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寒溪神交范香溪

(2022-03-13 21:15:29)
标签:

教育

历史

旅游

文化

分类: 旅游景观

方寒溪神交范香溪  

                    陈星

    范浚(11021150),宋代道学家,被誉为“婺学之开宗,浙学之托始”,字茂明,兰溪香溪镇人,故世称香溪先生。方太古(14711547),字元素,一字质夫,明代著名诗人,晚年居兰溪女埠女儿滩上,故自号寒溪子。范浚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壬午,方太古生于明宪宗成化七年辛卯,二者相距269年,况且范浚喜静,治道学,当时同郡的陈岩肖拜访他,见其危坐一室,尘埃栖户牖而凝几席,败帷故器人所不堪,而先生貌充体胖,神宇泰然。而方太古则好动,放浪不羁,不汲汲于章句之学,年三十以后游三吳、闽、粤、湖广,足迹半天下,而性喜洁,著古人衣冠,手执蒲扇谈论,挥麈洒墨,慷慨激昂,人称方半仙。两人年岁相隔久远,志趣不尽相同,为什么说他们“神交"呢?

    神交,是指精神上的髙度重合,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价值观的髙度统一。近阅方太古《七律.白泉》一诗,方知古人云“神交千载之上”,岂虚言哉!

    白泉,为范浚所居住所旁一小泉流,在香溪镇。《范浚集》中有《白泉记》一篇,其略曰:“距吾庐南不能五十步,有泉激激出石窦间,色乳味饴,与他泉不类。因坎窦下鍾其源,以供家奴旦暮斟挹,且灑溢流而渠之,与里人同其甘。邻曲来汲,日数百器,泉之储洩常自如。虽岁甚旱,焦川枯壑,而泉不知也。渠之汎滟而走下者,与南涧合流而西,乱于香溪,汩汩穷昼夜,吾知其不至海不已也。”大意是说范浚家的南面不到五十步的石隙中有泉水,乳白色而甘甜,范浚加以疏导并建渠道引之,自家及乡邻每日来汲取的有几百罐或桶,而泉水虽大旱不涸,不舍昼夜,汇入香溪,不至海不休。文章末段云:“夫泉之甘而利人也,类有德;其不涸也,类有本;其趋涧溪而期于海也,类有志。人之育德有本,能日进而期于道,则其渊深闳大也必矣。吾于泉有感,于是乎记。”这一段议论,原是古代文人“主题先行,文以载道”的积习,不足为奇

,但范浚这里提出三条值得注意:一是君子要有德;二是要有本;三是要有志。而德之大者是利人,类似后世说的“为人民服务”。如果说有什么“范浚思想”的话,那么这三条应该是范浚思想的精粹吧。

    近三百年岁月流逝,到方太古时代,范浚故居已荡然无存,但白泉还在(现在白泉已堙塞,建议香溪镇寻找一下,加以疏浚,恢复这一名胜古迹)。方太古读了《白泉记》,想必也亲自去探览了白泉,于是写下这首《白泉》诗,诗云:

        落日穿云万丈长,玉虹施彩发天光。

        源源有本固不绝,浩浩无穷那可量?

        气吐九霄凌沆瀣,神通四渎接扶桑。

        顾予一勺寒溪水,盥尔方员壶峤尝。

    按此诗首联起句便自不凡,落日穿云,霞光万丈,玉虹施彩,天光焕发,气象是何等恢宏!颔联则承范浚“其不涸也,类有本”之句而来,水有源而木有本,浩浩无穷,人生处世立德,做学问,修道利人,不当如此吗?颈联云“气吐九霄凌沆瀣,神通四渎接扶桑”,沆瀣,原指夜间水汽;四渎,古时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河;扶桑,《山海经》云:“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唐代及以后一般代指日本,如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扶桑已在渺茫中,况复扶桑东复东”。鲁迅《送增田君归国》:“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方太古诗中则用来泛指东洋大海,诗意承范浚“乱入香溪,汩汨穷昼夜,吾知其不至海不已也”之句而来。那么“气吐九霄”之气作何解释呢?显然这气是孟子讲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文天祥《正气歌》云:“天地有正气,沛乎塞苍冥”,这气直上九霄,凌压一切夜气,邪气,屑琐之气。方太古此诗首、颔、颈三联,把本来名不见经传的白泉拔高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髙度,这哪里是赞颂白泉,分明是借泉喻人,用来赞颂范浚的学问、人品与道德啊!两人时代有先后,但在淡泊名利,立德利人方面是高度一致的,所以能神交千载呢。

    那么方太古此诗前三联已如一位歌唱家把高音唱到了极致,如一缕絲绳抛到了九霄云外,且看他如何收尾?髙手过招自是不同,方太古尾联写道:“顾予一勺寒溪水,盥尔方员壶峤尝”。意思是说:回头看看我的一勺寒溪之水,也可以舀给方壶、员峤那些海上神山中的神仙饮用。方壶、员峤,见《列子.汤问》,是传说中的海上五座神山中的二座,这里泛指海上神仙(诗中写方员壶峤,疑传写有讹误,待考)。这样的结尾,真正是大师手笔,不同凡响。

    众所周知,方太古高才卓识,特立独行,自视甚高,飘飘然超然八极之表,名闻天下,当时名士思一仰望风采,如同寻访十洲三岛的神仙那样不容易。方太古在极力赞颂范香溪的同时,当然不肯自低身份,寒溪与白泉比肩並美,不分高下,也可谓题中应有之义。

    方太古先生作《白泉》诗五百年后,吾能揭示先生心曲,先生有知,亦当视吾为知己乎?一笑。

          岁次辛丑白露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