任为革命烈士。
革命老区遗迹
在上蒋村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能闻到革命留存的气息。特别在后山脚、早田头等地的土屋内,一直是应飞部队的据点,因为这些地方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可防可攻。像施浩的老屋二楼窗户,考虑到打枪,不得不将栅格折断了一截。
上蒋村民投身革命的时间比较早。上世纪三十年代,村里就有几位青年考入锦堂师范和湘湖师范等名校就读。他们毕业后,一边教书,一边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其中有蒋士骥,蒋银昌两位为革命事业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解放战争时期,“六支队”等革命队伍常来往于此进行革命活动。1945年至1949年,跟随应飞等部队,参加地下革命就有30余人:蒋士骥、蒋银昌、蒋荣桂、蒋荣华、蒋朝阳、蒋茂金、蒋文秀、蒋金章、施若风、胡玉琨、施文表、蒋长生、蒋懿德、蒋修威、蒋坞龙、蒋国森、蒋其昌、马天才、蒋章松、蒋章秋、蒋金福等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