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江上游第一埠游埠古镇

(2020-02-17 14:34:47)
标签:

教育

历史

旅游

文化

分类: 旅游景观

钱江上游第一埠埠古镇                     

游埠,因其为龙游县下游商埠而得名。自唐宋以来,它就是重要的水陆码头和物资集散地。唐初时,游埠就建有码头,有钱江上游第一埠之誉。明清时期,当地人烟稠密,商业繁华,一跃成为浙西四大名镇之一。清代时,此处油料作物丰富,榨油作坊遍布,故又称油埠。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栖息,在东晋义熙年间已成了水运商埠,唐代这里内有豪宅大院,外闻寺院钟声,已是邑西的一个集市。商周时代先民在此烧制陶器,建县前已为金、衢一带的一个埠头,住宅连片,并有寺院建在其中。建县初为太平乡属地,晚唐高僧贯休即出生于此,并在镇北和安寺出家。宋代开设有多处手工业作坊,并重修和安寺,奉敕改称为“兜率寺”。到明清时代,明万历年间正式称游埠镇,其时已是浙中的一个繁华商埠。镇上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是衢江下游繁华兴盛的重要商埠。清吴楷的诗句洋港陲亭古渡头,往来是有客商舟,就是见证。清末民初为游埠自治区,为区政权驻地,并成为商业和军事要冲。祝裕隆布号、协通当铺相继开业,并先后设立公立小学堂和邮政代办所。同治元年至二年(1862-1863)清军左宗棠部与太平军李世贤部激战于此,民国十五年(1926)北伐军在镇南击溃五省联军孟昭月部。民国元年(1912)游埠镇商会成立,下辖同业公会11个。民国二十三年(1934)成立游埠自治区,是时全镇有坐商212人,从业人员693人。此后,县政府先后在此设立警察事务分所和田赋征收处,抗战时兰溪直接税征收局也迁设于此。由于位于金华、龙游、汤溪四县要冲,是金衢一带农副产品的集散地,与义乌佛堂一起被称为金华府第二大名镇。抗战时期,杭州、绍兴及兰溪县城沦陷,商民纷纷前来避难,开店设摊,街市为塞,工商业盛极一时。建国后,194911月成立游埠区署,19506月改称区公所。1950年设游埠镇,195311月撤镇并入游埠乡,19589月以区所辖地域成立政社合一的游埠人民公社,198010月复称游埠镇人民政府至今。20028月公布为浙江省中心镇,20042月被列为全国重点镇之一。

据出土文物及古遗址考证,游埠成为埠头,至迟当在东晋,为钱塘江水系十大古商埠之首,与桐乡乌镇,湖州南浔,义乌佛堂并称浙江省四大千年古镇。是晚唐文化高僧贯休和当代“世界十大摄影大师之首”郎静山的故里。镇区内沿溪下有“永济桥、永福桥、永安桥、太平桥、潦溪桥”五大明清时建造的石拱桥,旧称:“五马归槽”。桥两头分布有前后古街“七厅八堂十一门”等诸多明清古建筑。过去,游埠码头为钱塘江上游十大商埠之最为繁华的商埠,店铺林立、水陆交通方便、舟楫往来、商贾云集、商业发达、街市规模宏大。至清代各业商店,作坊陆续成为著名商号,遂形成了“三场三缸五坊六行十匠”较为齐全的工商业体系。江西、福建、义乌、衢州、徽州等地的行商、坐商给游埠的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而儒教、道教、佛教及基督教相互渗融,成为既自成一统又较为独特的民主信仰文化。游埠古镇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名人有贯休、郎静山、清末状元曹清泉、著名婺剧高腔艺人江和义、天文学家曹漠等。前有东晋义熙二年(406)寺基村胡凤太傅所建的和安寺,后有唐咸通年间贯休所建石壁寺,使游埠成为当时浙西佛教胜地。由于游埠为浙赣闽南北货物集散主要商埠,孕育了游埠古老而丰富的商埠文化,如“南戏”姊妹剧种之“衢州西安高腔”班社,长期活跃于游埠一带,与“兰溪摊簧”等婺剧班社相互交融,风靡浙江中西部地区,直到现在仍有“戏曲商埠”之誉。境内民族民间艺术盛行,具有地方民间特色的舞狮活动,自明代兴起后历五百年而兴盛不衰,被誉为“狮子之乡”。

由于游埠地处衢江边上,镇内有古河道与衢江相连,当时商埠文化繁荣,遂而形成。游埠村为游埠镇人民政府驻地。村内游埠溪与衢江相连,自古商贸繁华。

游埠的老街不多,只有两条。老人们称之为前街和后街。而今的门牌上都写着中山街和解放街。这两条街都与游埠溪平行,前街稍长,稍宽些。

游埠街上的景观,尤以茶馆为最,茶馆几乎遍布了古镇的各个角落。镇子周边的老人,基本都会在每天清早定时到茶馆喝早茶。他们从家里出门的时候,鸡叫的声音才刚刚响起,残月或疏星正在院子里的树梢上歇息,很有些“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味。当他们的脚步缓缓地踏响老街上的青石板的时候,古镇人一天的生活也就开始荡起涟漪了。

游埠街上,酥皮百叠的酥饼是随处可见的一种美食。小镇上的人家,每到过年,或是有人要出远门,大多买来各种作料,叫酥饼店的老板加工一两炉。这酥饼,可作茶点,亦可下酒。刚出炉的酥饼,有着一种特别的让人垂涎的香。我到游埠必然买几个酥饼尝尝,贪婪地品味着酥饼由热到凉,由软糯到酥脆的齿颊生香。

游埠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当地,游埠镇上的桥,有五马归槽的说法。原来,穿过镇中的游埠溪上,依次排列着潦溪桥、太平桥、永济桥、永福桥和永安桥五座桥。据地方史料记载,五座桥原是木桥,年代相当久远,几废几建,到了清代因为当地财力充实了,才先后改建成石桥。五桥横跨东西,相隔很近,都以黛青色的青石砌成,但建造风格迥异。

太平桥,桥之西端旧时是木炭市场,故又称炭市桥,。现在是卖鱼市场。坐落游埠溪北端,横跨太平里与解放街,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1999年坍塌,2005年底复建,20064月完工。

永安桥,桥西是小猪市场,故又名猪行桥。坐落游埠溪中部,由永安路通往解放街孔道。原是一条木桥,宽数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建青石双孔平桥,19646月,改建钢筋水泥桥。

永福桥,旧时在桥西设柴市场,俗称柴市桥。坐落游埠溪南端,由解放街通往永安里孔道,建于清代。

永济桥,俗称大街桥,坐落游埠溪南端,由解放街通往大街里孔道,建于清代。

潦溪桥,俗称摇车桥,坐落溪北潦溪上,由双溪路通往潦溪桥孔道,清道光十九年(1839)由章孝友堂建。

太平桥最能见证游埠古镇的历史。太平桥横跨太平里和解放街。唐朝初期,它是一座雕梁画栋的廊桥,清道光二十四年,为了稳固和久远,当地老百姓筹集资金将木桥改建成了斧形桥墩双孔石拱桥。到抗日战争时期,驻军为了拒敌,提出炸桥方案,游埠商会毅然出资建造了桥头门楼,门楼日开夜闭,使太平桥逃过一劫。而逃过一劫的太平桥依然不太平。1999年初的某天中午,由于该桥年久失修,轰然倒塌,一对准备过桥去对岸洗衣服的母女不幸遇难。2006年夏,复建太平桥的工程开始动工。虽然名字依然叫太平桥,但显眼的现代砖石所砌成的石桥,怎么看都少了历史的味道。五马归槽传说依旧浪漫。

潦溪桥俗称摇车桥,兰溪市级文保单位,为游埠镇上第一座桥,位于潦溪桥村南200米处,为四孔平板桥,东西走向,面积53.10平方米,建造于明朝,清雍正四年(1726)重修,后道光十九年(1839)再次重修。该桥为四孔青石桥平桥,全长37米,宽1.9米,高3.73米,横跨在潦溪之上。桥身泊岸与桥墩都用当地青石并联垒砌而成,桥墩北边设分水尖。桥面每孔用四根青石条,上铺青石板而成,石板宽1.93米,桥面栏杆为后期添建。在桥梁北侧刻有 “雍正四年(1726)全城章氏重修”、 “道光十九年(1893)全城章氏重修”字样。

另外,游埠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名人辈出,如清光绪解元曹清泉、教育家曹谦、婺剧名演员江和义、世界摄影大师郎静山等。有老街和潦溪桥明清古建筑群2处,并有东晋义熙二年(406)建造的和安寺遗址、衢江古河道、郎静山故居郎六里等人文古迹。徽州会馆、保安电灯公司和方豫丰酱园等老字号商店旧址就在解放街居民区内。贯休纪念馆设在中山街居民区内。

 2005年,杭金衢高速公路游埠互通口的建成,缩短了到杭州、上海、福建的距离。游埠新镇已城市化,宽阔的新街道已规划化,现代化的设施:通讯、医院、学校、家电、超市等等一应俱全。象征古代文明的古桥和象征现代文明的杭金衢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历史又赋予了游埠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人们相信游埠必将乘着高速的翅膀飞翔,这座江南古镇必将迎来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

游埠镇不仅是千年古镇,又是浙江省十大中心镇之一。在镇政府前面写有“四面接轨兴古镇,三产并举立新城”和“打通外部,激活游埠、再造商埠”之句。在镇西南面,建有浙江省中心镇特色广场与游埠镇集贸市场,集文化、休闲、景观、商贸于一体。古镇游埠,交通便捷,工业发达,商贸繁荣,文化活跃,新房林立,人民安居乐业,各方面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再展宏图的新气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