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兰溪市香溪清廉思想官文案

(2022-03-13 21:04:17)
标签:

教育

历史

旅游

文化

分类: 理学文化

 

 

 

 

 

 

 

 

 

 

 

 

 

 

 

 

 

目录

前言

一、 范浚是谁

前言

1. 人物简介

1 人物介绍

2 力辞不赴任

3 忧国忧民

4 茅草屋授学

2. 范氏家族

1 范氏家族

2)范氏教育

3. 范浚著作

《心箴》

二、 清廉思想

前言

1. 养心寡欲

2. 诚与不欺

3. 忠信俭德

5. 人物影响

三、 思想引领

前言

 

 

 

 

 

 

 

 

 

 

前言

婺学宋朝著名理学家范浚所开宗,学旨以孔孟儒家思想为主导,是婺州地区具有特色的儒学,也是宋、元、明、清文化思想之主脉。“能得轲之传者,非先生莫克当也”之雅称。

然范浚虽不仕,实非无意于当世者。其讲究存心养性,追求文道合一、经史并重,提倡笃学明德  经世致用等学术,饱含了大量的清廉思想。

近年来,香溪镇不断探索传统文化范浚的清廉思想正在香溪振兴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且也正在被香溪人所传承。让我们走进范浚清廉思想馆,了解他笃志求道的一生,感受他的清廉思想。

 

一、 范浚是谁

前言

范浚,是两宋之交一位独特的儒者明代王袆称赞其学术“自成一家之言”。他为世人留下了二十二卷《香溪集》,朱熹取其《心箴》入《孟子集注》,他的理学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尊为婺学之开宗,浙学托始”。

1. 人物简介

(1) 人物介绍

范浚(1102-1150),字茂明,婺州(今金华)兰溪香溪镇人,世称“香溪先生”。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家学渊源。范浚从小天资聪颖,他的一生主要活动于社会、民族矛盾激化的两宋之际。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范浚对此深有感触,立志探索治国安民之道。一生隐身讲学,并无独立师承,他在心学和经史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范浚的《心箴》被朱熹选入《孟子集注》,乾隆十九年(1754)浙江学使雷鋐将范浚誉为“婺学开宗”。范浚在隐世的同时,也忧国忧民,著有《进策》二十五篇,所列均针对当时国家弊病。

兰溪市香溪清廉思想官文案 

范浚形象

(2) 力辞不赴任

绍兴二年(1132),富直柔(北宋名相富弼之孙)曾举范浚贤良方正,范浚谢绝。此后,朝廷也曾屡屡相召,但范浚不满朝纲混乱,朝廷对人民苛刻盘剥,因此选择笃学探道,力辞不赴。

表现形式:手绘插画

兰溪市香溪清廉思想官文案 

官员形象参考

(3) 忧国忧民

范浚虽一生未仕,却始终怀抱“忠义”二字,时刻关注国事民生。绍兴七年(1137年),宋高宗决定亲自上阵征战,这让范浚异常激动。于是他撰写了《进策》二十五篇,所论十分广泛,涉及了谋策、用人、改制、增钱、除盗等问题,全面分析了南宋初期的政治、军事形势,为宋高宗应对内忧外患提供了一系列治国对策。

兰溪市香溪清廉思想官文案 

表现形式:插画表现范浚写《进策》场景

(4) 茅草屋授学

因时事变故,中年后的范浚(以绍兴十一年(1141)为界)侧重于修身养性,探究道学性理,隐居家乡开办香溪书院,专心于教育,传播理学思想,各地慕名而来的学子有数百人。

表现形式:插画

2. 范氏家族

(1) 范氏家族

范氏祖籍山西高平。香溪范氏先祖范履冰,唐高宗时任丞相,世居河南开封;唐五代时,范氏南宅一支为避乱,由河南迁至福建定居;北宋初,范怀由福建迁居兰溪城南之坞口,后范浚曾祖范大录由坞口迁徙香溪定居。香溪范氏的崛起,从范大录这一代奠基。

范浚的祖父范锷、父亲范筠先后被封上柱国。筠生十子,范浚排行第八,除范浚外,其余九人全部做官,传为“一门双柱国,十子九登科”佳话。

表现形式:范氏家族迁居绘制时间轴和地图。

2)范氏教育

香溪范氏注重家族后代的培养与教育,提升家族文化竞争力。范氏家族还注重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文化互动,形成一种和谐共进的家族文化场。范氏家族还通过婚姻、师友等关系,不断接触外界英才,为家族补充新鲜的文化能量。

表现形式:插画

 

3. 范浚著作

范浚著有《香溪集》二十二卷,被收入《四库全书》。朱熹取《心箴》全文收入《孟子集著》。本馆摘录《香溪集》中部分名言进行展示。

《心箴》

茫茫堪舆,俯仰无垠。人于其间,眇然有身。是身之微,太仓稊米。参为三才,曰惟心耳往古来今,孰无此心心为形役,乃禽乃兽。口耳目,手足动静抵隙,为厥心病。一心之微,众欲攻之。其与存者,呜呼几希。君子存诚,克念克敬天君泰然,百体从令。

 

偶作二首 其一

晏食聊当肉,缓步聊当车。身闲贵莫比,心足富有馀。

时饮一杯酒,历观千载书。正尔良独难,亦复将何须。

 

偶作二首 其二

飞花拂帘幌,亦有关篱墙。随风各偶尔,何足较短长。

富贵真传舍,易人岂其常。寄语穷巷士,少安无自伤。

 

冬日行兰溪道中六言二首 其一

云顽欲雪不雪,梅冻将花未花。

荒草狭蹊山路,断桥流水人家。

《春望》

长日凭高目,伤春望远心。边方杀气在,天北惨沈阴!

 

《上潘大着书》(《香溪集·卷十九》)

君子有所谓忧国爱民之心,未尝一日忘之也。有言于君,不恤其用不用也。用固君子之愿也,如不用,特于言弗克伸耳。其于有过爱民之心亦何损哉?

 

《太甲三篇论》

“俭于听可以养虚,俭于视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气,凡俭而守约,皆可以悠久而无穷”。

 

《房杜不言功论》

“君子有心于济世,无心于立功,功非君子之所当论也”。

 

二、 清廉思想

 

前言

一心之微,众欲攻之其与存者,呜呼几希。君子存诚,克念克敬。”从范浚的著作中可以看出,范浚认为小小的一颗心,会受到身边众多的欲望攻击,君子应该恪守诚敬。范浚主张养心寡欲,戒自欺,倡慎独。

范浚的学术思想不仅是浙中婺学的先声,也是南宋乃至明清浙东学派的先导,对后人起到了深远影响。

1. 养心寡欲

“参为三才,曰惟心耳。往古来今,孰无是心;心为形役,乃兽乃禽。惟口耳目,手足动静;投间抵隙,为厥心病。”

范浚认为,人之所以能与天地并列为“三才”之一,就是因为人有一颗灵慧的心。但是人的心不能被利益、欲望所驱使,如若被利欲熏心的话,就与禽兽没有区别了。因此正人君子应当恪守诚信,有敬畏之心,减少利欲,不做亏心事,不被外物所奴役。

2. 诚与不欺  

君子存诚,克念克敬。”范浚认为,对思想和念头的控制十分重要,君子应该以诚心待人接物,每一个念头都要诚实不欺。

3. 忠信俭德

范浚在《太甲三篇论》(《香溪集·卷十》)中说:“言忠信则得道,不忠信则失道……苟能守约,而心不恣纵,是俭德也。”范浚提出君子应该讲忠信,守俭德。

4. 保持本心

舜跖图

———舜—— 罔念—— 

——

———跖—— 克念—— 

在范浚的《舜跖图》中,他阐述了对于人的欲望要进行克制,只有进行克制、内省,不随意放任,也能成为舜一样的圣人;但是,一个人如果处处以利益为先,放任自己内心欲望,那他就是一个“跖”。舜与跖的区别就在善与利的一念之差。充满善心的舜如果有罔念就会成为狂人,利欲熏心的跖如果一克念也能成为圣人。

 

5. 人物影响

范浚的心性之学,提倡经史并重,力主道德心性、制度事功之融合。他的理学思想对金华乃至浙江理学的影响久远, 在宋、元、明、清年间名重于世,而且流传甚广。今天,范浚思想还在被传承与引用。

南宋朱熹:朱熹撰写《孟子集注》时,在注解《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一语时,将《心箴》原文一字不落地录入《孟子集注》,《心箴》之“心学”对朱熹性理学的最终形成影响不少。

南宋吕祖谦:“经济之才,宏博之学。识见之高,制行之确。诚一代伟人,乃万夫之先觉。” 

元朝金履祥:“浙东学派同程朱理学关系密切,但‘浙东学派’毕竟受范浚影响甚深。”又题词云:“忠贤名世,道统流芳。” 

章懋:“吾乡圣贤之学,前此未之闻也,而浚其源者,自先生始。继而后有东莱兄弟丽泽之讲授,又其后何、王、金、许遂相继以得考亭之说。道学之传,于是为盛。非先生之功而为谁功认为范浚的道学影响深远。

嘉靖皇帝朱厚熜:“范氏之作《心箴》,虽是常言,西山真氏特録于《大学衍义》之中,以献时君。宋君虽未能体察,而为后世告,其致意也深,其用功也至。是予所嘉慕而味念之。”

朱厚熜以宋理宗未能体察《心箴》而惋惜,深感自己能读到《心箴》而有幸,于是御注《心箴》颁布天下学宫。

清朝浙江督学雷鋐:乾隆十九年,在明嘉靖敕建的征士范香溪专祠重修,雷鋐敬题“婺学开宗”四字额于祠。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12月)《中国传统士人耻观与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中提到:

“士人阶层教化的基本宗旨。既然士人荣辱观如此之重要,道德教化就应该以培养士人趋荣避辱、近荣远耻的耻感为重点。宋代学者范浚将辨荣辱、知羞耻作为为学‘入道’的前提,‘夫耻,入道之端也’。”

 

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陈来在《谈中国传统道德修养 》中提到:

么叫“自欺”,古人是有说法的。宋代有一个人叫范浚,是一个儒者,他说:“知善之可好而勿为,是自欺。”你知道是善,你也知道善是好事,但你不做,这个叫自欺。“知不善之可恶而姑为之,是自欺。”你知道做这件事是不对的,你说我姑且做一做,是自欺。“实无是善而贪其名,是自欺。”你没有做这件好事,你要贪它的名,是自欺。“实有是恶而辞以过,是自欺。”你做这件事,因为怕别人批评,你想躲避这个事情,是自欺。

 

三、 思想引领

前言

在兰溪,范浚的清廉思想正在不断传承。一批批有能力、有担当、有活力的党员干部,成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繁荣的中坚力量,在基层一线创造了不菲的成绩。

一项项务实管用的清廉举措,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清廉好、发展好”的理念已深入兰溪人心。

 

此板块可将展馆内容推向高潮,建议拍摄宣传片,展示香溪镇、兰溪市清廉建设的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